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科指导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02-20邬丽华刘书莲
邬丽华+刘书莲
摘 要 入科指导介于医学院和医院之间,是医学实习生正式踏入医生护理行业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医学上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时,医院进行的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学校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入科指导中不仅有医德医风和纪律规范等观念的培养,有具体岗位的专业带教指导,对儿科临床护理教学来说,更主要的是因患者的年龄特殊性而有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指导。
关键词 入科指导 儿科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1.1 医德医风和法制教育
鉴于医院的特殊情况,每个医院都有请示报告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三级医生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保护性医疗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等基本规章制度,了解并熟悉这些制度是在医院工作的前提。
“医者,父母心”,对于儿科临床护理来说,儿科临床护理人员,尤其要注意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人文关怀的教育。医务人员要遵循《医务人员道德规范与实施方法》,医院相关规定、《执业医师法》、南丁格尔宣誓词的承诺,在从事医疗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医德风范。同时要注重增加礼节训练和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5S”护理模式和温馨护理措施,感受责任护士是如何从道早安开始全天的工作,让护生体会到沟通及人文关怀带来的对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性。
1.2 沟通能力的培养,强调患儿年龄因素的特殊性
护理人员在医学院经过正规的综合交易,相对而言,理论基础较扎实,但沟通和交流能力一般欠缺。尤其是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无法正确描述自己疾病感受的儿童,就如有些儿童无论是哪里不舒服都只会说肚子疼一样,这就需要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患儿沟通、与患儿家属交流。而护理工作本身而言,始终是一种高风险、无法完全预见的工作,因此要全面、随时地与患儿家属沟通宣导,及时告知护理工作进度及要求,取得患儿家属的配合和理解,比如在护理时随时告知家属每项护理操作的目的、存在的风险等因素,力求获得理解及配合,若需要采取特别护理或治疗时,在实施前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必要时应做好签字确认工作等。
2 了解儿科科室的环境、专科特色,认识儿科临床护理的特殊性
2.1 熟悉环境,熟悉工具
入科指导在进入儿科病房的第1天起,由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病房布局、科室设置、床位等,简单介绍儿科患者特点及儿科常用药、常用仪器、常用护理操作,以帮助护生消除陌生感,尽快融入到儿科临床护理中,对一些需要特别强调的如输液速度控制、病情观察等予以重点的指出,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并对易犯、常犯的错误、以前发生的差错予以点评,避免再现同样的错误,起到警示作用。
儿科护理专用器械,如暖箱、蓝光仪、微泵、辐射床等一系列儿科专用仪器都要求护生有一定的专科知识,在入科指导时要求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操作流程,从第一天实际接触就养成正确的良好的使用习惯。在儿科临床护理中一些基础护理如生命体征的测量、口护、皮肤护理、灌肠等也与成人科室不同,比如婴幼儿常用的头皮静脉穿刺,需要有相当高的穿刺技能要求,在入科指导中要尤其注意。
2.2 认识儿科临床护理的特殊性
儿科收治的患者包括从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直至学龄期儿童(0~14岁)。由于婴幼儿身体发育尚不完善,身体平衡能力差,但好奇心强,有非常强烈的模仿性,而又缺乏认知能力和辨别力,很容易接触到各种危险因素或模仿危险动作,造成意外伤害的概率很大。而这些患儿在就医和护理时又很难配合,比如一直哭闹不吃药,不让扎针注射,或者本来血管就难找还一直乱动,很难静脉穿刺,而如果静脉穿刺无法做到一针见血,不但延误静脉用药,也容易引起患儿家属出现焦急、心疼、不满甚至对护理人员发火等情绪。
在入科指导时,要重点强调患儿药剂量的换算,因为婴幼儿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且神经内分泌、代谢具有特殊性,治疗用药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一旦稍有差池就易引起不良反应乃至中毒,故而在配制药量时要严格地计算剂量,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法。在这个指导过程中,需要反复举例联系,加减药量必须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方可执行。
对于儿科患者来说,在输液过程中,因药液速度过快导致患儿循环过重,或药液过慢未能遵医嘱完成用药计划都是比较严重的事故,虽然理论上《基础护理学》上要求小儿输液速度为20~40滴/每分钟,但对不同体质不同体重的患儿来说,这个范围过于模糊。故而入科指导要求护生掌握给患儿输液的三大原则:根据患儿病情和医嘱确定;根据用药的性质而定;一般情况下则以每分每千克质量1~2滴作为安全调节范围。
3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鼓励护生人员主动学习
在入科指导时,一切要按操作过程进行,不能简化,尤其是对护理器械进行操作的时候,稍有不当就有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监测数据,甚至会对器械进行一定程度的损害。只有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每天严格地按操作流程走,规范书写临床医疗文件,把握好每一个细节,养成习惯后,才能避免将来工作中有意无意的疏忽遗漏问题。
护生是临床护理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起点,在儿科入科指导中,要求每位护生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儿科护理学》,鼓励他们有针对性地看书,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要胆大心细,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地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同时,指导老师要教给护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通过与患儿家属沟通、分析、讨论、查找资料等途径寻找解决方法的能力。
4 注意入科指导老师的选择
入科指导要由一名热爱儿科教育的教师来组织,指导教师热爱儿科事业会影响到刚刚接触儿科临床护理的护生,使其对即将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充满热情和向上的激情,不会轻易被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所影响。入科指导的组织者要非常熟悉儿科临床医学的各项工作,熟悉各种护理器械的使用、熟悉各种常见疾病的日常护理工作,熟悉患儿和患儿家属的各种心理情绪,可以指导护生处理各种问题或给予指导意见,指引护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加强对儿科临床护理护生的入科指导,可以很好地引导护生以正确的观念态度对待儿科临床护理工作,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对于减少护生的工作差错、护理事故发生率,提高服务质量,进而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欧梦党,刘增香,郭小珍.入科指导在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2010.2.5(6).
[2] 王彩云.儿科护理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健康必读,2011(7下).
[3] 周瑞,杨小云等.儿科临床实习中的入科教育.中国民康医学,2011.2.第23卷上半月,第三期.
[4] 张丽萍,黄小霞等.探讨高等护理教育毕业实习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上海护理,2005(5).
[5] 傅红琼,朱丹.护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体会.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
[6] 廖伟,赵聪敏等.儿科学临床教学存在问题与思考.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