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美学校
2014-02-24吴群英
吴群英
江苏省常州市刘海粟小学原名湖塘桥中心小学(北校区),创办于1975年。2001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12年8月学校更名为刘海粟小学。多年来,学校师生践行刘海粟“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追求”的精神,把“办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美学校”作为愿景,以“培养人格健全、气质高雅的一品平民”为培养目标。以海粟的精神之美,导师生之品;以艺术的高雅之美,润师生之性;以向善的情怀之美,育师生之灵。学校从普通的中心小学,发展为江苏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成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我们刘海粟小学地处有“江南文化名镇”美誉的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先有一代山水派大师恽南田,后有当代著名书画家刘海粟。这里是锡剧的故乡、竹刻之乡、菊花之乡,乃名副其实的艺术之乡。民间艺术的异常活跃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生长土壤;这里还是中国经济百强乡镇,经济富裕起来的人们逐步追求精神生活的高品位,让孩子学习艺术、提高品位已成为社会的需要。
学校以“培养人格健全、气质高雅的一品平民”为发展目标,统筹兼顾,积极应对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和终身学习时代的挑战。未来的人才需要良好的交往能力,更需要全面的素质,需要有自己的特长、艺术的气质。所以学校着力创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艺术校本课程,塑造学校形象,打造学校文化力,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经过十多年努力,刘海粟小学已初步建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教学基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认可。
以高雅的环境陶冶师生生命
我们着力打造美观、优雅、文化内涵丰富的环境,潜移默化中打动师生的心灵。
迈进刘海粟小学的校门,浓郁的艺术气息迎面而来。宽广的海粟广场绿树成阴,繁花似锦,穿行于紫藤下的长廊,静坐在垂柳旁的古亭,游走于石子小径,仰望雄伟的双飞雕塑,足以感受到海小的高雅品位和追求。
向善楼前古色古香的艺术连廊,上有飞檐拱坊,色青而古意浓;下有小桥喷泉、鱼跃荷间,动静相宜、趣味横生;中有古今中外乐器驻窗,味长而悠扬。宽敞的大厅,凤鼓编钟、钢琴古筝、壁画浮雕、书画立轴等,无不凝聚着海小人对艺术的良苦用心。静立的钢琴,无声胜有声;厚重的编钟,尤响“余音绕梁”之乐,伴随孩子们书画作品中的墨香彩韵,沁人心田。楼间园林或是假山水榭、芭蕉翠竹,或是长亭茶椅、幽径曲道,或是花香四溢、鸟鸣柳间。
罗丹路、羲之路、星海路,艺术名家故事激人奋进;艺韵楼、书法长廊、刘海粟艺术馆,处处洋溢艺术气息;大霖工作室、玲珑书画室、艺术展演厅,个个都是独特风景;艺术明星墙、校园吉尼斯墙、艺术长廊,景景都在催人奋进。整个校园开阔、大气,融艺术、文化气息于一体。书吧办到走廊上,随时可取;乐器摆在大厅里,随时可以演奏;笔墨架在长廊旁,随时可书。就连图书馆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尚美堂。集书香、墨香、琴韵于一体。静读时,耳边流淌着潺潺的水声和轻柔的音乐;站立时,欣赏到的是各种乐器的介绍和笔力遒劲的古诗碑文。徜徉其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学生可席地而坐,听艺术百家讲坛,识民族乐器,赏经典文化,做有根之人。每一个走进馆内的人,脚步自然变得轻轻,这也许恰好印证古人说的“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早晨,大厅里,古乐队的孩子敲响编钟,擂起凤鼓,弹起古筝,吹起竹笛,悠扬的乐曲翩然而起,孩子踏着乐曲走进教室。激昂的《命运》、舒缓的《小夜曲》代替了上下课的铃声。午间,儿童乐曲、民歌伴着学生活动。傍晚,孩子可以在广场下棋,用像扫把一样大的地书笔蘸着清水写字,等候家长来接。在海小,每一处都是艺术风景,有了师生的参与,笔墨纸砚有了生命,琴棋书画有了灵性……
