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2014-02-20谭苏刘红梅
谭苏 刘红梅
课题项目: 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青年基金课题“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Q12009]。
摘 要: 在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民族文化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地传承民族文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云南省高校为例,对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现状进行研究, 探讨高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以期弘扬民族文化。
关键词: 高校;传承;民族文化;途径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依赖于教育,学校日益成为文化传递的中心。2011年4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目前,云南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动实 现民族文化强省战略目标。本文将以云南省高校为例,研究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探讨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抓好现有课程,提升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性
通过对云南省十余所高校的调查,我们发现所有学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大学体育等公共课程。公共课是面向大部分学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与其他民族文化传承途径相比,具有操作性强、普及面广、受众多、接受度高、有效性得以保证等诸多特点。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公共课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首要途径,必须重视。以大学语文为例,可以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增加反映云南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文学作品,例如: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白族的《山花碑》等,利用课堂教学的直接途径达成民族文化传承的目标。同时,大部分的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开设了与民族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
二、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突出地方文化特色
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要突出这一地方文化特色,要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目标,就必须重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随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课程的比例有所增加,逐步形成了国家课程、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合一的课程模式,力图将民族地区课程中的语言文字的内容扩大到整个民族文化的范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云南省的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与民族文化相关的课程,课程内容体现了国家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各少数民族文化基础知识。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云南玉溪师范学院创建的“湄公河民族民间文化传习馆”,依托学校资源与民间艺人一起,开展了本土化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教学。相继开设了绝版套色木刻、陶艺、刺绣、扎染等课程,在本土文化课程建设中,编著了《哈尼族原生态文化歌舞》《云南绝版套色木刻》等教材,体现了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尤其突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对本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还可以调动教师了解和研究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情,教学相长。
三、开展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学校教育因其自身的诸多优势,非常适合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动。可以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文化讲座、民族节日主题活动、民乐比赛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为民族文化教育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这不仅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继承了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开拓了文化视野。笔者所在的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为了充分展示出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与风俗,传承并发扬云南民族文化,学校开展了“321”工程,具体要求每个学生会唱三首云南少数民族歌曲,会跳两个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会一种云南少数民族乐器或者技艺,从而凸显“彩云之南”的民族文化。
高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多种多样,上述根据云南省高校的实际情况,列出了较为有效、可行性较高的几种方法,希望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 普丽春.云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模式构想 [ J ]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1).
[2 ] 孙亚娟,曹能秀.学校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探索——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例 [ J ] .学术理论与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