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材纵横向对比所蕴含的信息—以同位素地球化学为例
2014-02-24马锦龙
马锦龙
兰州大学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教学方法
高校教材纵横向对比所蕴含的信息—以同位素地球化学为例
马锦龙
兰州大学 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教材对比是教材建设过程中借鉴他人、传承前人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中文版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演变过程,认为国产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的发展大致分为引进吸收、自力更生、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3个阶段。当前教材与早期教材及国际著名教材的对比表明,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已基本与国际同步,在文献引用上表现出数量大、外文文献比例高的特点,图表比例显著增加,这些方面已与国际接轨。与国际经典教材比较,当前教材的不足之处在于新文献的引用比例偏低,特色教材、精品教材稀少,特别是在多版次经典教材方面仍有待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同位素地球化学; 教材对比;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教材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借鉴他人、传承前人经验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教材对比是实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位素地球化学也称为同位素地质学,是高校地球化学和地质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包含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放射性同位素地球化学2个分支,因而,可见的教材名称也与上述异名及分支对应。基于职业需要,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收集并阅读了国内外多种教材,对其各自特点做了一些思考,对收集的中文版教材的演变过程剖析,并对当前国产教材与老教材对比、与国际著名教材对比,分析其进步与不足,以供国内同行编写教材时参考或借鉴。
一、中文版教材的时间分布特点
通过手边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表明,1954年 K Rankama编著的《Isotope geology》可看作最早的具有教材性质的编著,国内1960年翻译引进了该著作,这是国内可见的第一种中文版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随后,又引进了其他2种教材。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与生产的不断进展,国内教学科研工作者自编数种教材。表1是目前可见的中文版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1-8]。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引进吸收阶段。这个阶段基本没有国产教材,仅有3种国外教材的翻译本,这类教材的作用主要是相关科研人员参考而非教学,这也显示我们基本上处于吸收国际成果、初步培养自己的地化工作者阶段。(2)20世纪80~90年代,自力更生阶段。对国外成果吸收消化基础上,开展了一些地化研究工作,有了一定的同位素地化实践和教学积累,具备了自编教材的能力,这一阶段陆续推出了4种国产教材。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另一方面也表明同位素地球化学课程在国内高校地学专业的设置已经成了大势所趋,对教材的需求成为必然。(3)21世纪,与国际全面接轨阶段。随着越来越多工作者从事、参与地球化学科研与生产,越来越多成果的问世,使得地球化学已经作为地学重要分支受到重视。一些高校陆续设立了地球化学专业,同位素地球化学作为其核心专业课程而受到重视。
表1 中文版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
二、当前教材的纵横向对比
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陈岳龙等编著的《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地球化学》[4]以及成都理工大学尹观等编著的《同位素地球化学》[1]等是最新且应用较广泛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类教材,代表当前国产教材的编著水平。为客观评价这些教材,将其与早期教材进行对比,由此可以反映当前教材的历史进步。同时,选取了几种国际著名教材与当前教材进行比较,这种对比可以反映出国产教材跟进国际水平的情况。关于对比内容,对于国内新老教材主要采用教材内容、文献数量等较宏观的指标;而国内外教材的对比,除上述内容外,我们还加入了图表比例、教材版次并对相关指标作了细化,以深入了解二者异同。
1.国产新老教材对比
(1)教材内容。虽然,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基本形成,核心原理和技术基本成型,但仍处于不断发展成熟之中。在引进吸收和自身实践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国产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涌现(表1)。虽然仅仅不足30年,当前教材与这批“老”教材在核心内容上已出现较大差异。
教材内容对比最能反映一个学科发展情况。由表2可知,早期教材中,同位素测年基本内容包括K-Ar法、Rb-Sr法、U/Th-Pb法、Sm-Nd法、14C法、裂变径迹法、铀系法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涉及碳、氢、氧、硫,而氮同位素由于分析技术方面的原因而没有涉及。直到目前,上述内容仍是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的核心。但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今,Re-0s、Lu-Hf等测年方法相对成熟了,氮同位素分析技术的难点也已经解决,稀有气体以及锂、铁、铜、锌等非传统同位素在科研和生产活动中也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在高校教学活动中也受到越来越多重视,这些内容在当前教材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方面,早期教材偏重于岩石、矿物及矿床等传统内容。而当前教材有了大量的油气、地下水、大气与环境、海水及其沉积物等方面的内容,还相应推出了一些专门性的类教材编著,如《油气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与全球环境变化》、《同位素海洋学》、《同位素水文学》等[9-12],显示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深度和研究对象的广度都大为增强。
