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孝德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

2014-02-24何国尧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孝德道德教育

何国尧

几千年来,孝德为中华民族塑造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忠义之贤。先有虞舜不计迫害之嫌仍恭顺父母弟兄,终成王者大业;后有木兰为父解难,充男儿从军十二年;再有岳飞承母训报国于疆场,令外寇惮于踏入中原之地……这些民族英雄入能扇枕温席、卧冰求鲤,出能精忠报国、顶天立地,谱写出一卷卷民族文明的壮丽篇章。孝,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标志,是民族精神的动力源泉。面对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我们必须秉承“中国特色的孝德”,这对我们的家庭和睦、民族团结、国家富强,至关重要。学校作为传道授业、培养下一代的重要场所,弘扬孝德,从小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道德观念,更是德育教育中应有之义。

一、审视孝德教育的立足点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我国传统的道德价值体系尤其是孝道遭受激烈的冲突与损毁,部分青少年的孝道观念处于断裂与冲突之中:“独生子女”一代的出现和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使一些家庭的代际关系失衡和重心下移,家庭的培养教育功能弱化。信息化及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父母的地位和权威受到挑战。纷繁复杂信息的左右,代沟的形成与加深,使少数青少年对父母缺乏孝敬感,对他人缺乏道德感。多样经济成分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影响,使得部分青少年的家庭观念淡化,功利思想严重,从而使传统孝文化中尊长敬老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因此,加强孝德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传承孝德文化,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性格的塑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大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孝道教育,可以促进爱国守法的道德教育。在中国,自古做官讲究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做人讲究光明磊落,不屈不挠。在国家面临外敌威胁入侵时,涌现出无数爱国志士,为国家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去做呢?是源发于“孝”的爱国精神。“孝”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无数爱国志士献身的精神动力。

二是加强孝德教育,可以营造团结友善的和谐环境。“孝”不仅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安定的社会秩序的重要的精神支柱。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孝道为基础而展开的,发自于人的仁爱之心,以礼为它的表现形式,始于爱父母,推及于兄弟之爱、宗族之爱、师友之爱、国家之爱。孝德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做到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人民、爱国家,长大后多尽责任,多做贡献,在这种道德教育下,以孝德扩展仁心,保持谦虚恭敬的态度对待他人,就可以逐步营造出团结友善的和谐环境,促进社会文明的建设。

三是加强孝道教育,有助于完善学生人格。孝为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人的优良品德由孝产生,一个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良好的道德修养由孝道教化来培养。不教孝道,其他的品德便无从教起。因此,在学生中进行和加强孝德教育,对他们人格的自我完善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孝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是塑造人格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普适性和时代性。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孝道教育要顺应历史潮流,把孝德中的忠孝仁爱、谦和礼让、诚信守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培养学生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律等良好品质。

四是加强孝德教育,可以帮助解决代沟隔阂的社会问题。代沟是一个社会问题,父母、老师、学校、社会为下一代付出了许多关爱,可得到的却是埋怨。而在我国古代,“孝”的教育发挥了重要的连接作用,“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在古人心目中,十分重视承前启后的责任和生命的整体性与连贯性,道德、宇宙、人生是一个一脉相承、物我契合的统一体系。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些人伦理观念模糊,对父母缺乏孝道,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缺乏尊师意识,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针对这种现象,如果从孝道教育入手,强化学生对父母的孝,就可以树立其社会责任心,消除代沟隔阂,成为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孝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基础道德的有效途径。我们大力提倡和建设的社会主义道德,就是要对人类一切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孝德则是一种最低限度的道德,是一种“底线伦理道德”。

二、挖掘孝德教育的生长点

中国古代的孝道教育源远流长,孝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资产,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有其不可泯灭的贡献。

《尚书》记载了距今四千多年前尧舜时期的一些关于孝道的主张,即“奉先思孝,接下思恭,视远惟明,听德惟聪”,要求对待先人应该坚持孝道。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作为一部诗歌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孝”字的出现大约有18次之多,表现了西周时期和东周早期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对于孝道的极度重视。

可见,传统孝德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过至深至远的历史性作用。今天的中国是由过去的中国发展变革而来的,家庭、亲情关系依然十分重要。因此孝德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对待传统孝德这份历史遗产,我们应根据新的时代条件与教育要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去其糟粕,汲取精华,赋予其时代新意,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新孝德教育。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切入。

一是感恩图报。在孝德教育中,让学生学习古代、现代及身边各种典型的孝敬事例,从事例中感受种种孝心,体会到做一个有孝心人的那种快乐,真正懂得感恩报恩。感恩报恩是一个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类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

二是孝亲敬长。引导学生应满怀对父母的尊重之心,尊重父母的感情和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从而内化为发奋努力、立志成才的动力,以进取向上的人生姿态与良好成绩来回报父母;也只有学有所成,将来才有能力赡养父母。孝亲,既是我们的法律义务,更是我们的道德责任,不仅要有物质供养,更要有精神关爱和心灵抚慰。

