生物教学中典型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4-02-25高原
高原
所谓的典型探究则是指那种实验探究步骤完整,各环节都要有学生参与的实验探究。在典型的探究式教学中,强调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证据由学生实验得出,结论要注重联系实际。
一、设置情境
设置情境是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生物学事实和现象,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这里对情境的要求比较高,既要能引起兴趣,又要利于发现问题,还不能与结论有直接联系。对情境可以运用实物、实验、课件、教学语言等多种方式进行设置,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环境的特点等多方面因素有选择性地加以设计。
二、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起点。在这一步中,核心的问题就是让学生从我们教师设置的情境中发现、提取出问题来。为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明确探究方向。此外,还应安排学生间的交流和相互启发。
三、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指学生对问题做出可能的解释。提出假设既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可以通过思辨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机。在提出假设阶段,首先,注意引导启发学生大胆地想:既可以是联想,也可以是想象,还可以是猜想等。其次,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将假设的情况表达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为学生的交流合作提供条件。第三,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是探究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探究式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本质区别,其最大的优势体现在设计过程中,在组织这一环节时,要注意有关的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如设计实验的类型、思考问题的策略等。
五、实施实验
实施实验是学生将所设计的实验实施并完成的过程,也是学生得出结论的直接条件。虽然这一环节与传统的实验教学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我们教师的组织指导仍然至关重要。
六、得出结论
这里指的结论是指通过对实验结果和假设的对比评估,对假设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此步骤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时,我们教师应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角度。
七、表达交流
表达交流是学生对各自得出结论的表达陈述,表达既有完善结论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还能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表达的基础上,学生对比各自的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相互交流。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不正确的现象和结果,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
八、实际应用
实际应用是在得到证明探究假设是正确的以后,在新情境中用以解决新问题的应用过程。应用可分为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应用是让学生举自己熟悉的实例;中等层次的应用是给出现象让学生解释;较高层次的应用是鼓励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这种要求难度最大,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很有意义。
总之,该模式的创建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改革,能有效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值得我们努力尝试。
(河北省承德宽城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