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
2014-02-21李书华
李书华
钟以俊
广东省珠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教授,博士。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广东省首批名校长。著有《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教学美学导论》《现代学习原理与学法指导》等。
:您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政策举措,其中特别提到“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据我们了解,您当年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研究》就涉及这个问题。之后,您长期潜心于基础教育的研究、管理与教学,先后出版反映和总结自己办学思想和实践的《教学美学导论》《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等。为此,我们就“加强改进学校美育”这个主题对您做一个专访,想知道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方面有哪些新的考虑?
钟以俊:感谢《中国德育》提供这样一个好的机会,激励我进一步思考学校美育问题。对于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的研究,源于我在东北师范大学期间,已故导师王逢贤教授的学术指导。当时在这篇博士论文的选题和研究过程中,导师突出强调要以现代美学原理,尤其是审美哲学和技术美学的思想为理论依据,在美学与教育学相统一的视野上对学校教育活动展开思考。当时所作的博士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分析教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了课题研究的核心内容及研究的主要意义;第二部分对学校教育的美学做出全面深刻的推论;第三部分重点阐释美学视野中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第四部分揭示审美化教育过程的基本特征;第五部分论证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文化建设。
:现在看来,您这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应该说在诸多层面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钟以俊:这要感谢导师严格正确的学术引领,当时的研究特别注重对学校教育的美学推论,自始至终都从分析审美活动对于完整人格的建构作用,以及审美化正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入手,指出美学思想带给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启迪就在于:学校教育应通过丰富多样的美的陶冶,给人的心灵及其外在表现以本质的定性作为培养人的根本要义。以此为依据,学校教育就需要以一种审美精神加以全方位地美化,即通过认识和遵循美的规律,确立起具有不同层次审美性的教育行为和有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审美追求,使学校教育活动在求真和向善的基础上达到审美境界,使审美化成为一种广义的学校教育形式,从而在学校教育中建构新的人文—审美精神。
:您在研究中还发现,学校教育自身存在美与不美,甚至美与丑之分的问题吧?
钟以俊:是的,研究中的另一发现就是学校教育自身有美与不美乃至美与丑之分。美的教育是使年轻一代的生命力量得到蓬勃发展的教育,而不美甚至丑的教育则是阻碍乃至扼杀年轻一代生命力量的教育。具有审美特征的学校教育,应该尽显人的自由品格,展示人的生命活力和创造性,在交往与对话基础上,融知、情、意为一体,达到教与学的和谐。为能够实现这种美的教育,我具体研究了审美化教育的构成形式以及学校审美场的存在,初步揭示了教育美的本质及其基本特性,对学校教育中的种种反审美现象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对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艺术教育的本质、科学美的教育意义以及爱情教育等学校教育中的诸多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深入思考如何改进美育教学或许有一定的启发。
:您在取得博士学位后,当过中学校长,从校长又转变为市教育局局长,始终坚持以“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的办学理念,学校在文化建设上着力突出审美的一面,并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我们很想知道您在珠海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具体形成了哪些比较成熟的经验和做法?
钟以俊:我算是一个比较幸运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在安徽师范大学从事10余年的教学和研究后,有机会离开教授的工作岗位,来到珠海这样一个特区城市从事一线的教育实践工作。我在珠海一中担任校长时就提出“用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的办学理念,其内涵既包括了现行的一般意义上,以艺术教育为基本载体的美育,更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按照教育规律和美的规律去创造教育自身的美。这一理念的理想境界是使学校教育的全部活动,从校长到教师,从教学管理到学校环境等一切都是美的,走进教育过程也同时走进了美。学生在美感愉悦与精神自由中学习与成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美育主体,成为一种表现美学智慧与价值观念的活动。力求在现实中办出一所真正具有审美特征的学校。
:在您的文章著作中,特别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以美启真与以美扬善”当做基本准则,让教育的审美育人价值不断地显现出来。您的这一美育思想,是怎样具体落实的呢?
钟以俊:我们明确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注重情感教育,有意识地创造各种美的教育形式,让教育与教学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在学生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全面体现以美的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现以美启真与以美扬善。我们下大力气抓教师的观念和修养。教师修养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一种审美修养,我们在观念和行动上,始终将审美修养置于教师修养的核心地位。
:您还多次提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师生在生命力量的互动中体验到教育本身的美感,这在学校美育工作中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钟以俊:我们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爱的情感交融。其实,作为美感本质规定的生命自由境界,也就是一种爱的境界。这个境界的特征是生命的彼此拥有,个体生命以此向世界开放,因此,拥有一颗爱心对于审美体验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的重要使命之一,就在于使学生在一种真正充满爱的自由境界中,体验到存在的全部魅力和终极意义,一种可以意会却难以言说的审美乐趣。
:您提出的学校外在环境的美也同样重要,具体是指什么?
钟以俊:美的教育在本质上是学校教育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珠海教育已经真正形成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校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应当有自己的性格和历史,有它独一无二的生命。一个美丽的真正有内涵的校园,必须小心地对待它的一草一木。因此,在珠海学校,我们都要求每一处校园景观都是校园或整体或局部的美学形象,它不仅是具体的、鲜明的,同时也应承载学校的历史和师生、家长的情感,成为教育者表达自己情感和想象的符号。校园雕塑一类更要成为校园怀抱中的瑰宝,能够给学校带来熠熠的光彩和荣耀,并成为师生精神境界升华的基础。
:我们读过您的《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一书,其中谈到教师是审美化学校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他们自身又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美的教育,离不开一支素质高、个性强、结构合理、一专多能、德才兼备的探索型的教师队伍。在审美化的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形象应当向审美的方向生成,从而进入学生的审美视野,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我们想知道,在您的办学实践中,基于这些审美教育的考虑,对教师还提出过哪些要求呢?
