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龚琳娜“新风格”音乐看民族声乐教学

2014-02-20黄志强

艺术评鉴 2014年1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

黄志强

摘要:《忐忑》争相被乐坛各大高手模仿,从专业到民间,关注度极高,至今仍然余热未退。如何趁势而为,将神曲《忐忑》的温度点亮民歌教学,使民族声乐教学更加有声有色,是摆在民乐教师面前一项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探索。这启示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与时俱进,民族声乐教学要有新观念的引领;挖掘特色,民族声乐教学要有特色教材的选择;因材施教,民族声乐教学要进行特色培养。

关键词:龚琳娜 民族声乐 教学

龚琳娜,曾经是学院派的优秀代表,师从邹文琴先生,受到严格点拨,在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中脱颖而出,位列三甲。但多年来却在民乐坛浮浮沉沉,不曾有大的影响。《忐忑》的一夜爆红,成就了老罗的艺术构想,成就了龚琳娜的艺术演绎,成就了民乐的再度恢宏。《忐忑》争相被乐坛各大高手模仿,从专业到民间,关注度极高,至今仍然余热未退。这一视听冲击,打破了传统民歌的中规中矩,将多元素集合在民歌演绎中,《忐忑》的神调,龚琳娜的眼神和民族服饰,让民歌一夜间成为人们的谈资,新一轮颠覆式的民歌演绎和民族艺术,引发了各界的思索和探讨。如何趁势而为,将神曲《忐忑》的温度点亮民歌教学,使民族声乐教学更加有声有色,是摆在民乐教师面前一项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探索。这也是在当下文化多元的时期,增加民族声乐占有份额的有益探索。

一、 与时俱进,民族声乐教学要有新观念的引领

声乐是集感情、表演、声音于一体的一项高雅艺术,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从“五四”运动的发起为中国传来西洋式声乐开始,声乐就在中国开始了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声乐在教学的运用过程中,引发了“土洋”之争。接下来的十年,由于过分强调了本土化,西洋声乐中的优势被拒之门外。接下来,金铁霖先生将金氏教学法贯穿于声乐教学始终。这一波三折的声乐发展历程中,不断进行扬弃、改进和完善,注入新的观念和训练方式,使声乐在中国的百年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龚琳娜师从于邹文琴先生,而《忐忑》的产生也正是受到了邹文琴先生对声乐的定位影响。邹先生指出,在声乐中应该从民族歌曲、戏剧和曲艺中汲取营养并多多借鉴。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声乐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弊端,一味模仿取代了歌手原本应该坚持的曲风,特色缺失,歌手的模仿失掉了自我。声乐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中抓住每个学生声线和音质的特点,在保护学生音质,尽量保持其独特个性的前提下,为学生设置特定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对民族文化、对乐感以及声色的特点,设计训练重点。教师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爱心,是给予学生舞台的重要因素。教师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生的声线特点,与时俱进,创造有利于学生特点的民族声乐,通过学生的完美演绎提升民族声乐的品质。

二、挖掘特色,民族声乐教学要有特色教材的选择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体现中国民族特色的教材也非常广泛,声乐教材种类繁多。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教学曲目进行筛选。但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被选择的教材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位学生。比如,我国云南少数民族聚居,优秀的民歌不胜枚举,但是却无法在课堂上全部展现,被教师选中的也多,这也充分说明了,课堂教学曲目选择要慎重。曲目的选择要同教学进度相关联,以原创的、具有明显民族风情和地域特点的声乐歌曲,才适合纳入课堂教学体系中。邹文琴先生正是根据龚琳娜的特点,选择云贵地区的《摘菜调》,选择四川的《采花》等民歌进行练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每一首选择的民歌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演绎,并对歌曲以及民族特点、地域风情进行详细的解读,在明确歌曲背后的深刻内涵及民族性后,才能将情感融入歌曲中。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学会选择,能够全面演绎歌曲的民族风情,准确把握歌曲的内涵,并引领学生进行体会,有必要者,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体验。

三、因材施教,民族声乐教学要特色培养

民族声乐教学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根据人群的需要,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进行适时变化,不能一成不变的延续一种风格,落后的风格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终将被淘汰,也无法吸引更优秀的学生继承和发展民族声乐。在授课过程中,要选择特色明显的声乐课程内容,同时结合特色的教学方式,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下,都能够避免因学生接受力、学生学习力、学生基本素养的不同而带来的课程过快或过慢现象,均衡力量,减少“消化不良”。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特点分组、分时、分手法的进行声乐知识的传授,以增强和突出声乐的特点,吸引更多的学生学习。

民族声乐既体现了民族的特色,也体现了声乐的特点。它集合了唱歌人的语言特点,内心情感表达,对歌曲的诠释程度以及自我曲风的演绎等多重因素来完成,是歌手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准确定位歌曲,饱含深情的演绎歌曲内涵,让学生通过教学手段能够准确捕捉到歌曲信息和歌曲意境,并将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是声乐教学中必须要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邹先生对龚琳娜进行了严格的训练,眼、神、心、段的完美统一都传达了歌曲本身的信号。在演绎《好花红》时,龚琳娜声音甜美,演绎《天下黄河九十九到弯》时又不乏豪迈粗犷之情,而《走西口》的凄婉哀怨,依依惜别又表现得恰到好处,《川江号子》的奔放豪迈被龚琳娜带入到身临其境。凡此种种,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应该具备的良好素质,也正是入木三分的表演,才能够有资格传承中国的民族声乐。民族,一直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博大紧密相连,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感受到民族给予我们最深的就是真实和和谐。民族声乐正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体现,是一种直抒胸臆的一种美的诠释和传承。将中国多种文化因素的有机结合,在时代和民族的双重需要下,引入声乐教学中,以便更多更好更快地掌握教学技巧,带给听众更为新鲜,更为前沿,更具特色和魅力的视听享受。

参考文献:

[1]范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 CAI 英语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02).

[2]高文.认知弹性理论、超文本与随机通达教学[J].外国教育资料,1988,(06).

[3]黄国荣.建构主义视野下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初探[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