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海拔地区风能资源特性与风电开发研究

2014-02-23崔冬林胡威李小兵鲍婧

风能 2014年9期
关键词:湍流风能示意图

文 | 崔冬林,胡威,李小兵,鲍婧

中国高海拔地区风能资源特性与风电开发研究

文 | 崔冬林,胡威,李小兵,鲍婧

随着中国风电的快速发展,风电市场开始从“三北”地区向人口密集、电力负荷大、接入条件优的南方地区发展,但这些地区大多地形复杂、建设条件差,风能资源一般,针对特殊的项目环境条件,“低风速”、“高海拔”、“防台风”等概念被提出。国家能源局“十二五”第二批、第三批及增补拟核准项目总量约50GW,其中云南、贵州、青海等高海拔地区容量合计约7.1GW,占比约15%,开发容量可观。但在云贵地区风电开发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却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原因主要在于对高海拔地区气候、风况特性了解不够,风能资源前期评估工作粗放,风电机组可靠性和适应性低。

本报告主要基于云贵高原和青海地区进行风特性的研究,分析该地区风速、风向、湍流、切变等风特性,总结不同地形、地貌及气候背景下高海拔地区风特性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同时通过已运行风电场的后评估经验,为后续高海拔地区风电开发及风电场建设、运行提供更有力的理论与经验基础。

高海拔地区地理特性

中国地区海拔在2000m以上的区域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天山山系(见图1a)。青海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4000m以上,西北部是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环绕的柴达木盆地,海拔600m-3000m之间(见图1b);云贵高原位于雪峰山以西,大娄山以南,哀牢山以东,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海拔在2000m以上,高原地形较为明显,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东部起伏较大,山脉较多,海拔在1000m-1500m之间(见图1c)。云贵高原西部主要在云南省境内,山岭基本上以南北走向为主,如点苍山、乌蒙山和龙山等;东部主要在贵州省境内,山岭基本上是东北一西南走向。

(a) (b)

图1 地理位置示意图

高海拔地区风的特性

一、风速分布

云贵高原整体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有高山、平坝、峡谷、丘陵、隆升地形,海拔在2000mm-3500m之间,该区域地形基本为南北走向的单一、狭长山体,风速与海拔高度呈一定的梯度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一般情况下海拔越高、风速越大,由于海拔差异大,风速差异大,70m高年平均风速约在6m/s-10m/s之间。

青海省北部和西北部主要为山岭谷地,东部为河湟谷地,西部为柴达木盆地,风电项目拟开发区域海拔一般在2700m-3500m之间,地形为平坦的荒漠、戈壁滩,风能资源分布较平均,差异不大,如图3所示,70m高风速一般在5m/s-7m/s之间,属于低风速区。

二、风切变特征

风切变反映了风速随高度变化的规律,与地形地貌、地表粗糙度、热力稳定度相关,其中,地形地貌对风切变的影响比地表粗糙度更明显,尤其是陡峭地形,在迎风坡和背风坡度大于30%的山脊上,背风侧会出现湍流区,在一定条件下,风速随高度的增加会减小,即负切变。故不同地形、地表及热力稳定度条件下,风切变的大小是有规律可循的。

青藏高原属于平坦的荒漠、戈壁滩地形,地表粗糙度小,风切变较小,一般小于0.12。

云贵高原地区属于高山山岭地形,东部部分山体相对平缓,西部山体陡峭,地表主要分为高山草甸和茂盛植被覆盖两类,大多情况下风切变较小一般小于0.05,但30m-50m高度层易出现负切变现象,主要原因为山体陡峭,低层加速效应,导致高低层风速差异小,故形成较小切变,部分地区因低层加速明显,导致某高度层出现负切变。另外,树林、灌木等植被会引起低层切变很大、高层负切变现象,如下图4、图5所示。

总之,青海地区热力稳定度多不稳定、地表粗糙度小,地形变化不大,故整个区域风速随高度变化不大,切变小;而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地表植被多样化,风速随高度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但又存在特殊性,分析时需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现场考察尤为重要。

图2 云贵地区风速垂直分布示意图

图3 青海地区风速垂直分布示意图

三、湍流强度

湍流强度代表10min内风速随机变化幅度大小,影响风电机组的疲劳载荷,是IEC61400-1风电机组安全等级分级的重要参数之一。IEC61400-1-1999标准中,通过湍流强度特征值(平均湍流强度Iref+1*湍流标准差σ)作为衡量湍流强度的标准。

