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应斌 豪情飞度玉龙山

2014-02-20董颖

中华儿女 2014年3期
关键词:边检站检查员检查站

董颖

2013年12月31日晚11点,记者抵达成立仅一年多的丽江边防检查站——一个抬头即见玉龙雪山的站点。翌日清晨,当阳光还没有照进营区的时候,官兵们就已在瑟瑟清风中忙碌起来。

“美丽丽江 印象国防”——警车上、院墙上随处可见的标语已经印在战士们心里,为了这个目标,丽江站的官兵几乎没有节假日。

蓝天、白云、雪山——作为众多旅游者心目中的休闲旅游胜地,丽江以慢节奏著称,“发发呆、晒晒太阳,就是好时光”,而这种生活对于边检站的官兵堪称奢侈。丽江站政委戴应斌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新站,要做的事情太多”,“目前人手紧缺,每个人都是身兼几职”。据介绍,越是到节日,这里出入境的人次越多,因此很多官兵至今没登过玉龙雪山,走进古城还会迷路。

名副其实的老边防

今年44岁的戴应斌是地地道道的云南硬汉,名副其实的老边防。兵之初至今的近30年里,从保山到怒江,再到丽江,几乎走遍了云南省西部的边防线。17年,8年,1年,从平原到高原,始终坚守在边防一线。

在保山边防支队的17年和在怒江边防支队任副队长、参谋长的8年间,戴应斌时刻都要和偷渡、贩毒、枪支贩运等犯罪分子作斗争。怒江边境线的枪支贩运十分猖獗,那里条件艰苦,环境复杂,一座山翻过去就是缅甸,奔腾的怒江水蜿蜒穿过4000米海拔的青藏高原,流经云南、缅甸,最后注入印度洋,在450公里的边境线上,小道暗藏,里面不知藏着多少危险,工作难度非常大。

“刑事执法、行政执法、打击毒品犯罪等,边防的工作、任务、职能太杂太多,尤其是在偏僻的地方。”戴应斌任怒江支队参谋长期间,全支队下属的40多个基层单位,每一个边境线、界桩,他都逐一走过。2006年,怒江边防支队一次查获海洛因50余公斤;2007、2009年两次派出19名官兵到海地维和;2009年缴获20余支军用枪。而最大的一起贩枪案发生在2010年。

当时,怒江边防支队查获了犯罪团伙5支枪械,经延伸审理发现,此前该团伙已有37支枪流入四川。这一重大警情立刻引起了国家公安部门的高度重视。公安部迅速召集西藏公安厅副厅长、云南公安厅副厅长到北京听取戴应斌等汇报案情,并形成了联合战略战线,集中打击下一步的延伸犯罪。

2010年,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军事业务大比武,怒江支队获得团体第二名。这是支队成立16年来,参加总队同类竞赛中取得的团体最好成绩,至今官兵们仍对那次戴应斌领队参加的比赛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当时比武队于6月6日组建,8月28日竞赛结束,历时84天。共25人参加集训。比武队组建时,领队戴应斌正在另外的战场指挥战斗。7月下旬归来后,他立即投入到训练中。当时,已经41岁的他在训练中处处带头,由于给自己加大训练强度,30多天的时间里,他竟跑坏了一个脚指甲盖。

8月初,有老战友从昆明来看他,戴应斌只是请战友在比武队食堂吃了顿便饭,便婉言将人送走了。为了在短时间提高训练成绩,戴应斌和队员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流血流汗不言苦,掉皮掉肉不掉队,轻伤不下火线,突破极限争荣誉”。就这样,戴应斌亲自参加的5公里负重越野在全总队名次第二,全体队员都实现了自身的一次飞跃。

2012年7月28日,戴应斌接到了新的任命,到丽江边防检查站担任政委。从每天都可能面临危险的边境管理一线到关系着国门形象的边防检查站,对戴应斌来说,更需要心理上的快速适应。

精神不能贫瘠

丽江边检站的成立比较仓促,检查员来自云南总队13个支队,有的从派出所直接过来参加边防工作,有的从机动部队调来,基础薄弱,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刚开始全站只有7名检查员能够独立上验证台执勤。即使有了一年的工作、学习适应过程,检查员们还是有对于职责履行的危机感,队员之间也时有摩擦。才到丽江边检站,戴应斌很快就摸准了脉门——对一个单位来讲,需要树立一种精神。要想保证中心任务的完成,首先必须要抓软件建设。尤其是新建单位,人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兴趣爱好、特长都不一样,从事业务工作也大多是新手,所以要把基础抓好。

作为政委,戴应斌首先抓队伍的教育管理,思想认识上要认同集体。第二是制度建设,军队的条例要求不能违反,服从第一,雷厉风行的标准,形成层级管理制度。

同时,业务培训上,他领导组成考核培训小组,实行月考制度,配合边检站原有的素质建设,对检查员的业务能力严格考核,“因为政策不断变化,比如免签国家的变化,我们要随时灵活应变,还有国门形象的定时养成。”

