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家族自编版《本草纲目》亮相
2014-02-20
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开展,展出110余部古籍珍品中,包含目前民间唯一一本金陵本全本《本草纲目》,以及甲骨文、敦煌遗书、宋元旧拓、古代舆图、民族古籍和外文善本等,不少古籍文献为首次面世展览。
此次展出的河南私人藏家申报的金陵本《本草纲目》是古籍普查中的惊人发现,也是目前我国民间发现的唯一一部金陵本全本。这部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明重修本《本草纲目》是《本草纲目》的祖本之一,海内外共存全帙8部,5部分别流落于日本、美国与德国;国内另外2部,分藏于上海图书馆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据了解,《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余万字,载药物1892种,收医方11096个,插图1109幅,分为16部60类,引用文献上自战国,下迄明万历年间,涵盖了2000多年的药物学知识。其中不仅记载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药物资源,还记载了一些从海外,如波斯、印度及地中海等地区传入的天然药物及其相关知识。《本草纲目》问世后,版本甚多。目前公认,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金陵胡承龙刊刻的《本草纲目》为《本草纲目》最早版本,也是迄今唯一由李氏家族自编的版本。这也就是所谓的金陵本《本草纲目》。
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1596年创作的《水果篮》,画册文字这样介绍:“首次把水果篮提升为绘画的主题,卡拉瓦乔开创了静物画的先河。”这类“静物画”题材在古代中国绘画中稀松平常屡见不鲜,比方南宋李嵩的小幅《花篮图》。复杂的编结,花篮及提梁向外再向内弯曲的弧度,穿插考究自然的满篮子插花,形成了整体的体积感,完美动人,一切在三维空间环境中。
由于唐宋画家绘画雕塑同时做,体积空间感觉训练得特别好,观察微妙。即便只用线条,也可以画出体积,即便平涂颜色,也能让人觉得颜色是画在空间里了。这是内功,失传已久。今天,我们不用明暗难画出立体,以为唐宋画家是在追求平面。
所不同的是,在时间上,如果以十五世纪文艺复兴为界,西方绘画的精彩都是在文艺复兴以后,而《捣练图》、《花篮图》、《清明上河图》都是在十五世纪前的千余年。
中国画史存在两个疑团,一是《宣和画谱》收藏全部不知所终,二是入明后,中国绘画风格突然急转弯。《宣和画谱》收藏的最早作品是《兵符图》,由三国时孙权的御用画家曹不兴绘制,就是说,北宋皇家收藏了跨度九百年的历代绘画。到明朝,中国历代皇家累集一千二百年的艺术瑰宝图像史料不知去向。中国绘画风格也急剧转向。
明代古塔“改邪归正”
2013年12月14日,经过3个多月“外科手术”,曾倾斜达2.64米的陕西西安万寿寺塔已扔掉“拐杖”,基本“改斜归正”,目前处于稳定状态,这也是西安首例建筑纠偏工程。万寿寺塔位于陕西西安市东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400余年。塔身高22米,共六层,每层六面,平面为六角形的楼阁式砖塔;万寿寺塔身第一层塔檐下部有砖雕斗拱,补间斗拱为一攒,第三层正北处辟有一门,门楣上部有砖刻楷书“藏经塔”三字,系西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5月塔体出现严重倾斜,7月文物部门为其用钢架进行了支撑。
清帝烧瓷器走小清新范
早在两三百年前,清帝烧瓷器就走在时尚最前沿,采用亮丽的柠檬黄、美艳的桃花红、绚丽的霁蓝釉等颜色,十分“小清新”。
比如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瓶、清雍正柠檬黄釉碗和清康熙郎窑红釉观音尊等。美国著名的私人收藏家高登伉俪的旧藏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瓶,2011年厦门谦记古美术馆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以545.8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000万元)将其拍下。这一成交价刷新了霁蓝釉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
五吨重唐代石鼓沉入水底近半世纪
2013年12月5日,安徽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镇对沉入河底近半个世纪的唐代石鼓及星形须弥石座进行打捞,经过努力,这两件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据介绍,首先打捞上岸的是星形须弥石座,在它浮出水面时,立即引起一阵轰动。村民忙着打水冲洗底座上的淤泥,漂亮的梅花图形及精美文字赫然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个六棱形青石梅花底座直径90厘米、高60厘米、重约2吨。石鼓直径约1.5米、高约1米、重约5吨。据当地老人介绍,这面石鼓鼓面很大,鼓身周围的鼓钉非常多。阚疃是一座千年古镇,历史上曾经有过72座庙、72眼井,而这面巨型精美石鼓所在的位置就是唐朝时香火鼎盛的净梵寺的门前。后来由于河堤塌陷导致石鼓和石座一同沉到了河底,距今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英国矿场用碎石堆艺术品获年度最佳景观建筑
