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扬弃与发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的形成
2014-02-20崔华勇
崔华勇
摘 要 毛泽东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和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今天我国政治道德的构建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 继承 扬弃 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识码:A
1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伦理思想与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
政治的道德性是人类最悠久的历史论题之一,政治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育人类完美的道德生活,这种观念的讨论,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就有过,柏拉图向往的理想国的最高原则就是至善,亚里士多德则提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来阐述一百五十八个雅典城邦的政体演变及其道德生活的变迁。他认为:“人类所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性就在于他对善恶和是否合乎正义以及其他类似观念的辨认,而家庭和城邦的结合正是这类义理的结合。”①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一切上层建筑都有其现实基础,这个现实的基础包含着存在其中的物质利益关系,政治伦理观念体现的也只是一定物质利益关系。“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②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伦理观是为工人阶级利益辩护的。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观是对历史上功利论与道义论的超越,是对剥削阶级政治伦理观的超越,从其本质上讲,是人民大众的功利论。马克思提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了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③
我国的民本思想内涵丰富,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古代的民本思想、近代的民本思想,既有本质的区别,又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思想。“民本”一词,最早见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儒家的主要典籍《论语》和《孟子》鲜明地体现着有“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孔子认为治民要“宽”,养民要“惠”。孟子认为治国安邦最主要的问题是处理好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近代民本思想之代表要首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把古代的民本思想的精华与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中的优秀成果同中国现实民主革命的需要结合起来,构成他的三民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
2 继承与发展:建国后毛泽东的政治伦理思想
毛泽东建国前的政治伦理思想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师”前(1902年-1918年)道德的改造;“五四”前后(1918年-1921年)民众大联合的政治改造论;阶级本位政治观的确立(1921年-1949年)。⑤在他这段时期的政治伦理思想中,我们已经能见到一些后来的思想脉络,毛泽东对古今中外各种思想的融合,形成了毛泽东独特的政治伦理思想,既有早年的求大同的政治伦理观,后来的大民众联合的政治伦理观,也有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后的阶级本位政治伦理观。
毛泽东8岁开始读私塾,6年的私塾教育,我国古代文华的熏陶,为他后来“通古博今”,形成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打下了烙印。毛泽东在第四师范学校读预科时的个人阅读笔记中写到:“为生民之道,相生相养相继相治之道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儒家民本思想对青年毛泽东的深刻影响。对《尚书》中“天视自我民视”的思想,他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人心即天命,故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命?何理也?能顺乎理,即不违乎人;得其人,斯得天矣。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⑥一九三六年毛泽东回忆五四前期的政治思想时他说:“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成了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我憧憬‘十九世纪的民主。乌托邦主义和旧式的自由主义,但是我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是明确无疑的。”⑦这段回忆准确地反映了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面貌。
建国后毛泽东的政治伦理思想从战争年代的构思阶段到了新中国建后的实践阶段,之前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基于共产主义政治伦理道德的国家政权思想是一个理想的话,那么,建国后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在尽可能的物质条件允许的新情况获得实践的基础,物质决定精神的定律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验证,也就是说,夺取全国的胜利给了毛泽东全面实施他的政治伦理思想提供了物质基础。建国后毛泽东把他的政治伦理思考锁定在了社会制度改造与人的改造以及怎样协调二者关系。建国初,毛泽东认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就其社会根源来说,这是反动统治阶级对待人民的反动作风(反人民的作风、国民党的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映的问题。”⑧同时,他还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来得急促。在六、七年之内,资本主义所有制和小生产者个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就基本完成了。但是人的改造,虽然也改造了一些,那就还差。社会主义改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制度的改造,一方面是人的改造。”“从旧社会、旧轨道过来的人,总是留恋那种旧生活、旧习惯。所以,人的改造,时间就更长些。”⑨所以,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认为人的思想改造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见,毛泽东对道德上的整体性担心是十分严重的,在党员干部的担心就直接反映在了政治道德的完善上。建国后所开展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从批判电影《武训传》开始,到批粱漱溟、俞平伯、胡风,到引蛇出洞的鸣放“阳谋”,毛泽东希望通过伦理道德的改造实现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终极关怀。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建国后毛泽东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其前面的政治伦理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有不完全是那些“旧思想”的完全翻版,他已经把人的改造提到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待,并强调协调社会制度改造与人的改造的关系,这在以前是不可比拟的。
3 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
毛泽东逝世已经30多年了,但毛泽东还是没有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化,他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而且还在对中国的现在有很大的影响,他似乎成了一个永恒话题。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后,毛泽东曾经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姿态摆在历史的案卷中,国内外把注意力更多地转向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但历史没给人们太多的时间思索就又把毛泽东拉回人们的视野中来了。1988年前后国内“毛泽东热”再度兴起,理论界以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和逝世20周年为契机,借助以前没有公开的和没有整理过一些资料加强了对毛泽东的研究,历史不断演进,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所具有的思想文化,变得更加让人感到神秘,并且让人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这位伟人的了解和研究中,现在已有不少书籍、论文、感文、回忆录等对毛泽东的晚年思想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介绍和研究,这表明毛泽东晚年的思想是一个还待挖掘的宝库,毛泽东晚年的政治伦理思想也是一个需要加强研究的部分。
注释
①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83:8.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82.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6):283.
④ 尚书·五子之歌.
⑤ 刘立新.毛泽东政治伦理观发展的四个阶段[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0):11-12.
⑥ 毛泽东早期文稿[M].湖南出版社,1990:588.
⑦ 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6):125.
⑧ 毛泽东文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99(6):254.
⑨ 毛泽东选集(第6卷)[M].人民出版社,1977(4):443-4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