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2014-02-25钟照莉
钟照莉
在教学中,笔者一直潜心研究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学校地处偏远地区,受办学条件与环境的影响,学生不会读书,也不爱读书,致使他们成绩差,素质低,能够读完初中的学生都很少。面对这一现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方面做些探索。通过不断地摸索与实践,笔者终于找到了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那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更多知识。记得在我刚参加工作的前几年,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认识不清,只是认为学生能把一篇文章流利地读下来,然后由老师逐词、逐句地讲清、讲透,学生会写生字,一篇课文就算学完了。可是往往事与愿违,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学生不会回答阅读中提出的问题、作文能力低,甚至到了期末学生对所学的课文都很陌生。由此,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至今这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我,在一次偶然的教法尝试中,让我看到了一线曙光。有一次,上课提问五年级学生读课文《小音乐家杨科》,学生读得结结巴巴,甚至读不成句,课堂上学生是答非所问,干启不发,这样的课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我就让学生练读课文,看谁读得流利,有感情,就奖励他5朵小红花。学生个个读得专心致志,十分用心。出乎我意料的是,我再次讲读这篇课文时,课堂气氛于往常不同了,学生思维敏捷了,话语多了,会回答问题了,有的学生还能产生疑问,提出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又能有学生替他解答出来,甚至还能产生想像,超出课本文字之外。这时我才恍然大悟,这才叫真正学会了。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把我的经验向全校推广,受到同仁们的一致认可,并积极地效仿。
一年级从字母、汉字入手,规范书写,让学生审视他们的结构美。从语言、韵文学习中,注重训练学生的口语、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使学生产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这样从学生入学起,就产生对阅读的渴望及浓厚的兴趣,再逐渐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除书本之外,借阅课外读物,每天晨读半小时,每天放学后和父母一起读书一小时……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看到的、听到的故事能当堂复述下来,特别是好词、好句能达到一字不差,词语的积累就更超出了我的想象,提高了很多。
这方面的成绩,家长们感受很深,学生每天回家读书、讲故事给家长听,茶余饭后跟家人玩词语接龙等,令大人不得不刮目相看。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不惜花钱给孩子购买读物,在班级建起了我们自己的“图书角”。他们把读物放在家里一些,拿到学校一些,互相传阅。就连看电视,他们都能从中积累词汇和语言,学生们把阅读当成了乐趣。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他们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路子就变宽了。现在我所教的学生没有死记硬背书本的,都是通过阅读,让学生自觉地、顺利地掌握知识。我有一个年级,从一年级练到三年,这三年来所有的课文几乎都能达到熟读成诵。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源泉,我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所有学科的成绩。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一个学生广泛地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书籍里汲取到的知识的体系里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授的科学知识就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学生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弄得更加清楚所必不可少的。”通过阅读,缩小了学科之间的差距。因此,我的学生没有偏科的,没有“学困生”,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了,这都是阅读改变了一切。
我有一个学生叫小宇思,她已经被三任老师确认为“智力低下”,到我这已经是第四任老师了。通过一系列地训练,她慢慢开窍了,思路逐渐清晰,思维变得活跃了,上课敢举手回答问题了,成绩不断提高。我并没有通过没完没了的补课,也没有加重学生的心里负担及课业负担,竟然通过阅读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过阅读,学生的自觉能力加强了,学过的、没学的他们都看。这样一来,我在课堂上绝大多数都是采取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果然不错,上课老师讲的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学到的知识扎实了,学生普遍天真、活泼、有灵性,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勇气和胆量。阅读是打开通往科学世界的金钥匙,学生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在学习新知识时,他便会自觉地寻找、去探究这方面的知识,只要教师微微启动,学生就会超越自我,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去遨游,也就更加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现在科技迅猛发展,学生的阅读条件与途径更加便利快捷,应多给那些学会阅读的孩子们提供广阔的空间去猎取知识,增加信息量,让他们快速地进步与成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从教三十年了,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快乐和轻松。
阅读,阅读,再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给学生打开一片明朗的天空,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愉快地、自由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
(责任编辑 刘新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