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策略之探析
2014-02-20李芙蓉
李芙蓉+
课题项目: 甘肃省定西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策略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X〔2012〕GHB111]。
摘 要: 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幼儿园、家庭、社区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缺一不可的。发挥幼儿园的主导作用,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成长环境,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是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幼儿;亲社会行为;游戏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且对社会交际或人际关系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它包括友爱、同情、分享、合作、帮助、谦让等内容,幼儿亲社会行为随年龄增长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既受个人因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幼儿园、家庭、社区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是互补的,三者缺一不可。
一、发挥幼儿园主导作用,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奠定基础
(1)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刚入园的幼儿,他们在家中因为长辈的溺爱,或多或少都有唯我独尊的自私心理,不能很好地和同伴玩具共享,不能很好地合作,常常因为不能满足而哭闹,在“过家家”“宝宝游乐场”等区域活动中,老师可通过移情训练,让他们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兴趣,体验分享和合作、爱人和被爱、帮助和被帮助带来的快乐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萌发亲社会行为的意识。
(2)在游戏中体验亲社会行为带来的快感。游戏中,幼儿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必须与同伴共享游戏资源,游戏过程中需要协商、合作,自私、任性的幼儿有可能被同伴拒绝参加游戏。所以,要有意识地投放材料,创设必须与同伴合作、协商、分享的游戏环境。
(3)适时干预,强化幼儿亲社会行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有极其不稳定的特点,幼儿一旦有利他行为,不管是自觉的或不自觉的,都要及时表扬、鼓励,对出现的攻击、霸道、不合作行为要适时干预、抑制。
(4)欣赏优美的文学作品,让幼儿自觉萌发亲社会行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通过移情训练 ,彼此进行换位思考,体验到他人的情绪、情感、态度。
(5)重视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体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引导幼儿接受一些积极向上的信息。拉什顿等人研究表明,“儿童多次观看利他行为的榜样有助于培养利他行为。”
二、重视家庭环境,创造轻松愉快的亲社会行为成长氛围
(1)提倡民主型教养方式。和谐、民主、温暖的家庭环境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物质基础,父母的行为会有意无意的让孩子感受到和谐、温暖、友爱、帮助、同情等,家长以孩子能理解能接受的方式引导、约束孩子,其理智、宽容的教养方式,偶尔受到惩罚也较少产生明显的消极情绪。
(2)促使家庭成员间增加亲子交流。形式多样、活泼互动的亲子交流能使幼儿产生安全感、满足感,促使他们自觉自愿地产生爱、同情、关心、帮助等亲社会行为。
(3)改变家长教养方式。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较少出现溺爱、专制、忽视、要求过高等现象,相对来说,能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幼儿园利用家园联系栏、家长通讯、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等方式宣传家教知识,促使他们改变不科学的教养方式。
三、利用社区资源,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持续发展
(1)制定明确的社区教育目标。引导幼儿从关心自己身边的事开始,逐步学会同情与帮助、合作与分享,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环境,不随便踩踏社区内的草坪,捕捞鱼池内的动物和社区内的小朋友友好相处等。
(2)双向开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社区中,有不同于幼儿园的文化氛围,有不同年龄段的伙伴,社区的交往和游戏,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带来新的体验和实践机会。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工作,只有幼儿园、家庭、社区形成合力、三位一体,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不断强化幼儿亲社会行为,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 ] 李 丹主编.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 M ]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2 ] 张榕芳.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 D ]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