(一)高海拔地区湍流特征

云贵高原地区湍流基本呈现两种特征,见图6,连绵平缓的高山草甸地形下,湍流较小,强风速度段(>10m/s)平均湍流强度基本低于0.09,湍流标准偏差σ在0.02-0.03之间,15m/s湍流强度特征值一般小于0.12,湍流很小;见图7重叠连峦、陡峭、植被丰富的高山地形下,强风速段湍流呈现“上翘”的特征,平均湍流一般在0.12-0.14之间,湍流标准偏差σ在0.04-0.055之间,15m/s湍流强度特征值较大在0.16-0.18之间,特殊条件下,湍流甚至超过A类标准。

青藏高原地区属于平坦的戈壁滩,湍流很小,15m/s湍流强度特征值一般小于0.1,见图8。

(二)成因分析

廖明夫等在《风力发电技术》中提出大气湍流的两个主因是风切变和热对流,风切变受地形、地貌、粗糙度和热力稳定度影响;热对流湍流是地面上、下层气流温度差引起的热对流。通常情况下,上述两个原因往往同时导致湍流的发生。

图4 不同地区植被示意图(青海戈壁荒漠-云南高山草甸-云贵多植被山体)

图5 地表粗糙度类型转换时对风切变的影响示意图

地形改变风切变规律,原则上山丘或山脊顶部风会加速,见图9,圆形平缓山包地形下,风流附着地表层流,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大,上下对流不明显,湍流小;而陡峭地形下,背风侧出现湍流区,湍流影响区域的范围、大小、强度等取决于地形的坡度、弯度、地表粗糙度、风速等。

云贵高原地区,很好的验证了上述理论结果,该地区湍流受地形、地貌、地表粗糙度影响大,表现不一,故在进行测风数据分析及机组设计排布时需慎重考虑以下几点:

(1)测风塔的代表性问题,测风塔位置所体现的湍流、切变等特征能否代表整个风电场,是否存在特殊性或局限性;

(2)排布设计时应尽量避开背风坡区域,以降低湍流对机组载荷带来的不利影响;

(3)植被丰富或较高树木的区域,应考虑适当提高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增大叶尖离地距离,减少湍流影响。

青海地区日夜温差大,大气不稳定,易形成热力对流,造成湍流日变化大,见图10。

图6 云贵连绵、平缓的高山草甸地形

图7 云贵多山包、陡峭、植被丰富的高山地形

图8 青海平坦、小粗糙度的荒漠戈壁滩高原地形

四、风向

云贵高原常年西南季风,西部风能资源好于东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受青藏高原影响较大,冬季西风气流遭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势;夏季,西南季风向北推进时,受阻于青藏高原分为两支,一支向西,另一支沿山脉走向,流向中国,扩大西南季风的影响范围。故云贵地区风向高度集中在SW、WSW,非常利于风能资源的充分利用。图11为云南地区主风能风向示意图。

青藏高原冬季为冷源,边界层里常出现冷高压,高原北部盛行西风,南部盛行东风;夏季相反,青藏高原为热源,边界层里多出现热低压,高原北部盛行东风,南部盛行偏西风。图12 青海北部地区主风能风向示意图。

高原地区风向共同特点:

(1)风向高度集中,进行微观选址设计时,应尽量加大平行于主风能风向间间距,适当减小垂直于主风能风向机组间间距,尤其单列机组;

(2)风向高度集中,风质量好,偏航控制策略损失小,综合折减系数高。

五、风险因子

(一)冰冻

下图13为云、贵、四川、青海等气象基本站1971年-2000年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布图,云南地区相对湿度范围在60%-80%之间,滇南湿度大于滇北,这主要与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相关;贵州西部及四川中部湿度较大,相对湿度基本大于80%,四川西部相对湿度呈减小趋势,范围大概在50%-65%之间;青海省盆地地形相对湿度较小,一般小于30%,高原地带相对湿度在50%-65%之间。

图9 地形和粗糙度对风流的影响

图10 青海地区湍流日变化示意图

图11 云南地区主风能风向示意图

图12 青海北部地区主风能风向示意图

可见,云贵高原地区相对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0%以上,尤其高原东部的贵州地区湿度基本在80%以上,易形成冰冻、凝露等现象。

