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
2014-02-20丁岚李蜀果
丁岚++李蜀果
摘要:以作品分析(包括旋律分析)为支撑,从复杂的音乐表达中发现和认知乐理要素的形成和运用,是乐理教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新的尝试。本文从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的认知与分析入手,提取其中的乐理要素,并从两者的契合与联系中归纳出旋律分析在乐理教学中的教学要点。力求探索出一些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实践(音乐分析)相结合的乐理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
关键词:乐理教学 旋律分析 乐理要素
“乐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它是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初级理论归纳与总结,也是音乐表达中基础音乐语法的抽象与概括。“旋律”即是这种基础音乐语法在音乐作品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和表达作品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与音乐作品中其他的音乐表现手法相比,旋律更多地包含了各种基本乐理要素,更直接地体现了基本音乐语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因此,对旋律的认知贯穿于整个乐理教学的始终,对旋律中乐理要素的剖析也成为乐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以音乐作品和音乐表现为视角,以作品分析(包括旋律分析)为支撑,从复杂的音乐表达中发现和认知乐理要素的形成和运用,是乐理教学理论联系实践的新的尝试,也是作者撰写本文的初衷,本文从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的认知与分析入手,提取其中的乐理要素,并从两者的契合与联系中归纳出旋律分析在乐理教学中的教学要点。力求探索出一些音乐基础理论与音乐实践(音乐分析)相结合的乐理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
一、旋律的形态类型与表现特征
(一)旋律形态的基本类型
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旋律的进行最能体现这种流动的特征。在旋律进行的过程中,音与音之间以其空间性与时间性的不同处理形成了各种旋律形态。因此,要从旋律分析中认知、归纳各种乐理要素及其运用,必须对各种旋律形态有充分的了解。
旋律的形态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水平型的旋律形态
水平型的旋律即同音反复是指旋律各音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作相同音高的连续进行。水平型的旋律形态,通常表现平稳、安静、肃穆、庄严的情绪,如果给予节奏、速度、力度等乐理要素的不同处理,水平型的旋律形态也能表现出活跃、欢快、热烈等情绪,也能表现一种意志和力量。水平型的旋律形态更多地强调节奏的作用。
2.上升型的旋律形态
上升型的旋律线条通常表现紧张的、激动的情绪和力量的递增。上升型的旋律形态的构成有两种形式,级进上升型的旋律形态和跳进上升型的旋律形态。上升型的级进,具有较强的推动力,常使音乐趋于渐强,情绪逐渐高涨。上升的跳进,通常表达较为激昂的情绪,在进行曲中常常运用。
3.下降型的旋律形态
下降型的旋律形态是指旋律线条以直线或曲线的方式向下运动。这时旋律趋于平和、舒缓,通常表现情绪的消减和叹息的音乐形象。
4.混合型的旋律形态
所谓混合型的旋律形态是指上升型旋律和下降型旋律的混合使用,这种形态在音乐作品中运用最多,它以不同方向进行的旋律线条表现情绪的起伏和变化,混合型旋律形态是旋律线条中最重要的形式。
(二)旋律的表现手法
旋律线是单声部的乐思,旋律的表现手法包括乐思的发展,性格音调的特征等。本文将主题的旋律发展手法也纳入到旋律的表现手法之内,一并论述。
1.性格音调
旋律音调或旋律音型是最小的旋律乐思,它们以不同的情感色彩构成不同的性格音调,并以此表现音乐。
音乐作品中常用的音调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同情感色彩的语言音调,如弱起上行四度表现号召型的旋律音调,具有鲜明的号召性和战斗性;二度下行后再做三度或四度上行表现疑问型的旋律音调;二度下行或连续下行表现叹息型的旋律音调;向上大跳后出现感情重音表现哭泣型的旋律音调等。二是模拟自然音响的音调,如号角声、钟声、雷声等自然界的各种音响和各种动物的声响。
2.主题旋律的发展手法
主题发展手法虽然很多,但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使用主题的节奏、音调贯穿全曲的发展;二是在音乐发展中渗入新的音乐材料。这两种手法经常交替使用,使音乐既保持统一,又不断变化,在运动中发展。主题的旋律发展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
(1)重复
依据旋律中某一音乐材料的原样或变化性的再次或多次出现分为严格重复与变化重复。重复的目的是加深印象。从广义上来说,重复不仅用于主题的重复,也是乐思发展的重要手法。因此,这种手法既可用在乐句内部,也可用在乐句之间、乐段之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任何音乐材料的出现总是一瞬即逝的”,而旋律的重复可加深记忆,巩固印象。在对不少音乐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复式展开手法是旋律发展的基础手段。 模进也是一种重复,是把旋律的某个乐思作为原型,移到不同的音高上进行重复。模进能使旋律在保持音调统一的基础上产生新的变化,增添新的色彩。当音乐材料再次出现时,通过扩大与缩小音程也可进行重复。音程扩大或音程缩小,能带来情绪上的变化。另外,节奏的扩大与缩小也属于重复的发展手法的范畴,节奏上的放宽,能使音乐舒展、开阔。相反,节奏的缩小,音乐产生紧张、热烈的情绪。 变奏也可以认为是重复发展的一种,主题的结构不变,把旋律节奏加以装饰,或变化织体写法等,但仍保持主题旋律的轮廓。
