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疑、究、练”——物理教学的金钥匙
2014-02-25潘志山
潘志山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由于很多教师在讲授时是只照本宣科,导致学生听不进去,厌学情绪严重,物理成绩很难提高。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若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将物理与现实生活、科学技术、奥秘探索等相关的科学知识相联系,就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好奇感、神秘感,从而增强物理学科的诱惑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巧妙利用“引” 让学生感知物理
对初学物理或开始学习某一新知识时,巧妙的“引”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对物理感兴趣,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求索心理。引要巧还要妙,“巧”是指引的方式巧,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物理的情境之中;“妙”是指引得有情感、有兴趣、有艺术性,能充分体验学生的求知心理,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例如,讲授八年级物理《科学之旅》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做两个有趣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倒上满杯水,用纸盖上杯口,水面上不要留有气泡,将水杯倒过来,纸不会落下来,水也不会流出;然后让学生倒上半杯水,再做上面的实验,纸和水都洒落下来了。接着我给学生演示冷水能使热水沸腾的实验,学生观察后,都发出赞叹声,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惊讶和喜悦。然后让学生分析是什么托住了水?冷水为什么能使热水沸腾?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感知到物理的奥妙,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都兴趣盎然地参与讨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设计,会对以后的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二、精心设计“疑” 让学生思考物理
物理难就难在学生只知道事物的表象,而不知道它的内在本质,而思考本质的过程需要很多的精力和意志以及自身的智慧,很多学生难以做到这一点,就觉得物理难学。那么如何让学生提高学习意志,集中精力去思考呢?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为他们设计适当难度的“疑”,就会使学习的精力与意志保持长久。这是因为,有“疑”心中就有一个迷团,解开这个迷团就是学习的心理需求,心理需求的产生,就会带动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断上进。当然“疑”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适中,要有梯度,要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它;在努力之后,能深刻地理解它。所以,要精心设计“疑”,才能取得成效。例如,在学习《浮力》这节课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漂在水面上的木块和浸没在水底的铁块,它们是否都受到了浮力?哪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通过这样的设计,所有的学生都参与探究,都想知道铁块是否受到浮力,使得学习情绪高涨,教学效果非常理想。“思考”是学好物理的关键,精心设计“疑”,是一项很有效果的教学方法。
三、紧密联系“究” 让学生探知物理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一就是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究”下去,挖掘事物的本质,掌握物理现象和规律,学到更深更广的物理知识和实践技能。“究”就是探究,通过思考和行为尝试,解决物理现象中更深层的本质。从表面得到一种现象,找到现象发生的原因就要“究”下去,才会懂得其中的奥妙。课堂内外,让学生去观察事物变化的各种现象,探究事物变化的本质,本身就是一种学物理的手段,更是让学生提高自己、创新自己的一种有效行为。教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探究活动,就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学习效率。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探究物理现象,发挥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会比直接传授好得多。例如,在春种时节,让学生观察地膜覆盖的种植方法,分析地膜覆盖的好处,并让他们观察晾晒粮食时为什么要摊开?为什么有风天气粮食干的快。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见,课上学不到的,听不明白的,在这样的探究中便能一目了然。
“探究”在物理学习中有着深刻的意义,实践与理论的联系,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在这种学习活动中,都能得以整合、升华,不论是学生的知识还是技能都会得到提高。
四、反复进行“练” 让学生应用物理
“练”是学好物理的必要行为之一,学到的物理知识,只有在不断的练中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一方面我们要教育学生学懂物理知识,一方面要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应用。“练”要反复地进行,只有多练,才能生巧。当然,“练”也要讲究艺术和层次,否则,学生就很难吃得消。要有专项的“练”,让学生准确掌握;也要有综合的练,把物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体系;还要有适度的练,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达到练的目的;更要有变式的练,让学生适应各种变化。总之,“练”处于动态之中,保持学生的兴趣,防止学生的厌倦心理产生。
物理教学的方法很多,能够取得成效的方法就为之好方法。总结经验,研究教学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会在改革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
(责任编辑 武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