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文后练习 强化提问有效性
2014-02-24葛敏芸
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的安排设计蕴含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它或点明了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体现了教学训练的重点,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研读教材,绝不能抛开课文后练习,而要把它与课文合成一个整体,去悉心研读,把准编者意图,让它真正发挥实效。
一、 变陈述式为问题式
苏教版教科书中许多习题用的都是陈述式。如,“读一读,再按笔顺描红。”“读读,抄抄,再听写。”“读一读,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一读。”教学时,可以用提问的形式呈现,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请看下面两个片段。
[教学片段1]二下《小池塘》第二题“读一读,说说下面偏旁的名称,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师:出示生字:只、边、阳、红、吹、波、姐,指名读题目,提问“这些生字谁能读正确?哪些字音你要提醒大家注意,注意什么?”
生:“只、吹”读翘舌音;“阳、红”读后鼻音。
师:下面的偏旁分别是什么名称?(引导学生认识四个偏旁。)
师:谁能说说每个字的结构?它们的笔顺是什么?写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姐”的“女字旁”要长而窄,第三笔横改提;“阳”字的“双耳旁”要写的向上一点。”)
(学生描红)
[教学片段2]《水上飞机》一课课文后练习要求用“渐渐地”造句。
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谁能说说‘渐渐地是什么意思?”
在黑板上板画小草,引导学生说:“春天来了,怎么样?”
学生很快造出:春天来了,小草渐渐地长出来了。
教师又画了地平线、山和一个圆。问: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将圆想象成初升的太阳、落日、月亮等等,然后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教师接着又引导:这个小朋友叫小明,他一年级转来,学习成绩不好,现在三年级了,成绩好了,用上“渐渐地”说话。
最后自己练习说一句话。这种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的教学设计,将“渐渐地”一词的意义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这样有效的铺垫和引导之下,学生再进行造句便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
二、 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教师在运用课后练习教学过程中,要运用“什么”“为什么”“以什么方式”“你怎么知道”之类的词作问题的开头语,为学生创设参与有意义的对话机遇。
[教学片段3]《恐龙》第2自然段
师:哪一种恐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课文是怎么介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读课文)
△雷龙
师:课文是怎么介绍雷龙的大的呢?(出示大象图片)同学们,一头大象一般重5吨,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大约是_________ 吨,真是个_________ 。课文把雷龙和大象做了比较,这样就突出了雷龙的大。你们听过打雷吗?(播放雷声)课文把雷龙发出的声音比作_________ 。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让我们感到雷龙的大。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很大?(指名读、齐读)
师:课文介绍雷龙主要运用了做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图和文章的关键词句来理解它。介绍其它恐龙的时候也用了这样的方法,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发现它们。
△梁龙
师:课文是怎么介绍梁龙很长的?(出示梁龙的图片)二十多米相当于我们教室长度的三倍左右,课文还把梁龙比作移动的_________ ,真_________呀!
师:课文运用了具体的数字和打比方,把梁龙的长生动地表现出来。谁能通过朗读,体现这一特点?
△剑龙
让学生围绕前面的问题谈自己的阅读收获。
师:(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剑龙,它的背上有_________,尾巴上还有_________,它就是用这些武器保护自己的。
△三角龙
师:(出示图片)三角龙共长了_________,一只长在_________,另外两只_________,每只都有_________,真是令人_________。
师:课文介绍剑龙与三角龙的时候,运用具体的数字,使我们对恐龙剑板、尾刺的数量,角的只数与长度了解得更加清楚,知道了剑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三角龙如何叫人害怕。
三、 变复杂性为简单化
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中的问题,有的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特点设置的能力训练点和教学重难点。如《最佳路径》一文中“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类问题往往涵盖面比较大,由于学生的智力层次和知识水平的差异,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辅助性的问题,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拾级而上,才可能帮助学生落实基础、提升能力,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教学《最佳路径》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促进学生思考、探讨:①“许多园主”与“年迈无力”的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有什么不同?②老太太卖葡萄的办法好在哪里?③格罗培斯为什么要求在乐园里撒下草种?他是怎样想的?最后再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设计为什么是最佳?”这样,将复杂点的问题层次化,有利于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并且这些辅助性的问题都为解决母问题服务。将问题化整为零,学生各个击破子问题,再聚零为整,就能够完整而有条理地回答“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这样持之以恒,学生就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 变开放性为综合性
语文教科书课文后练习中半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还是占不少的,随着开放程度的不同,开放性的问题应该考虑升级,从学科课堂教学到学科的综合性活动,再到综合实践活动课。因为这样时间和空间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突出“活动”,进一步体现多元元素,从而进一步提升问题解决的真实性、有效性。例如,《半截蜡烛》课文后练习要求将故事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在教学时,这个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下真正落实,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与文本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和情感交流,与文本产生共鸣,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再现课本里、生活中的情境。再如,《望月》的课后第5题要求同桌背诵有关山或水的古诗。我们可以举行一次吟诗比赛,配以图画、音乐、吟诵等。
从课文后练习入手设计提问,让它融入教学环节中,就强化了提问的有效性,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对语文教学也大有裨益。
(葛敏芸,特级教师,扬州市沙口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