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多一点心灵的呵护
2014-02-25李丽
李丽
孩子是纯真的、弱小的,他们的心灵也是脆弱的,经不起来自外界的多种诱惑。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学生从小就被动地接受来自社会、家庭、媒体等多渠道的不良影响,由于他们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往往会产生跟年龄不相符的、有碍其身心健康成长的思想倾向。作为教师,应把握时机,用强烈的责任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理念,给学生更多的关爱和精心的呵护,排除不良影响,铸就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
一、弯下腰来,走进心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此外,还要使之与教师的科学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教师应真正弯下腰来,和学生交流。实践证明,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通情达理、性格开朗、学识渊博,且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那么,在教师的人文关怀下,学生也会主动地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习效率。这样,每个学生在教师面前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从而真正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和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才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学生才能真正接受我们的教育。
二、开展调查,触动心灵
开展社会调查的结果往往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我深知这一点,让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的学生拿着我依据科学理论设计的调查表,向爸爸、妈妈、老师及生活中对自己影响较大的人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定好目标,锁定身边在事业或某一领域有建树的人,了解其在求学历程中遇到挫折时的想法和做法,与家长讨论社会上什么样的人受欢迎等,以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摒弃来自成人的观点,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奋进。
三、实践体验,净化心灵
实践体验是学生最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方式。面对“小皇帝”任性、自私、不服他人的弊端,我在班级进行了多项实践活动,包括“取长补短”和“感受公平”等,“取长补短”就是收集班级同学的长处与短处,来一次“取长补短”活动,并且将结果经小组合作制成卡片保留,随时提醒自己、激励自己;“感受公平”就是每人出示自己的拿手作品:手抄报,图画,舞蹈等,这些活动按主题分成几大类在班级展示,最后邀请家长、科任老师、学生代表当评委打分评选等级,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评选结果的感受,赞美成功的同学,让他们有更大的勇气不断努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逐步懂得成功不是靠外力取得的,而要靠自己内在的努力;每个人都有长处,不能存在自以为是和瞧不起人的思想,从而养成积极进取、不甘失败的优秀心理品质。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惑是很正常的,这时需要教师用强烈的责任心去关心他们,用积极向上的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还应掌握心理学知识,以正确引导和教育他们。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存在心理问题的青少年逐年增多,表现在性格、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等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尽早发现,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除了通过活动方式给予引导外,遇到比较严重的情况,还应通过以下渠道来解决:第一,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课,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可以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更可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知结构。第二,进行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的转换。第三,有些情况下,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由专业的心理医生有意识地与陷入心理困境的学生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发展。
总之,学生处于身心成长时期,需要教师多献出一点爱,多给学生一点心灵的呵护,善于运用专业知识。我相信,通过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心理品质。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