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014-02-20袁红霞

科教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规则习惯

袁红霞

摘 要 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幼儿园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和家庭对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 规则 幼儿行为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心理专家指出,幼儿期是孩子规则意识萌发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规则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成人后的各种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如何引导幼儿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规则意识,就要从生活入手,从细节抓起。近几年,我园非常重视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不断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做法:

1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和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所谓规则,一般是指由群众公认和共同制定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幼儿期是孩子规则意识萌发和规则行为初步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规则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成人后的各种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经,在我园的活动区创设过程中,老师通过设计各种情境,让幼儿亲自体验无规则给活动带来哪些不方便,有规则带来哪些方便,同时让幼儿讨论、记录并制定规则,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要遵守规则。在活动中,主要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遵守活动规则。

1.1 暗示法

暗示法是指把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区域中的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比如:幼儿们在选择活动区时,有的区域进入的孩子非常多,有的区域没有孩子,针对这一问题,通常可以采用挂胸牌、拿标识、控制椅子数量等办法,这种方式还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学会遵守活动规则。孩子进入图书角的时候,我们通过挂胸牌的方法,没有胸牌了就不能再让幼儿进入;在科学区里,我们可以投入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如果幼儿没有领到材料就要选择去其他的区了。

1.2 图示法

规则的掌握与遵守不能只依靠环境暗示,有些规则还可以通过图画的方式加以形象地表示,并贴在合适的位置,提醒幼儿遵守。比如,可以在幼儿家一进门的地板上贴上几双小鞋印,鞋跟朝向娃娃家的地方(这样放鞋方便幼儿出区时穿着),鞋印可以画得形象有趣一些。孩子们不仅仅知道鞋印是娃娃家满额人数的标志,同时又训练了幼儿生活技能。

此外,我们还经常将图示法应用于操作材料的使用和收拾的规则,效果也比较好。如在生活区我们要求幼儿有规律地摆放好物品,我们将物品画成图片,塑封好贴在玩具柜上,以方便孩子摆放。在数学区给图形分类活动中,我们给每个分类盒上贴上相应的图形标记,这样可以帮助幼儿尽快的明白什么是分类了;在收拾活动材料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区域的材料归类摆放,每一类都设置出相应的标志,这样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材料时就可以比较轻松的一一对应了,以免乱放。我们还在一些安静的区域处通过文字和图片来暗示小朋友不要大声讲话,做安静的标记;在一些区域的墙面上可以将一些不允许发生的行为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并在图片上打上鲜艳的叉号,来不断的提醒和督促小朋友要随时遵守这些规则。

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也要了解、遵守游戏的规则。如:玩《红绿灯》游戏时,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没有交通规则会发生什么事情?孩子们自由交流,互相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并记录下来,让孩子明白,有了红绿灯,才能保证车辆通畅无阻,才能保证交通安全,所以,要掌握交通规则,并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2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认为,儿童好模仿,易受成人的暗示,而且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1)在家里,为幼儿建立良好的规则。首先家长要有言传身教的意识,家长的言行就是一面镜子,幼儿会模仿家长的行为,逐渐变成自己的行为。家长守规则,幼儿自然守规则。其次家长要在幼儿做户外活动前,先告诉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教会孩子如何应对的方法。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父母在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教育中,主要进行幼儿常规练习和自理技能的练习,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另外,还要把幼儿当一个孩子来对待,不能要求过高,否则会使幼儿失去信心,反而变得无规则。

(2)家长带幼儿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伙伴一起游戏,丰富他们在参加集体活动方面的经验。

①为幼儿创造共同活动和共同体验的环境。家长应该经常性的带着孩子参加社会及幼儿园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如:到图书馆看亲子图书;到采摘园去采摘水果;参加兴趣班组织的各种比赛活动……家长有目的的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集体,能够让孩子更多的了解和认知集体活动,并且潜移默化地提高孩子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和适应能力。

②要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家长不仅要根据幼儿的个人爱好、兴趣等来选择和组织各种活动,更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想的是什么,在活动中,家长要让孩子发挥自己喜欢帮助别人的心理,为同伴服务,同时对孩子的失误,家长要给予鼓励,增添孩子的自信。

③要经常鼓励幼儿,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家长要充分肯定自己的宝宝在集体活动中的进步,哪怕进步只有那么一小步,比如幼儿在活动中帮助了别人,或者又记住了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家长的鼓励性语言是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最大的动力,所以家长和老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让幼儿能够在集体中健康、愉快地成长。

④帮助孩子建立友情,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在闲暇时间里,几个家庭可以组织起来开展合作游戏:如玩“螃蟹夹球”、“蚂蚁搬豆”等游戏,让孩子亲身体验什么是合作,什么是配合;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找合作伙伴,从跟他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参与逐步过渡到大家共同活动,用小伙伴们的热情与积极性感染孩子并带动孩子。

(3)公共规则意识的教育。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一幕幕:在超市里有的孩子推着购物车横冲直撞;在电影院里有的孩子时而惊呼时而嬉笑;在马路上有的孩子互相追逐打闹……要防止孩子在公共场所无视规则,为所欲为,关键在于培养他的规则意识。

①要给孩子耐心讲道理,并进行细致的练习。当孩子第一次在公共场所随意涂鸦时,家长们要明白,这并不是孩子故意搞破坏,而是出于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所以,家长必须告诉孩子要爱惜公共场所的清洁,不要对别人的、公共财物造成破坏。如:孩子随手扔垃圾,家长要及时提醒幼儿将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或家长亲自示范,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

②要让孩子敬畏规则。当孩子在商场、医院、社区等公共场所跑来跑去、大吵大闹的时候,家长要轻轻的发出“嘘”的声音,小心谨慎的将手指向周围的人群,看看别人的神情,贴近孩子的耳朵低声细说,告诉孩子降低音量,领着孩子走路时轻手轻脚,侧着身子、注意避让别人,孩子从家长的行为举止、表情和小心谨慎的态度上感受到家长自己对公共意识的敬畏,就明白了公共场所要保持安静,禁止喧哗的道理。

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 丁红梅.双管齐下让孩子懂规则.中华家教,2013.7:6.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则习惯
习惯
拼音书写规则
上课好习惯
养成书写好习惯
好习惯
“90岁”女人写下的20条人生规则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