另外,早期教材更注重原理阐述和公式推导,而疏于实验技术介绍,这与当时国内相关科研教学工作者生产实践积累较少,同时缺少相关实验设备、缺乏实验技术实践活动有关;早期教材国内实例明显少,当前教材国内生产实践实例非常丰富,这与国内活跃的地学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相呼应。
(2)文献引用及其构成情况。当今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期,地球科学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这些发展多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科技刊物上。同时,同位素地球化学是基于地质学、地球化学以及核物理学、质谱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知识传承、积累性较强。因而,在编著教材时,吸纳、引用这些文献以传承知识并与学科最新进展同步颇为必要,引用文献的广泛性、经典性代表着教材内容的全面性、先进性以及编者的理论视野和论述的深入程度。通过早期教材和当前教材引用文献情况的对比(表3),可在一定程度上把握教材的发展情况。
表2 早期和当前教材核心内容比较
表3 早期和当前教材采用文献总数及英文文献所占比例
一本好的高校教材应该是截止其出版时本领域科研、生产人员集体成果的结晶,因而需要引用大量文献来体现这一点。引用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教材整合信息、传承有用信息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知,早期3种教材引用文献数最高者仅50篇,页均文献最高者仅0.21,对前人成果的总结、吸收非常有限;而当前教材引用文献则在1000篇以上,2种教材页均文献数分别为2.38 和2.57,广泛体现了对前人工作成果的积累。二者相差悬殊、高下立见。
引用外文文献的数量和比例是教材内容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就外文文献的比例而言,当前教材一般在80%以上,而早期教材在少量文献总数基础上,仅1种外文文献比例达80%(文献总数仅50篇基础上),最低者甚至不到30%。这一方面显示出早期我国同位素地化研究落后、主要处于消化吸收他人成果阶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早期教学、科研工作者由于文献收集途径有限,在文献收集能力上的严重不足。
就刊出周期长短角度,可将文献大致归为图书文献和期刊文献两大类。一般而言,图书文献的出版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因此对新现象、新理论的反应速度远不及期刊文献和网络文献。期刊文献在参考文献中所占比例可大致反映教材对新知识的承载程度,这个比例还可作为教材原创性的判别依据。由表3可知,早期教材期刊文献的比例明显较低,图书文献占相当大比例,从中可看出其对前人著作或国外教材的借鉴或模仿普遍。当前教材图书文献的比例大大降低,期刊文献远远多于图书文献,3种教材期刊文献均在80%以上,且近期文献所占比例较大,基本与国际接轨。
2.当前教材与国际经典教材对比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资料的收集非常便捷;加之多年来对国际著名教材的引进,国内教材编写水平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教材质量是否全面达到国际水准了呢?这是个很难客观评估的问题。为了了解国内外教材的差异,国产教材与国际经典教材在一些简单指标上的对比不失为一种客观方法。
笔者收集到几种国际著名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 包 括《Isotope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Stable Isotope Geochemistry》,《Radiogenic Isotope Geology》[1-3]。这些教材的编著者都是国际著名地质学家,如G Faure及其同事T M Mensing均系美国著名同位素地质学家,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J Hoefs系德国哥廷根(Göttingen)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A P Dickin系加拿大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同位素地质测年研究。这几种教材在各自国内及国际广泛流行,出版后都经历了多版次,具有较高的国际水准。下面我们对当前国产教材与这些国际经典教材做一对比。
(1)教材内容比较。内容是教材的核心,也是教学活动的基础与主线。国际经典教材中,同位素测年内容包括K-Ar法、Rb-Sr法、U/Th-Pb法、Sm-Nd法、14C法、裂变径迹法、铀系法、Re-Os法、Lu-Ha、La-Ce法等;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涉及碳、氢、氧、硫、氮,同时还加入了稀有气体以及锂、硼、硅、氯、镁、铁、铜、锌等非传统同位素内容。这些内容与当前国产教材大体一致,也就是说,就内容而言,当前国产教材已基本与国际接轨。
(2)图表比例。地球化学类课程核心是数据的获取、分析与处理,这就要求有大量的表格、图件来表述数据所反映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图表读者能够快捷、透彻地领悟教材内容,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因而,图表数量多寡被看做教材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对国际著名教材与国产最新教材在图表的运用上做一比较(表4)。
表4 国际著名教材与最新国产教材各自采用图表数
由表4可以看出,国际著名教材均采用了大量插图和表格,正是这些图表丰富了教材的内容,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增进了读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当前国产教材在图表绝对数量上与国际经典教材类似,页均图表比例方面也已经与国际接轨,形式上达到了图文并茂的国际水准。
(3)引用文献构成。前已述及,期刊文献在参考文献中所占比例可大致反映教材对新知识的承载程度和教材原创性的判别依据。由表5可知,国际经典教材期刊文献的比例可高达96%,平均91%;国内最新教材期刊文献比例略低于国际经典教材,为87%,反映国内教材在原创性和最新知识吸纳上略低于国际经典教材。
另外,对最新文献的引用情况反映了教材吸收学科前沿理论、观点、方法和技术的程度。美国科学家普赖斯提出了一个衡量各学科领域文献老化程度的指标,即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普赖斯指数”来衡量文献新旧程度。其定义是,在某一知识领域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当作指数,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普赖斯指数=近5年被引文献数/被引文献总量×100%
