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审题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2-25谢添

黑河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审题作文思维

谢添

[内容摘要]写好命题作文,审清题意是关键,教师常常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提醒学生要重视审题。我们指导学生审题,要针对他们的思维特征,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出发,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关键词]作文;审题;思维;能力

写好命题作文,审清题意是关键,教师常常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提醒学生要重视审题。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学生轻率下笔,产生离题的现象。学生这种粗心大意的毛病与青少年时期的思维特点有关,因为这个时期的思维无论是广阔性和深刻性,还是独立性和批判性,都不成熟。表现在审题上,就是不习惯于认真辨析,特别是对于那些看似一目了然的题目,更不愿意细细琢磨。我们指导学生审题,应针对他们的思维特征,从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出发,通过不断实践,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引导学生养成分析综合的习惯

分析和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过程,任何智力活动都离不开这两个过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使之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不少作文题目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词组或句子,对于这样的题目,应要求学生把题目里的每一个词分解出来加以辨析。例如,《我爱母校》这个题目就是由三个词组成的句子,为了加深理解,我们把题目里的三个词分解开来,理解每个词的含义。尽管有的学生懂得“母校”的意思,但是审题时不加辨析,概念的外延界限认识不明确,信笔写来,就有可能把一般的学校写成“母校”,粗心大意,走离题目。

没有分析,谈不上综合;没有综合,分析也没多大意义。在明确了题目每个词的概念以后,又要回到题目的整体上来进行考察,研究这些词在该题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还是以《我爱母校》为例,“我”和“母校”是记叙的对象——人和事物,但是在叙述描写母校时,不是现象的罗列,也不是事件的堆砌,而必须处处体现我对“母校”的“爱”,凡是不足以表现“我爱母校”这种感情的材料都不可取。在《我爱母校》这个题目的三个词中,“爱”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通过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有的学生写了不少有关母校的环境、人物和事件,却没有写出“爱”,这是因为没有对题目进行综合研究的缘故。

二、提醒学生善于比较,于细微处见差异

审清一个题目,常常需要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特别是一些字面意思大同小异的题目,审题是否准确,关键在于能否区别这些“小异”。例如,“新人新事”这个词语,没有一个中学生不会用,《新人新事》作为一个作文题目,也并非冷僻和深奥,可是有的学生却把它同《好人好事》等同起来。两者细微的差异在哪里呢?通过比较,就能鉴别清楚。一般说,“新人新事”是指具有新思想新风尚的人新近做的好事,这好事也充分体现了新思想和新风尚。“好人好事”通常泛指一个或几个人做了一件或几件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事,它不一定体现“新”。车上让位,拾到东西归还失主,都是好人好事,但在今天发生这样的好人好事,就不能算做“新人新事”了。这样的比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很有必要的。就拿人们对于概念的认识来说,开始总是外延偏宽,内涵较浅。《好人好事》的外延比《新人新事》宽,内涵比《新人新事》少,若不经比较,审题就容易以外延宽的《好人好事》代替《新人新事》,犯思维不严密的毛病。

题意有共同性是比较的基础。在比较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同一主题进行。《优秀的园丁》和《辛勤的园丁》两题十分相近,但有差别,这就有了比较的基础和比较的必要。这两个题目里的园丁通常都比作教师,这样的教师都是好教师,这是两个题目的共同性。“辛勤的园丁”是指“园丁”的工作态度。“优秀的园丁”是指园丁的成绩表现,这是两个题目的差别。通过围绕“园丁”的工作表现的比较,揭示了两个题目的“毫厘”之差,这就把握了题意。

三、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有许多题目,只有凭借联想才能理解透彻。例如《脚印》一类题目,从字面看,“脚印”是脚踏过的痕迹,这就很难审清题意,也难于下笔。如果我们在另一事物上想到某点与脚印的共同点,展开联想,思路就开阔了。例如,由人的脚印联想到人的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这才算把握住《脚印》这个题目的真谛。联想是一种扩展性的思维活动。我们不妨让学生辨析诸如《蒲公英》《太阳花》等题目,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题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审题作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