以尚美的教育增值师生生命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艺术教育是纯化教师情感、陶冶教师情操、塑造崇高师德的良好载体,也是一种引导教师自我认知、启迪教育智慧、挖掘教学艺术潜能的教育。我们认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向美而生。每一个教师身上都潜藏着独特的美,学校的使命是把每个教师身上的美引发、培育出来。为此,学校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教师的艺术修炼。开展了全员培训,实行分类指导,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我校要求青年教师每人学会一种乐器,掌握一项艺术专长,每人带一个艺术课改班。成立艺术团体,如教工管弦乐团、女子十二乐坊、健美操队、合唱队等。外派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增强教师艺术基本功。
二是海纳有才之师。张玲珑,曾经是湖南偏远山区小学的语文老师,因迷恋书法,赴中央美院书法专业学习。2008年,张玲珑作为特殊人才被引进到海小。在这里,浓郁的艺术氛围熏陶着他,他激情澎湃,豪情满怀,工作和生活有了广阔的新天地!他深深感觉自己作为一名专业老师的专业修养不足。于是,学校搭桥介绍常州画院院长叶鹏飞先生做他的师傅,他自己也多次赴北京求教于中央美院博士、文化部中国书法院学术部主任肖文飞先生。家中长灯下伴有他临池的身影,沂蒙山颠有他顶着烈日写生的足迹,刘海粟美术馆、常州画院、常州博物馆是他的常驻之所,上海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西安碑林是他常游之地。白天上课,晚上辅导住宿班孩子学书法,只要发现书法上有灵气的孩子,如同得到了珍宝,喜上心来。他组建了书法社团,和孩子一起沉醉其中,哪怕暑假、寒假,他都跟孩子在一起,义务辅导。多少次陪伴孩子北上北京、南下杭州、西赴南京、东奔苏州……在全国四面八方都留有我们孩子的“墨宝”。为了孩子的作品更出彩,他到建筑垃圾堆中去找瓦当,割伤过脚;为了作品的完美,他连夜为学生刻印,扎伤过手。学校还特别为他举办“张玲珑趣味书法教学法推广会”,他将趣味书法实践中的探索小结成论文,一举在全国第二届书法教学高峰论坛的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并受邀在论坛中作经验交流。中国书协学术委员王伟林这样评价张老师:“年轻的张玲珑老师有精深的专业技能、超常的探索魄力、独特的教学理念,实非等闲之辈。”说起自己的成长,张老师动情地说:“海小艺术的沃土,滋养了我;海小艺术的天空,成就了我。”
2011年冬季,旅美音乐家杜长松教授回国。得知此信的海小领导,第一时间登门拜访,向杜教授讲述海小艺术教育之路。杜长松随后参观学校,深受感动,决意为海小民乐队打造品牌。经他指导的海小学生民乐队的表演气势磅礴、创意无限,在央视音乐频道播出,好评如潮。
三是广泛开发社会资源。学校一方面向社会招聘有名望的民间艺人为艺术顾问,长期负责辅导学校艺术选修学生;另一方面,与南京歌舞剧院、常州市刘海粟美术馆、武进区文化馆等单位进行“联姻”,从以上单位聘请艺术名家来我校,作为我们的艺术特聘老师,每周三指导我们的学生。
有一个好团队,才会有一所好学校。在海小,研究艺术教育、研究教育艺术已经蔚然成风。近年来,把艺术融入教学、打造尚美课堂成为我们新的课题。我们主张美的课堂要从“目标和谐美”、“内容形象美”、“方法艺术美”等方面设计教学,每年都要举办尚美课堂教学大赛。在以“家乡美”为研究主题的课堂上,语文老师上了阅读课《水乡歌》,美术老师拿出专题画《水乡图》,音乐老师教唱改编的童谣《水乡歌》,这些尝试,令学生情趣盎然。大家成为了研究尚美课堂的共同体。这种学科整合式研究,构建了一个开放、互助、立体的平台,把教师的心紧紧连在一起。如今,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美田园、生命享受的美乐园、实现生命创造的美学园,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们期待在艺术熏陶下的海小老师有自己的特质:外雅,内秀,大度,进取。
以多彩的课程润泽师生生命
学校的艺术教育特色很大程度上依托于课程来实现,我们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热爱艺术,通过精神美育,形成完善的人格、高雅的气质,走向美丽的人生。通过培养孩子的气质,带动家庭的改变,推动社会的发展。