英国诺森伯兰郡一个房地产商利用矿场的碎石和泥土堆砌成一座巨型艺术品,作品模拟一名女子侧身躺在地上的姿态。它击败墨西哥和马来西亚的作品,赢得2013年最佳景观建筑头衔。
据报道,这个“卧女”雕像高约34米、长400米,用150万吨高低有序的沙石堆成,打造出女性玲珑凹凸的身材,建筑师足足花两年半时间才完成。作品2012年开放予公众参观,至今超过10万人次到访。“卧女”面积超过了7座足球场,最高点的高度超过了一座8层楼的建筑。雕塑旁边有4公里长的步道,环绕其步行需要20分钟的时间。
该项目耗资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979万元),石块、黏土和泥土等建筑材料,均来自于附近的肖顿地矿。这座雕塑为附近居民带来休闲的空间,也是推动天然资源保护、旅游和公共卫生的一个综合性的项目。
村民7年前得奇石,经鉴定为象牙化石
7年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的张乐成在自家菜园挖井时,挖出一块乳白色的“奇石”。他一直没搞清楚这块石头究竟是何物,后来找到相关专家,终于将“谜团”解开,原来这并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一块距今至少万年以上的古菱齿象臼齿化石。专家介绍说,这块化石对于研究当地的古环境、古气候具有一定的价值。
这块疑似象齿化石横向最长达31厘米,最宽处22厘米,齿板面有28厘米左右长,宽在11厘米左右。整体呈乳白色,断裂面有石膏状物质,轻轻一碰白色粉末状的物体就可脱落。在鉴定牙齿化石最重要的齿板面,十多条不规则的波浪式褶皱和环形褶皱较整齐地排列,有点和胶鞋的鞋底印迹一般。在牙根部分,有许多缝隙和圆孔夹杂在已经明显石化的化石中,并且也有不同程度的新的断面。
专家对“奇石”进行鉴定后,可以断定这就是一块古菱齿象臼齿化石。专家表示,食草动物的牙齿能够反映古气候古环境发生的变化。从临沂地区多次发现这种化石,说明这里的气候环境曾经适合古菱齿象生存,通过对化石样本的采集分析,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气候环境。
老夫妻16年守护222尊佛像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的鹤盘山上,有一天然半环形洞窟,名为清凉洞,沿着这个天然洞窟,有人用大约20厘米的竹板搭成了三间小屋。而在木屋的左边,同样有一个宽大的洞窟,但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长50米的洞窟上,被凿出了许多佛像,栩栩如生,一共有222尊。佛像体态雍容、面部表情生动,不似现代工艺。看守佛像的,就是刘朝永夫妇。刘朝永真正的家,就在清凉洞上方的平青村,1997年,当时洞窟里的崖摩造像已经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却一直没人守护,为了保护造像,村支書便动员刘朝永夫妻看护。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曾有一位法师带着自己的三位徒弟来到这里,常年来,他们日夜兼工,在山间的峭壁上,凿出了两百多尊大小不一的佛像。从东向西共42龛,均为拱形龛,横向排列。佛像最大高1.3米,最小高0.1米,均为深浮雕。雕刻完佛像不久后,法师就圆寂了,他的徒弟在清凉洞里,向地挖了一米的深坑,在坑中将其火化。2013年5月6日,崖摩造像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叙永县文管所的高度重视,随后,相关专家也到达清凉洞对佛像进行修复和风化保护等工作。
南京博物院展出
2800年前的西周鸡蛋
2013年12月13日,江苏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展出一罐出土于距今2800年的西周墓葬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鸡蛋。
据了解,盛放“西周鸡蛋”的陶罐出土于江苏句容浮山果园的一座西周墓葬,学名为“西周几何印纹硬陶瓿”。陶罐出土时,考古人员意外发现里面居然装满了鸡蛋。这些鸡蛋蛋壳很薄,直径在3.1 ~ 4.2厘米左右。据专家考证,这些“西周鸡蛋”距今约2800年,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鸡蛋实物,由于年代久远,陶罐里的鸡蛋都已石化,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南博方面没有将这些鸡蛋提取出来,从入库到展览一直保持着出土时的原貌。
近日,这罐“西周鸡蛋”从南京博物院的浩瀚展品中脱颖而出走红网络,引发热议。很多网友充满好奇:“看蛋壳上有土,貌似还是土造松花蛋,不知道味道如何?”有的则有理有据地分析:“应该是生的,腌咸蛋要封口。”有网友戏称:“西周皇室姓姬,所以这不能叫鸡蛋。”还有的建议:“提取DNA,孵化西周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