钟以俊:我对具有美好形象教师的理解上更多地强调优雅而富有魅力和教育者智慧的言谈举止、富有爱心的情怀和教师持续不断的创造性这三点。美的教师必定要拥有一个深邃的充满智慧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聆听他的教诲时犹如是在穿越一道永不重复的风景线。那些在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令人眼花缭乱而又繁杂的现象,在他的眼中能变得清晰有序。这样的教师总能为学生道出许多让人惊叹、激动和新奇的内容,总能透彻地分析出许多令学生意想不到的深刻而迷人的道理,他会让学生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广大、精神活动的丰富与活跃,自然地视他为自己生命成长所需要依赖的对象。
在教育过程中,爱的情怀是从教师灵魂深处飘散出来的温暖,当学生的心灵被教师爱的情怀浇灌之后,它所飘逸出的也将是人性的美的芬芳。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教师也必然会成为学生创造性发展的一种“源头活水”。真正的美的教育既需要以情动人,也需要以技惊人。越是精湛娴熟的教育技巧,越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情感、想象、智慧、才能、修养和人格,越能够使他树立起作为一个人完整的美的形象。
:要想实现您的这些想法,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就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自身发展。在学校决策过程中重视教师的积极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此外,学校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都应当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发挥,使教师能按照最美的方式实现自由创造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
钟以俊:对的,校长必须要对教师有一种良好的认知态度,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学校教职工的本质需要和价值,要从技术组织维度即强调硬性控制和物质因素的刺激,向社会文化心理维度即强调柔性的控制和精神因素的激励,如注重价值导向、情感满足、心理归属、文化认同等方面转化。
:我们还想了解珠海教育在学校文化审美化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有益的尝试?
钟以俊:学校文化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层面,近年内我们在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上重点推进城乡和区域之间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步发展,我们首先下手的是强化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乡镇学校的物质文化水平。
:珠海可是经济特区,还需要强化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吗?
钟以俊:当然。珠海虽然是经济特区,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但珠海的发展同样不均衡,也有经济上相对欠发达地区,也有不少薄弱学校,不但教学质量不高,物质环境也颇不理想。经过几年的学校标准化建设,就物质文化水平而言,珠海的乡镇学校与城区学校已经相差无几。在珠海,人们已经看不到刻意造出来作为样板展示的学校,也几乎看不到物质设施上功能不全的学校。可以说,珠海的中小学校全部具备了开展审美教育的物质基础,当然我们所说的“审美教育的物质基础”并不是指华丽之美,讲究的是一种朴素之美。
:您讲得很到位,除了强化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还有其他更好的做法吗?
钟以俊:我们另外一种成功的操作,就是树立学校文化建设的典型,帮助校长和老师找到努力方向。我们经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一个人的内在美,对学校来说也是如此。学校之美,美在文化内涵。为此,我们在过去一年内举行了两次学校文化建设现场会,让全市中小学校校长都去参观和学习。当然,我们不是要让校长们去移植和复制人家的做法,而是希望他们明白,学校文化建设有赖于办学者的思路和眼界,源自于一代代办学者的精心构思和经久积累。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有关“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珠海教育还将有哪些新的举措?
钟以俊: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让审美化成为珠海广义的学校教育形式。具体来说即是:加强艺术教育,使美育蕴涵于各学科教学之中,缔造审美化的教育环境。艺术教育是中小学校美育教学的基本载体,艺术实践是中小学生学会感受美、理解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途径。为解决好学校美育专职教师严重短缺、优质艺术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等问题,最近几年,珠海市从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师范院校招聘了大量的音乐和美术教师,充实了艺术课教师队伍。
我们计划对全市中小学校的美育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开齐开足艺术课,防止艺术课时被不当挤占,特别是重点检查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是否都真正开足开齐了音乐、美术课。我们这些做法,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基本的艺术原理,掌握基本的艺术实践技巧,展示和表演自己的独特艺术才能,真正实现美育的公平性。
:珠海教育基于何种理念发挥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将美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呢?
钟以俊:蔡元培认为,没有一门课不与美相关,“数学中数与数带有巧合之关系。几何上各种形式,为图案之基础。物理、化学上能力之转移,光色之变化……无不于智育之中含有美育之元素”。然而,学科教学的美育,取决于教师扎实的学科功底与深厚的美学素养。各学科教学,都能够通过教师审美化的努力,使学生处于一种对所学知识的痴迷状态,能够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复杂的智力活动之中,这便是审美化教学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审美素养的外在体现。在以后的教师培训中,我们要将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纳入其中,让更多教师懂得欣赏美、善于发现美和巧于传达美。在以后的听、评课中,我们各级教研组织,要将学科教学的美育功能纳入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我们要积极鼓励学校备课组深入探讨每节课的美学元素,将学科知识与美感体验结合起来。要求每位教师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知识教学中,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珠海教育将从哪些方面入手,缔造审美化的教育环境?
钟以俊:经过巧妙构建的学校教育环境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从物质设施、制度安排、课程设置、文化品位到人际交往,形成一个多层次、立体式的审美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审美教育。珠海中小学校在缔造审美化教育环境过程中,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做法,部分学校在构建书香校园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开放学校图书馆、布置校园图书角、设立班级流动书架、组建读书俱乐部、开展师生品读和亲子共读等活动。我们还将从开发隐性课程的高度去探讨审美化教育环境建设,让校长和教师掌握隐性课程的基本原理和编制方法,将显性的艺术审美教育和学科渗透式审美教育与隐性的环境审美教育融为一体,为此,我们将付出不懈的努力。
:您的这些设想,必将给珠海的艺术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今天,《中国德育》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精神的话题就谈到这,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
责任编辑/苗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