(2)对比
对比是旋律发展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对比使音乐原本单调的旋律变得更加丰满,如果说重复的发展手法侧重于表现旋律的统一性,则对比式的旋律发展手法更多地强调了旋律的多样性。对比手法不仅是主题发展的重要手法,也是乐思发展的重要手法。
(3)展开
展开是以某一音乐材料作为基础,在旋律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保留了主题材料的一些典型因素,使乐思在同一脉络下向前发展。展开的手法主要包括:贯穿、承递、引伸、节奏的扩展与紧缩、音程的扩大与缩小、音调的分裂与综合等。endprint
(4)展衍
展衍法是把主题音乐材料中富于特点的部分作进一步的展开衍生,使主题的乐思得到进一步深化的旋律发展手法,因而展衍法既可使旋律得到丰富的变化和发展,且又具有内在的联系和统一。
以上论述的四种方法不仅仅运用于旋律的发展,也可用于旋律发展的各个部分。
二、旋律形态与旋律表现中的乐理要素
旋律的形态类型和表现手法是各种乐理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进行旋律分析的同时,发现和归纳音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高、音色、速度等等基本的乐理要素及其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是乐理教学的目的。从上一章节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中所包含的主要乐理要素如下:
(一)音程
旋律形态的起伏取决于旋律中的音与音之间的进行方向和距离远近,也就是音程的距离,这里的音程指旋律音程。在旋律线中,旋律音程一般按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平稳进行,分为同音反复的进行(水平型的旋律形态)或三度以内的上下进行。平稳进行时旋律线的起伏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另一种是四度以上音程的跳进,音程跳进时旋律线的起伏比较剧烈。
(二)节奏、节拍
节奏是旋律形态的脉搏,相同或不同音高的音通过不同类型的节奏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旋律的形态。而音乐中各种规律性的强弱组合形成不同的节拍样式,节拍是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手法的构成要素。节奏、节拍是音乐表现重要的因素。它们可以赋予旋律不同的风格和情绪。
(三)音高、音色
音高作为一种物理属性,它会使不同音区上的音乐存在表现性的区别。相对高的音,使旋律呈现出尖锐、高亢、激昂的音响特征;而相对较低的音,则往往给人以低沉、坚实的感觉。音色作为渲染音乐色彩的因素作用于旋律,给旋律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
(四)调式、调性
调式、调性是旋律获得形象塑造的重要功能基础,它直接影响着乐音音高的进行。从而使旋律产生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风格。除无调性音乐外,任何离开调式组织的音高进行和音高关系,都不能形成具有音乐形象表现力的旋律。
(五)速度、力度
音乐作品中旋律表现离不开速度、力度等音乐表情的载体,音乐表现离不开相适应的速度、力度。同一旋律用不同的速度来诠释,表现出的意义是完全不同,旋律的进行速度大致可以分为:快速、慢速和中速三大类,不同速度的旋律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力。力度档次从弱到强也可大致分为:…pp(很弱)、mp(中弱)、p(弱)、f(强)、mf(中强)、ff(很强)…。
音高、音程、节奏是旋律形态和旋律表现中重要的乐理要素,也是旋律的基础组成部分。但从表现功能上讲,它们还不能使旋律完全获得音乐的意义。旋律要获得丰富的表现力,还必须获得调式、调性、节拍、速度、力度等乐理要素的支撑。
三、乐理教学中的旋律分析
在乐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旋律的形态、旋律的构成要素和旋律的表现手法的分析,把音乐体验融入到乐理教学中去,这样才能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而具体,学生对音乐理论的学习也能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识上,达到乐理教学的根本目的。
(一)从旋律分析中学习乐理知识
旋律分析是音乐作品分析的重要部分,是判断音乐风格的重要特征之一,旋律作为音乐作品中重要的表现手段,最明显的特征是旋律的形态也就是旋律的进行。通过对不同旋律形态的分析,找到乐理中相关的知识点,理解旋律形态与其的联系,分析乐理要素在旋律形态中的运用。
例如,在旋律分析中,认知节奏与节拍。从旋律的形态和旋律的表现手法中我们可以看出,节奏好比音乐的“骨架”,和旋律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轻松、跳跃的旋律常用较短时值的短促而紧凑的节奏表现,辽阔,舒展的音乐形象常用较长时值宽广的节奏来表现。跳动的旋律常用附点节奏,动感的旋律则用切分节奏来表现。另外,从旋律分析中可以看出,旋律的表现总是离不开节拍的制约。欢快、活泼、热烈的情绪常用二拍子来表现;轻盈、流动、抒情的旋律常用三拍子来表现;宽广、辽阔、庄严的情绪常用四拍子来表现等等。由此可以归纳出各种节拍的强弱规律和表现特点。