建站时间尚短的丽江站,各方面条件还比较简陋,戴应斌强调“物质可以不富足,但精神不能贫瘠”,他深知检查员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艰苦,就在业余文化生活上尽量丰富,组建篮球队、足球队、文艺小分队,开展“我为服务献一计”、“服务水平比比看”等活动,在娱乐的同时加强队员的团队意识和服务理念。

丽江边检站队伍的凝聚力和活力也因此被激发了起来。开设“绿色通道”,简化通关手续,积极推行中、英文边检文明执勤用语,成立“爱心服务小组”,丽江边检站的贴心服务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出入境旅客的一致好评。一些多次出入境的台湾游客,在候检区外见到熟悉的检查员,会像见到朋友一样打招呼“嗨,我又来了”,这让大家心中的辛苦化为欣慰。

丽江的一张耀眼名片

2011年11月11日丽江机场航空口岸被国务院批准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境外游客能够从世界各地直飞丽江一览奇山异水。丽江边检站应运而建。

2012年3月15日,丽江玉龙县,第一代丽江边检人在经过半年的艰苦创业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丽江边防检查站正式挂牌成立。

不到两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丽江边检站贯注了第一代丽江边检人的全部心血,戴应斌便是其中一位。虽然不是第一批到丽江“开荒”的边检人员,但他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家庭,与他们同甘共苦。

至今,该站共检查出入境旅客65000余人次、航班600余架次,出入境旅客100%人证对照,信息资料100%录入准确,勤务规范100%落实到位,情况处置100%及时准确,旅客满意率达到100%。丽江边检站树立了丽江口岸的良好形象,成为丽江对外开放中一张耀眼的名片。

2年时间,丽江边检站就取得了如此成绩,可以说丽江边检人完成了一个“不可能”。2012年1月,部队刚进驻丽江边检站的时候,办公的凳子都没有配齐,大家开会就自己拎着小马扎;床没有配置,睡觉就打地铺,可以想见当时是多么艰辛。“一关两检,你们走在了前列,做的非常好”,丽江市长由衷地对官兵们做出了如此评价。

如今,经费保障问题依然是悬在戴应斌心中的一大难题。设在口岸的办公室,办公生活用品还没有备齐,特别是晚班执勤的同志需要住宿,应有的住宿条件、就餐保证还都没有到位:没有太阳能、没有热水、没有电视,本来连床也没有,是站里自己挤出经费采购了几张。

人员方面同样存在制肘。因为丽江站的出入境人数远远超过预期,一年时间就完成了预计的5年客流量。这不仅让丽江政府始料不及,检查站的人员保证与需求也出现滞后,“站内的编制不足,可是任务的保证必须要人员的保证,总队也很关心,拨人给我们,现在人数比以前多了。”戴应斌说,但是人数多了问题也来了,因为经费是按照编制走的,这让戴应斌这个主官感觉“挺难”。

但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下,丽江边检站至今保持着“零差错”的记录——五万多人没有空挂、人证不对应的问题,还抓获了2名在逃人员。

也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丽江边检站仍接过保山边防支队的爱心接力棒,开展专门针对无助儿童的“1234”爱民工程,共建1所学校、帮扶2个困难家庭、结对资助3个孤儿、创设基金奖励4个学生。丽江站与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签订了共建协议,每年为孩子们办两件实事。2013年,刚刚为孩子们修建了学校大门和食堂。在边防武警官兵的关爱下,孩子们快乐成长。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孤儿们原籍地党委政府和丽江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孤儿亲属都纷纷以书信或电话等形式向丽江站表达了谢意。“一个单位在地方得到关心和认可,根本是靠自己。”戴应斌说,“下一步要把我们丽江站的站歌完成,在今年3月份唱起来,透出自己的精气神来。”

在丽江站度过的几天,恰逢新年,12月31日晚12点,戴应斌的妻子也驾车从保山赶来,与丈夫团圆。遗憾的是,工作在身的戴政委只在元旦当天的下午抽出一点时间,陪妻子到古城逛了逛。“习惯了”,这位丽江站官兵公认的好“嫂子”说,“两地分居了10年,家里的事他管不了什么。”不过正在上高一的儿子却一直将父亲视为榜样,“他想考军校”。

听了儿子的愿望,戴应斌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和欣慰,不过嘴上却说:“我跟他说了:要靠你自己努力,我帮不了你。”或许在儿子心中,这个曾经“拿压缩饼干冒充毒品”,与毒贩面对面周旋的老爸;这个敢带队挑战崇山峻岭的老爸,才是真正的英雄。

责任编辑 李娜

猜你喜欢

边检站检查员检查站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出台食品安全检查员管理办法
绿色食品检查员工作绩效考评现状与对策建议
智慧公安检查站解决方案
广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公布聘任广西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检查员和审评专家名单的通知
难忘坚守疫情防控检查站的20个日日夜夜
检查员=吃货?
最美“国门警花”——福州机场边检站女子旅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