古人云:“道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以敬养为核心的“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宝贵财产。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孝者德为本”的古训千百年来,在调节代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促进人类幸福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在当代少年儿童中开展孝德教育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孝德教育是实现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家庭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敬爱、仁爱、忠爱之心,奠定人的道德素养。

三、找准孝德教育的切入点

我校地处绍兴南部山区,越中三庙的舜王庙就坐落在这里。绍兴作为虞舜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孝德氛围十分浓厚。各届政府历来重视推进舜的孝道精神,每年都会在农历九月二十三至二十七期间举行隆重的绍兴虞舜文化旅游节,今年又恰逢当地“舜德精神践行年”。为此,学校将此作为孝德教育的切入点,结合学校“以舜的孝心感染人”的办学理念和“孝信雅达”的校训精神,积极创新孝德教育载体,搭建多种平台,使学生从知到行,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自发的行为到养成有意识的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孝德品质。

一是校园文化渗透。一方面,我们构建充满浓郁传统美德气氛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出利于孝德教育开展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编“孝心小报”,自制“孝敬卡”,讲“孝德故事”,参加“孝敬演讲会”,开展“孝心签名”,组织“绘舜德”现场书画展示等活动,使我们的校园里始终洋溢着浓浓的“孝道”气息。

二是学科教学渗透。教师利用语文、品德等学科,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渗透孝德教育,同时积极挖掘语文等学科孝亲、感恩教育资源,特别要求学生对一些名人、伟人的孝亲内容,能认真学、记得住、讲得来,还要学着做,力求入心入脑,内化为行动。要求所有学科教师协助班主任老师,搞好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拓宽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的途径。

三是家校合作互动。家庭是孝德教育的肥沃土壤,学校是孝德教育的主要阵地,社区是孝德教育的重要保障。我们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把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孝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孝德教育开展的良好环境。在孝德教育中,各班都成立了家长学校,积极协调家长签订《家校协作公约》,鼓励有条件的家长参与到学生孝德主题活动之中来,全程关注孝德教育和实践,关注孩子成长,努力促成家校整体联动,社区做好评价,共同育人。

四是制度约束保障。制订《学生孝心评价手册》,分年段确定学生“行孝”规则,要求学生对照《手册》记于心中,落实到行动上。同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出要求,比如在“敬”父母方面要做到“三要”:早上起床要向父母问“早上好”、上学或外出要和父母打招呼、睡前要向父母长辈问安,并将是否孝亲敬老、感念亲恩作为评价学生道德品质和评选“星级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是榜样激励引领。在班级中开展“孝贤之星”评选活动,在身边的熟悉人中树立楷模,正确引导“孝德”教育的深入开展。规定每天晨读时间各班级要认真诵读有关“孝德”教育的内容,并纳入思想品德课,纳入家长学校,真正做到孝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

四、把握孝德教育的着力点

对小学生而言, 开展孝德教育不能光靠传统的说教,单一的课堂教育或者带有强制性的制度约束难以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必须辅以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这就需要把握好一个着力点,那就是积极创新教育形式,运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践行孝道的兴趣,以入情入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孝德品行。

一是坚持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个月要求学生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捶一次背,洗一次脚,说一句问候的话,遇到节日时制作一张贺卡。通过“五个一”活动,让学生感受一种孝德意识,形成一种孝德习惯。

二是利用传统节日尽孝心。节日里往往是孩子们情绪最好的时刻,充分利用这个最佳时机对孩子们实施孝心教育,往往会收到比平时更好的教育效果。如:春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把劳动带进家庭”;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把快乐送给父母”;儿童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把成长展示给父母”;中秋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把欢乐带进家庭”;重阳节给孩子们布置的亲情作业——“把健康送给老人”。

三是开展主题班队活动。每学期组织开展“与孝同行”“百行孝为先”“我是孝德传播者”等主题班会,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父母对自己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和无私的奉献,从而树立感恩孝亲的意识。此外,我们还结合每年的“舜德精神进校园推进周活动”,开展一系列“知孝”“行孝”少先队系列活动,通过师生互动、亲子互动、学生互动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具体事例教育周边的同学,让孝敬父母、感念亲恩更加具体化、实在化。

孝德教育作为我校德育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更具文化特质。自孝德教育工程实施以来,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家长的称赞、社会的肯定。不仅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而且培养了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使孩子懂得了感念亲恩、领悟亲情的道理,更由此升华为感恩他人、社会与祖国的一种可贵思想。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孝亲感言中讲道:“作为子女,我们应当多为父母做点事,既锻炼了自己,又增进了亲情,更懂得了感恩回报的道理。”诗人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我们将继续深化孝德教育,以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六十年的德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道德责任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尽更大的努力。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中心小学 312055)

猜你喜欢

孝德道德教育
孝德教育与学校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润物细无声”
弘扬孝德文化,倡导校园新风
跟踪导练(五)(2)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道德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小学“外养内构”孝德教育模式的建构及思考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