通过已运行的贵州某风电场实时监测数据,见下图14和图15,云贵地区风电场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目前大多测风塔测风仪无加热装置,冰冻期数据基本无效,尚无客观有效的方法进行有效订正,给风能资源评估工作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2)风电机组舱顶测风仪器易冻结,导致机组控制系统失灵;(3)叶片结冰后,造成叶片翼型改变,机组出力明显下降,同时影响叶轮的平衡,致使机组故障停机,造成发电量损失;(4)结冰会影响机组载荷变化,增加部件疲劳损伤或倒塌,存在很大的安全性问题。故在云贵高海拔地区进行风能资源评估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冰冻因素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以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

图13 西南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示意图(数字标注代表相对湿度(单位%))

图14 测风塔每10min平均风速时间序列示意图

图15 贵州某项目冰冻期机组运行期各参数瞬时变化示意图

(二)阵风

在风电场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云南高海拔项目地区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即风速在短时间内突增或突减,根据风速变化特点,本报告简称该现象为“阵风”,下图16为云南某风电场2月份运行机组记录到的“阵风”出现时段分布图,可见,在12∶00-20∶00时段出现比较集中,2月9日出现频次最高;“阵风”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并非每日都会出现,有一定的间歇期,应该与天气系统周期性变化相关,后期可获取更长序列数据进行研究分析。

选取“阵风”出现频次较高的2月9日每7s间隔实测风速数据进行分析,见下图17,红色代表风速每7s间隔风速日变化曲线,蓝色代表前后间隔风速距平变化曲线,可见,0∶00-10∶00之间风速相对小些,风速瞬时变化小,而10∶00-18∶00期间,风速较大,风速突变明显;风速前后距平风速差主要在1m/s-3m/s之间,最大达8m/s,风速短时间内变化大。

风速、风向短时间内的突变,会导致风电机组偏航频繁,风电场经常出现尖峰出力现象,出力波动大,这对机组正常运行及载荷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应予以重视并采取控制风险措施。而高原气象很复杂,动力、热力及特殊地形的多重作用,形成高、低空急流、西南涡等特殊的天气系统,要探究“阵风”现象的成因则需要更深入、更全面、专业的研究,后期将对该区域通过测风监控、长序列运行数据收集、天气系统监测等一系列手段深入研究,为机组研发设计及风电场安全运行提供更好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图16 2月份风电场运行期“阵风”分布时段示意图

图17 2月份风电场运行期短时风速变化示意图

(三)高原型气候

高海拔特殊气候环境下,风电机组面对低气压、高辐射、多雷暴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材料易老化、电气设备的绝缘和散热、防雷问题等对机组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除了根据高海拔气候环境着重器件的选用,控制系统对机组设备工作环境的监控与设备故障预诊断非常重要,同时设备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和维护量尤为重要。

结语

本报告针对云贵高原和青海等风电高速发展的高海拔地区,分析了该地区风速、风向、湍流、切变等风特性,总结了不同地形、地貌及气候背景下高海拔地区风特性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同时通过已运行风电场的运行经验,指出高海拔地区风电场建设和运行的主要风险点,结论如下:

(1)云贵高原地区,海拔差异大,70m高年平均风速约在6m/s-10m/s之间,风速差异大;青海地区,地形为平坦的荒漠、戈壁滩,风能资源分布较平均,差异不大,70m高年平均风速一般在5m/s-7m/s之间,属于低风速区。

(2)云贵高原地区山地地形、地貌复杂,地表植被多样化,风速随高度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但又存在特殊性,陡峭、平滑的高山草甸地形,风切变较小一般小于0.05,高层易出现负切变,而植被丰富的山地地形,切变大,故分析评估时需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现场考察尤为重要;青海地区热力稳定度多不稳定、地表粗糙度小,地形变化不大,故整个区域风速随高度变化不大,切变小,一般小于0.12。

(3)云贵高原地区湍流基本呈现两种特征,连绵平缓的高山草甸地形下,湍流较小,一般小于0.12;重叠连峦、陡峭、植被丰富的高山地形下,强风速段湍流呈现“上翘”的特征,15m/s湍流强度特征值较大在0.16-0.18之间,特殊条件下,湍流甚至超过A类标准。青海地区,地形平坦,地表粗糙度小,湍流小,一般小于0.1。

(4)云贵高原及青海地区,受大气候背景及青藏高原影响,风向高度集中,有利于风能资源的充分利用。

(5)高海拔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对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风电开发和运行风险。

(作者单位:崔冬林、胡威、李小兵: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鲍婧:江苏省气象局)

猜你喜欢

湍流风能示意图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湍流燃烧弹内部湍流稳定区域分析∗
黔西南州旅游示意图
神奇的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作为一种物理现象的湍流的实质
湍流十章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三定两标”作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