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华“新政”的意义
2014-02-24成尚荣
成尚荣
邵建华的成功经验具有标本学意义。
“邵建华和他的教育‘新政”是值得好好阅读的一组文章。它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命题,在我看来,这些命题聚焦为一个问题:一个“外行”的人,能不能当局长?能不能当好局长?是怎么当好局长的?其实,这一命题的深处,抑或说,这一命题推开来说,则是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在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大框架中,一个局长如何领导区域的教育改革。因此,邵建华当局长既具有特殊的标本学意义,又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他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范。
我们主张,教育系统要由“内行”来领导,由“内行”来领导学校。不过如果“外行”来当领导呢?我们该怎么办?“外行”当领导,一定要成为真正的“内行”。这肯定有个适应、过渡的过程。但是,邵建华的成功告诉我们,适应、过渡决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积极有作为的过程,甚或是一个自主创造的过程。而主动、积极、创造的过程,又决不是盲目地“烧三把火”,其间充满着谦虚的学习、深入的调研、缜密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外行”当领导,是对现在的“内行”的极大挑战。挑战后我们的应答应该是:不在表象上刻意地去区分“内行”与“外行”,而应在本质的认识与把握上。同时说明,“外行”与“内行”的边界既是可以消弭的,又是可以互动的。总之,“外行”可以成为“内行”,成为专家。
邵建华的成功,因为他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他有自己的领导策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风格的深处是思想,思想是风格的血液。是教育思想、领导理念支撑着邵建华,他的风格才会如此多彩,显现着特有的魅力。对他的风格可以作个概括:智慧。现在用智慧的太多了,以致智慧用语已提振不了大家的关注。我认为,智慧用在邵建华身上是恰如其分的,他所做的一切,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让人眼睛一亮,颔首称好。再作些分解,邵建华的智慧领导有三个特点:把道德领导与严格要求自然地统一在一起,既以人文关注、道德启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很严谨,标准很高,要求很严;把超脱的风格与深入实际的风格自然地统一在一起,既放手让大家大胆去做,自己显得很放松,又能不断地深入了解,把握最新动态和现实状况,工作抓得很紧;把原则要求与精细管理统一在一起,既很大气,又很实在,精致成了大家共同追求的风格。以上三个方面的统一,正是邵建华的智慧之处、高明之处。
邵建华的领导智慧基于两个重要因素:一是领导的大视野,二是教育的出发点。邵建华的领导视野聚焦在“以外部视角看待教育”上。众所周知,教育不能离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认为,教育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要从小系统走向大系统,“既要研究好教育的内部,遵循教育的自身规律来发展教育,更要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方位看待教育、发展教育”。这样,在张家港,教育与社会沟通,教育有了大系统作背景,教育成了大教育;教育摆脱了封闭、孤立的状态,呈现开放、融合的姿态,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于是,生态圈体验、扁平化学习、反转式教学等等,才会在学校里反映和体现。而这一切,都得益于他“外行”经历的丰富和各种岗位、角色的体验。大视野带来大思考,带来大手笔、大格局。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需要这样的大视野,建构教育的大系统,走向教育的大智慧。为此,邵建华作了十分可贵的探索。
邵建华的教育出发点聚焦在对教育基本问题的基本认识上。究竟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学校?需要什么样的课程、教学?校长、教师的发展关键在哪里?……他认为这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一个朴素的命题:学校本来的样子。“本来的样子”即本真状态,“本来的样子”才会促使教育真正回归。所谓回归,是回到教育的常识,回到教育的规律,回到教育的原点,而不是回到原来的状态和出发点。基于这样的认识,他有两种朴素的见解:学生毕业了,对学校的回忆是甜美的,即学校是美丽的;孩子在校园里有笑脸,回到家有兴致讲学校的故事,那么教育是美好的。所谓“朴素”,实质是回到教育原点的最为真切的表达,从朴素出发,才会让学校安静下来,从原点出发,也才会有远大的前程。邵建华的朴素的哲学给张家港教育带来一片新的希望。
邵建华心目中始终有两个大字在闪光:育人。在他看来,办学校,发展教育,需要知识,需要分数,也需要好的升学率。但是,他从来没有忘掉,有一样东西远远高于知识,重于分数,超越升学率,那就是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他说:“学校教育最终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既要关注学生的现在,更要关怀学生的终身发展,要让学生成人,也就是对完满、完美、完善有追求,对智慧、理想、幸福有瞻望,对人性、生命、灵魂有思考。”只有这样,教育才不会被社会不合理的要求所“绑架”,才会走在教育的发展规律上,科学发展观才能在教育上得以体现和落实。事实证明,“育人”的宗旨已在张家港教育人中逐步深入人心,“育人”价值在呼唤着张家港教育走向理想境界。
由此,邵建华形成了十分鲜明、坚定的核心理念,那就是:为了育人,必须首先解放人。人,永远是目的;教育,永远是在解放人中发展人。解放人,解放校长,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是邵建华坚定不移的核心追求。为此,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你的学校你做主。”给学校的人“松绑”,给校长权力,让一批有思想、有追求、有个性的校长自主办学。无论是每周一到周四的“无会议日”,还是设立“行政特区”;无论是午餐的大“变脸”,还是鼓励个性化课题研究,都是为了解放校长,校长得到解放,才会去解放教师;同样,解放了教师,教师才会真正去解放学生。而在邵建华看来,解放人的前提是:真诚地尊重人,真正地信任人。他更为深刻的是,解放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而不拘一格降人才,则是解放的最高境界。这是真正的大气,是对教育深刻意蕴的准确把握。看来,邵建华是大气的。他的领导风格以人为目的,以人的发展为本,以人才成长为最高追求。这是他道德领导、智慧领导、文化领导的核心。
邵建华对教育的深度思考,是一种文化思考、文化建构。他认为文化不是虚空的,办教育、领导教育也不只是坐而论道。记者所引用的左宗棠的“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以及邵建华自己所引用的管理学家哈默的“虫瞰”和“鸟瞰”,都生动说明了邵建华坚持在文化引领下进行学校建设。
循着他的思考逻辑和一贯的朴素哲学,他将学校的发展用“美丽学校”来概括。教育是世上最美的事业,学校当然也应是世上最美的地方。用“美丽”来描述学校,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呈现了教育原初的状态,展示了教育的美好未来。学校的美丽是由美丽校长、美丽教师、美丽学生编织而成的,而美丽校长、美丽教师、美丽学生就美在心灵和行为举止上。正是“美丽学校”,让张家港教育走向了教育的美丽。这是一种有意境、有意象的顶层设计。
美丽学校有种精神,邵建华把这种精神定义为游戏精神。他认为游戏精神首先是对未知的探求,是一种有规则的自由和有德性的创造。游戏精神创造美丽学校,游戏精神也成就优秀校长和教师,孩子们更是在游戏精神引领下,开放了自己的心灵,开发了自己的潜能,让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一种美丽的教育。
邵建华教育“新政”是个典型的个案,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作者系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