开设艺术选修课。学校通过认真调查研究,结合乡情、校情,开设音乐艺术、书画艺术、科技艺术、语言艺术四大类共92个艺术选修班。学生根据本人兴趣自由选择一个班参加艺术辅导。艺术选修课程的丰富性、可选择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发展、多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学校把艺术选修课纳入课程管理,改革作息时间。学校统一把周三上午两小时专门用于艺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打破班级、年龄界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需要以及自己的学习层次,采用走班制的形式,自主地到相应的艺术班参加学习。全校学生百分之百参加。课程的实施分6步走:教师特长申报→确定课程项目→学生选择→学校统筹→课程实施→考核评价。课程管理实行“五个有”:有目标、有教案、有教材、有教室、有评价。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尊重了教师的选择,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海小孩子的眼里,学习就是一次旅行,一次体验快乐艺术的旅行。每到周三上午九点,孩子们就带上选修工具,欢欢喜喜地朝着自己喜欢的选修班跑去。民乐选修区,二胡、扬琴、琵琶、古筝,琴声悠扬婉转;西洋乐选修区,百人管弦乐队气势磅礴;舞蹈区域,街舞、踢踏、芭蕾,或刚劲,或婀娜,或高雅;书画选修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儿童画、国画、素描教室早已坐满了学生;还有泥面人课程、乱针绣、戏曲等民间艺术课程,让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艺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启动了“个、百、千、万培养工程”。“个”,即个人课堂、个人吉尼斯比赛、个人书画展、个人演唱会;“百”,即学校成立了百人交响乐团、百人民乐团、百人合唱队、百人威风锣鼓队、百人舞蹈队;“千”,即千人参与的书画展,千人踢踏舞、千人团体操;“万”,即艺术校本课程实施15年来,带动了上万个家庭的发展。
每年六月,是海小最热闹时候,校园艺术节拉开了帷幕,超级童声大赛、“校园吉尼斯”大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庆“六一”文艺汇演、民族文化艺术节、学生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大型艺术类活动,给了孩子们施展艺术才华的空间和舞台。特别是一年一度的民族艺术节,每个班级代表一个民族参展,孩子们在民族一条街里,学做拉面,跳竹竿舞,尝蒙古奶,参与知识问答,着民族服饰摄影留念……玩中学,学中乐,整个操场成了欢乐的海洋。
学校每年都会约请名家来校活动,开阔眼界:著名的主持人董浩来了,和小主持人现场切磋;刘海粟大师的女儿刘蟾来了,和小画家们一起泼墨挥毫;“全美最佳教师”雷夫来了,和学生们一起描绘心中的完美教室;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音乐家来了,和孩子们一起拨弦弹奏;动物小说家沈石溪来了,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动物的奥秘……还有许许多多艺术大师走进了海小,大家沉浸在海小艺术的海洋中,陶醉在艺术的馨香中。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比赛、舞蹈大赛、短剧比赛、合唱比赛、器乐比赛、书画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武进区,到江苏省,到全国的各种舞台,都留下了海小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身影,印下了孩子们艺术追求道路上深深的足迹……
从湖南来常打工的雷爸爸三年前带着女儿来报到的时候,看着课表上一长串的选修艺术课,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盯着老师左问右问:“啊,居然有这么多艺术课,可以随便挑吗?”班主任告诉他:学校设置了很多艺术选修课,每个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每周都会有专业的老师给孩子们进行免费辅导。这可把他们一家乐坏了。小雷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钢琴和芭蕾两门艺术课。“小时候我就想学钢琴了,但是爸爸妈妈没同意。”小雷说,那时候看着别的孩子拉小提琴或者是弹钢琴,她都羡慕得要命。说起这件事,雷爸爸也有些内疚,女儿从小就喜欢音乐,常常会随着节拍手舞足蹈,可惜当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太好。没想到,进了这所学校,孩子居然能免费学艺术。经过三年的学习,舞台上的小雷踮脚轻轻旋转,像一只踏水的天鹅,姿态优美。“教我们芭蕾的老师可厉害了,还是从英国进修回来的。”小雷语气骄傲。“现在,我女儿可神了,学了好多本事,像个艺术小能人。”雷爸爸常向别人夸耀,“女儿会弹钢琴,会跳芭蕾,学了戏曲和绘画,还参加了不少演出,捧回了奖杯,看来,我来常打工,真是来对了地方!”
