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帔巾

2014-02-24阿迪力·阿布力孜

新疆人文地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领巾舞女波斯

阿迪力·阿布力孜

美国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曾说过:“当我没有戴上丝巾的时候,我从没有明确地感受到我是一个女人,美丽的女人。”当刻板的老板叫手下的白领女职员穿上黑色的工装时,如果脖颈上系一条色彩斑斓的丝巾,再严肃的的面孔也会变得温润起来,风吹过,一天的好心情便随那翩翩起舞的丝巾开始。

丝巾的历史源远流长,起源于何时,考证起来比较困难。古文献资料表明,至少在2300多年前的秦代出现在中原地区,我国古代称之为披帛,也叫帔子,是绕于肩上起装饰作用的一种衣饰。宋人高承《事物纪原》引《二仪实录》云:“秦有披帛,以丝帛为之,汉即以罗。” 《释名·释衣服》曰:“帔,披也,披之肩不及下也。”丝巾在历史古籍中记载颇多,但考古出土实物十分少见,好在新疆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时常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如1995年中日尼雅共同考察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民丰县尼雅遗址中,发掘出土的一件汉晋时期红蓝色菱格纹丝巾,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丝编织佳品,其设计、编织、和染色工艺,浑然一体,与现代丝巾相比也毫不逊色,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不可估量。

红蓝色菱格纹丝巾出土于尼雅1号墓地3号墓,现陈列于自治区博物馆《瀚海霓裳——西域古代服饰的记忆》展览,长175厘米,宽37厘米,图案为蓝色、红地蓝纹和蓝地红纹3种菱形排列,丝巾正反两面图案同为菱形,但颜色互换,丝巾的两端缀有流苏。丝巾出土时系于女尸头部,但从形制上看很像是一件帔巾。这件红蓝色菱格纹丝巾,至少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历史之悠久,构思之独特独特,编织之精美,色彩之鲜艳,而且保存之好,不仅在我国,甚至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与此同时,为我国古代服饰的研究增添了一个新的内容。

吐鲁番出土唐代文书中,有“绯罗帔子”“绿绫帔子”“紫小绫帔子”“白小绫领巾”“绯罗领巾”的记载,由此可知西域女子用的披帛质地和颜色多种多样,有红、绿、紫、白等多种色彩,这里所说的“领巾”,可能是一种三角形的帔巾。我们从克孜尔等处的石窟壁画中可以见到,天空中翩翩起舞的飞天和虔诚的佛教供养人,也戴着披帛。

帔巾的妇女形象在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唐墓中比比皆是,如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彩绘舞女俑、骑马仕女俑、劳动妇女泥俑、侍女立俑等,虽然身份地位各不相同,穿着的服饰各具特色,但她们手臂与肩上都帔着多姿多彩的帔巾。最引人注目的是1973年阿斯塔那206号墓出土的一尊女舞俑,表现了一位活泼可爱、婀娜多姿的少女形象。头梳高耸的发髻,浓眉细眼,圆润的脸庞施薄胭脂、点妆靥,额间帖菱形花钿,脸颊两侧施斜红,红唇小口。女俑身着绿色窄袖短襦,紧身半臂衣穿于襦的外面,穿齐腰红黄间色曳地窄长裙,显示了唐初女子穿窄袖短上衣和长裙曳地的风范。女俑肩帔的披帛呈长方形,面料是橙黄色鱼子形的散点花纹绞缬罗,既轻盈又华丽,使舞女显得格外楚楚动人。帔巾也是古代舞女舞蹈时的主要道具之一,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在两臂之间,随着手臂的摆动,不时飘舞。有时舞女手执帔巾的一端,时而高举,时而伸展,时而旋转,舞姿翩跹,充满活力,动感十足,为舞台增添了青春、愉悦、欢快的气氛。

披帛还流行于西亚地区,欧洲、美国、伊朗等国的博物馆收藏的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图案中,也有披着帔子的波斯女子形象。如同《旧唐书·波斯传》记载:“波斯,其丈夫,衣不开禁,并有披帛。”

最早使用帔巾的还是新疆且末古代居民,考古发现证明了这一点。如1985年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在且末县扎滚鲁克4号墓中,发掘出土了一件保存较好的毛织帔巾,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该帔巾现陈列于自治区博物馆《瀚海霓裳——西域古代服饰的记忆》展览,用浅蓝色毛纱制作,呈长方形。长147厘米,宽60厘米,帔巾四周包缘,两端饰有流苏,流苏用毛纱合股而成,穗长20厘米。帔巾表面分别缝缀三条平行的红色窄条毛布,既美观,又可增强其牢固性。这件帔巾虽不及红尼雅蓝色菱格纹丝巾那样色彩鲜艳,但历史更为悠久,散发出原始、古朴的气息,地方特色浓郁,2800年来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猜你喜欢

领巾舞女波斯
斑比的红领巾
也谈﹃舞女大班﹄
红领巾·萌芽 2019年1、2期合刊
《伊豆的舞女》与川端康成的“恋母情结”
智取红领巾
繁华如梦总是空
三个最奇怪的词
苏联火星探测遭遇神秘事件
抓小偷
可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