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
2014-02-24赵秋霞
赵秋霞
谈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
赵秋霞
加快发展农机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是推广应用先进科技的关键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强力带动下,农机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强了农业生产和防灾抗灾的能力,推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一、推进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任务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机化也存在着装备机构不够优化、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组织化程度不高、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低等问题,全面提高农机化水平,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求。从山东的情况看,推进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推进农机化发展由粮食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巩固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应以县级粮食生产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为切入点,积极推广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巩固小麦生产机械化成果,加快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扩大玉米生产机械化规模。特别在玉米生产机械化方面,重点推广玉米播种机、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推动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在巩固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以种植、收获为突破口,找准蔬菜、林果花卉、种苗等产业机械化生产的薄弱环节,推进薯类、大蒜、大葱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实现农机化发展向经济作物机械化转变;跟进蔬菜、种苗等产业发展,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保温被等机械设施,加快发展工厂育苗、温湿度控制、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机械和技术,推动设施农业向机械化、标准化、精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2)推进农机化作业由散户单机作业向组织规模化作业转变。坚持农民自愿联合与适当扶持相结合,积极培育农机大户、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队等各类主体,形成多种自我发展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运作规范的农机服务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示范社创建为突破口,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运行良好、效益显著的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坚持社会化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积极发展销售、运输、维修、信息和作业等多环节服务,拓展农机服务领域,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方式和灵活的发展服务模式。鼓励种粮大户、农村能人加入农机合作组织,改善成员主体结构,改变单一服务模式,增加服务内容和半径,增强服务能力。在“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季节,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作用,统一调配机车、统一安排作业任务、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价格,大力开展订单、承包、“一条龙”、“套餐”等多形式的规模化作业,推进农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
(3)推进农机化由解放劳动力向促进农业规模经营转变。积极整合土地、劳力、资金、管理等生产要素,加快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和农业科技应用,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纽带作用,通过向农民提供订单式的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专业服务,实现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双提升,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鼓励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依法取得农民流转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推动土地成方连片经营。积极探索机械化家庭农场、机械化集体农场、农工一体化等发展模式,推广大马力机械连片作业,最大限度释放土地潜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劳动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4)推进农机化管理由依法监管为主向监管服务并重转变。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服务为先,通过优质服务实现高效管理。着力健全服务制度,以农机管理服务和工作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使各项服务保障有规可守、有章可依。根据农机化发展的任务要求,积极推广服务承诺制,全面提升农机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健全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安全监管、质量监督等五大体系,发挥系统支撑保障作用。以“文明监理、优质服务”为重点,深入开展“平安农机”示范创建活动,狠抓规范化管理和优质化服务,建立农机事故应急快速反应机制,推动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措施
(1)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农机化发展效率。以落实国家农机补贴政策为抓手,大力推广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效率低的老旧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效率。鼓励引导农民购买配套机具,提高农机具配套比,使农机装备结构更加合理。
(2)拓展服务领域,延伸农机化发展链条。推动农机服务功能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多环节延伸。围绕产前准备,加快发展种子包衣、嫁接育苗、分级筛选等先进适用机械,有条件的应加快标准化育苗车间建设。围绕田间管理,大力推广节水灌溉、中耕除草、生态植保和病虫监测等机械设备。围绕产后加工,积极发展农产品烘干、贮藏与加工机械,逐步引进大葱、大蒜、藕、两薯、蔬菜、果品、饲料、水产品等加工设备,大力推广农产品冷藏技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装备支撑。
(3)开展技术创新,推动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有效整合产、学、研、推、管等社会资源,加大协同攻关力度,培育选择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制定科学合理的农艺标准、机械作业规范和技术路线,实现农机与农艺有机协调发展。完善农机、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机构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农机与水、肥、种、药等部门的协调联系,引导农民统一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等,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结合高产创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深耕深松技术推广,彻底解决土壤板结问题。
(4)健全保障体系,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加快建立农机技术推广、技能培训、机具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制定章程、健全组织,完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农机科技示范培训中心,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开展农机业务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新机具的操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定期对农机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农机推广、监理、试验鉴定等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5)加大扶持力度,形成农机化发展整体合力。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农机服务组织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