再如,从旋律分析中认知调式、调性。在大小调音乐作品的旋律处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乐理的重要节奏位置常用到调式中的Ⅰ、Ⅲ、Ⅴ级音,而乐句结构内部常使用Ⅱ、Ⅳ、Ⅵ、Ⅶ级音来使音乐获得发展的动力。乐思总是按稳定—不稳定—稳定的逻辑顺序来发展。由此,可以认识和归纳出Ⅰ、Ⅲ、Ⅴ级音是大小调式中的稳定音级,Ⅱ、Ⅳ、Ⅵ、Ⅶ级音是大小调式中的不稳定音级。另外,从大小调式的旋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现象,明快、热情、宽广、激昂的旋律总是采用大调的调式,而柔和、暗淡、哀伤的旋律总是采用小调的调性。我们还可以看到,大小调旋律中的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分别为大三度和小三度,由此我们可以认知到大三度明亮的色彩所构成的大三度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明亮的色彩。小调式的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所构成的小三度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柔和、暗淡的调式色彩。
通过分析旋律的形态和旋律的表现手法,提取其中运用到的乐理要素,将音乐作品有机与乐理教学的结合,从旋律分析中去认知和归纳乐理知识,使学生通过旋律分析,从深层次上掌握乐理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用所学的乐理知识分析旋律
旋律中的乐理要素,都不同程度地对旋律产生不同的影响,旋律的构成离不开这些要素,它们在旋律表现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从已知的乐理要素入手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是乐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法。将乐理要素放在旋律形态和表现特征中进行剖析,使其在加深对乐理要素理解的同时,真正从音乐本体的认知角度上,分析旋律的形态和表现,使学生掌握这些要素,提高感知音乐的能力。
例如,已知音程是旋律中重要的乐理要素,我们在音程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音程的构成、音程的性质、音程的稳定性、协调性等知识。同时,也了解到不同的音程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带来不同的音乐情绪。用这些已知的音程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旋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音程的平稳进行在旋律应用中比较常见,它能带来平稳的音响效果,能表现出旋律的平稳性和流畅性,也是形成旋律歌唱性的重要因素。上行级进,具有很强的推动力,尤其是旋律采用连续的上行级进,这时旋律趋于渐强,情绪逐渐高涨;下行级进时,旋律表现较为平和,常使旋律趋于渐弱,情绪也逐渐缓和。音程跳进时,旋律给人跳动,起伏,激昂的音乐情绪。上行的跳进,由于音乐的紧张度增大而产生较强的力度变化,旋律表现出情绪的高涨、感情的爆发,具有昂扬、开朗的表现特征。下行的跳进与上行的跳进音响相反,表现深沉、温厚、稳健的感情。四度大跳有时较为深沉;五度大跳显得坚定沉着,给人进行的联想;六度大跳具有气势宽广、雄健有力的特点,在进行曲体裁的歌曲中用的较多。六度下行大跳如果节奏较为平缓,其感觉就相对柔和;七度大跳具有昂扬激越的特点。八度大跳具有开阔舒展的特点。音程的运动是旋律发展变化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表现中,音程的变化让听众感觉到旋律的变化,音乐作品正是通过音程的发展处理,构成了不同风格特色的旋律。音程的协和性、稳定性,音程的大小、色彩都对旋律的发展产生不同的表现作用,不同音程的特征能够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
再如,音乐被称为时间的艺术,速度表现旋律进行的快慢,其表达传递的是音乐的表情与风格,不同的速度表现不同的情绪。恰当地选择音乐速度对于音乐的表现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快速表现活泼、欢快、热情等气氛,中速表现优美、抒情的旋律;慢速表现沉痛、庄严、赞颂的音乐。另外,渐快渐慢对于旋律的表现也十分重要。渐慢常给人以情绪上的缓冲,渐快给人情绪高涨的感觉。不同风格情绪的音乐作品需要选择恰当合适的速度去表现。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高校音教专业的乐理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乐理教学改革也只是停留在学程的调整与课程的整合等教学的形式与架构方面。而对于教学观点、教学方法的深层次改革与实践却展开得不够。乐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不仅影响和制约着后续理论课程的进行和展开,也影响着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乐理学习应与音乐作品分析(包括旋律分析)密切联系,让学生以所学知识去观察和了解各种音乐现象,并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对照与归纳各种乐理概念。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学生乐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重光.基本乐理简明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 [苏]斯波索宾.音乐基本理论[M].汪启璋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3]施咏.乐理与文化[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5]王建民.论旋律进行[M]. 南京: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