李天镒从一年级起主持了区、市多次大型活动,参加市小主持人比赛夺得了金奖,参加过全国少儿曲艺大赛。学校专门为他请了艺术辅导老师,聊起这些,李天镒感激地说:“一路走来,是海小的艺术选修课程让我成了一名小小表演家,海小的佳佳电视台更是为我提供了许多的机会。学校使我从学校的小舞台走到了全国的大舞台,我收获的不仅是荣誉,还有无比可贵的自信。”
海小倡导的艺术教育,让无数农村孩子接受到了优等的教育,成为耀眼的小明星,他们与郎朗合奏,为音乐家张也伴舞,甚至走上了央视舞台。2013年春节期间,海小的民乐队登上了中央音乐频道,一曲《赛马》,带给听众身临其境的感觉。知名板胡演奏家郭一教授兴奋地评价:“带给观众快乐,这是音乐最终的目的,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根本,你们做到了!”
海小的孩子不仅亮相于央视舞台,还走出国门登上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维也纳金色大厅,孩子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外国友人的称赞,中澳大使亲自接见了孩子们。
艺术教育,引领着孩子走向大自然,用明亮的眼观察赤橙黄绿;引领着孩子走近艺术名家,用纯真的心感悟艺术魅力;引领着孩子走进艺术的殿堂,用多彩的音符弹奏心中的梦想。
以特色的品牌激活学校生长力
15年的艺术教育已经形成特色,铸就了品牌,我们真切地认识到:艺术教育是美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做人的教育,是激发创造力的教育。艺术教育,在海小演绎出新内涵,给学校带来了活力,带来了希望。
《中国教育报》以“校本课程使这所学校特色鲜明”为题报道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人民教育》更是用整整9个版面报道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学生第一次当上了演员,参加了公益电影《同一片蓝天》的拍摄;学生民乐队亮相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学生合唱队走进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一路走来,学生得以和谐发展。学生不仅掌握了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信,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关爱,学会了文明,学会了创造。
一路走来,教师素质得以提高。教师拥有一项艺术特长,增强了教学的魅力,更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尊敬。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所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会演奏某一种乐器,那么你作为一个教育者就有很大优势,如果你身上还有一点哪怕是很小的音乐天才的火花,那么你在教育上就是国王,就是主宰者,因为音乐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起来,能使学生的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都展现在教育者面前。”
一路走来,艺术教育成为学校最亮丽的风景线。学校先后成为市艺术教育基地、省文联艺术人才培训基地、省影视人才培训基地、省歌舞剧院艺术培训基地、华师大课程研究实验学校……
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得好:“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我们在艺术的海洋里,与优美同行,与高雅同行,与时代同行!
艺术,激活学校最强生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