出版5年内被引用的文献可看作是“有现时作用” 的文献;出版5年后,仍被引用的文献是“档案性”文献。通过普赖斯指数,即可初步判断教材知识的老化程度。某书的普赖斯指数越大,说明近期文献的比例越高,文献老化速度越快。由表5可知,国外教材的普赖斯指数总体较高,为7.9~17.7;国内2种教材,一种普赖斯指数仅为0.2,另一种该指数较高(11.1),但其最新文献部分中文文献占到很高比例,除却中文文献后的国际文献普赖斯指数也仅为4.35。由此可知,国内教材内容总体要较国际经典教材略显陈旧,这与前述分析所得结论一致。
表5 四种教材所引用文献时代分布
此外,引用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反映教材整合、传承前人成果的重要指标。与文献总量比较,页均文献更客观地反映一种教材对前人成果吸收的广度和凝练程度。由表5可知,国际经典教材页均文献比例较高,介于3.11~4.33,均值为3.7;国内最新教材页均文献为2.38~2.57,均值为2.48,明显低于国际教材。
总之,国内教材在文献构成所反映指标上与国际经典教材尚有差距,反映其在教材原创性、最新成果的吸收和凝练上有待提升,这需要国内同行进一步努力。
(4)教材版次。当今地学理论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因而,教材内容更新迅速,多引用最新文献,及时补充最新研究进展而多次再版可看作衡量教材先进性的重要指标。由表4可知,前述国际著名教材都经历了多版次或更新,更新时间间隔多在10年以内。特别是《Isotope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和《Stable Isotope Geochemistry》二种教材,国内各有1和2种译本,它们出版后分别经历了3和5次重大更新,而国产教材中仅沈渭洲等主编的同位素地质学1994年再版过1次,其后再无新版问世。教材的不断更新是保持教材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同时,更新或再版次数正反映了该教材的受欢迎程度,也是教材本身高质量的标志之一。就此角度而言,当前国产教材是否高水平、是否够经典,尚需经受历史的考验。
另外,国际经典教材在写作风格、章节布局、内容侧重点上各有特色,能适应有不同需要的读者。在一些细节上,国际经典教材显得更人性化和细腻化,如书末多有关键词索引,这方便了读者为特定目的而查找;语言风趣多样,更容易让读者喜欢。这些还有待国内教学工作者努力。
三、结束语
由上可知,经过广大地学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几十年的努力,国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教材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一些指标上已经与国际接轨。但总体而言,当前国产教材质量与国外相比仍有差距。通过对中文版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历史分布特点分析,以及当前国产教材的纵横向对比得出以下几点。
(1)国产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引进吸收阶段、自力更生阶段、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阶段;
(2)经过国内科研及教学工作者的多年努力,当前我国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的发展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大量吸收国际最新成果,在教学内容上较早期有了较大的改进,基本上与国际同步;
(3)当前国产同位素地球化学教材在文献引用上表现出数量大、外文文献比例高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图表表述功能,在图表比例上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准;
(4)与国际经典教材比较,当前教材的不足之处在于反映最新成果的文献引用上有待改进,特色教材、精品教材稀少,特别是在多版次经典教材方面仍有待广大地学工作者努力和接受时间的考验。
我们广大教学科研人员需要再接再厉,努力使我国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科研、生产赶上、超越国际水平,相应高校教材才有可能完全赶上并超越国际水平。
[1] A P Dickin. Radiogenic Isotope Geology[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 G Faure, T M Mensing. Isotopes: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M].New Jersey: John Wiley&Sons Inc., 2005.
[3] J Hoef. Stable Isotope Geochemistry[M].Berlin: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9.
[4] 陈岳龙,杨忠芳,赵志丹.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5] 沈渭洲,黄耀生.稳定同位素地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7.
[6] 魏菊英,王关玉.同位素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7] 尹观,倪师军.同位素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9.
[8] 袁海华.同位素地质年代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7.
[9] 王大锐.油气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10] 杨杰东,徐士进. 同位素与全球环境变化[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11] 刘广山.同位素海洋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
[12] 顾慰祖.同位素水文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Title: Reading Information by Comparison of Textbook for College Student——Taking the Course of Isotopic Geochemistry as an Example
Author(s):Ma Jin-long
Isotopic Geochemistry; textbook comparison; course construction
G642
A
1006-9372 (2014)02-0065-05
2014-01-08。
兰州大学2011年度教学研究项目资助。
马锦龙,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