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4-02-20杜鹃
杜 鹃
(济宁学院教育系,山东 曲阜 273155)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
杜 鹃
(济宁学院教育系,山东 曲阜 273155)
目的 研究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现状。方法 采用自编的网络价值观问卷作为调查工具,对76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大学生在网络价值观问卷上的平均得分均在2分以上;(2)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在性别、城乡、是否独生3个人口学变量上有所差异,在年级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大学生已普遍认同网络价值观念。
网络价值观,大学生,调查分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新奇的世界,而人们在这个新奇的世界里又创造着许多更新奇的事物,尤其是网络文化的出现给人们提出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网络文化是伴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与现实社会文化具有不同特点的新型文化,并已全面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沟通、娱乐等各个领域当中,对人们的生活及价值观念等均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网络价值观作为人们经过长期的网络活动而形成的观念体系,也必定与现实社会的价值观念存在着明显差异。
为了了解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现状,本研究以自编的网络价值观问卷为调查工具,考查了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及不同家庭来源地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差异情况。
一 对象与方法
(一) 对象
以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800份,剔除废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760份。被试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构成表
(二)测量工具
采用自编的网络价值观问卷,该问卷由信息共享、虚拟现实和草根精神3个维度组成,共49道题。问卷采用四点记分,“非常符合”记4分、“比较符合”记3分、“较不符合”记2分、“极不符合”记1分。问卷的内容效度通过了专家评定,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也显示因素结构与理论构想基本吻合,表明问卷的内容与结构效度较好[1]。问卷整体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31,分半信度为0.902。各维度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09~0.874,分半信度为0.772~0.864,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三)测量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当场发放问卷并回收。所有问卷使用同一的指导语,由心理学专业
人员实施测评。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分析来考察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现状。
二结果
(一)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总体特征
本研究中网络价值观问卷采用四点计分,如果被试在价值观问卷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在2分以上,便可认为被试认同此种价值观。
表2 大学生不同价值观的总体特征(N=760)
根据被试在网络种价值观问卷总分及其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1)大学生在网络价值观问卷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在2分以上,可以认为大学生认同网络价值观;(2)大学生在网络价值观各维度上的得分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信息共享(M=2.795)、草根精神(M=2.335)、虚拟现实(M=2.276)。
(二)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差异检验1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性别差异检验
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总分及虚拟现实、草根精神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1)。
表3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性别差异(M±SD)
2 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的城乡差异检验
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状况的差异见表4。从表中可知,两类学生在网络价值观上总的差异并不大,只在草根精神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重视草根精神的网络价值观念(p<0.05)。
表4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城乡差异(M±SD)
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差异检验
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网络价值观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网络价值观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p<0.05)。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比,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加重视虚拟现实、草根精神的网络价值观念(p<0.01,p<0.05)。
表5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网络价值的差异比较(M±SD)
2.2.4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年级差异检验
根据大学生所在年级的不同,比较其在网络价值观上的差异。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要对各组内方差进行齐性检验。结果表明,除信息共享外,其余各组内方差均不符合齐性检验的要求(见表6)。因此,只能对信息共享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由表可知,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信息共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
表6 方差齐性检验
表7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
三 讨论
(一)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总体特征分析
从研究可以看出,大学生在网络种价值观问卷总分及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在2分以上,可以认为大学生认同网络价值观。一些实证研究也发现,网络文化一方面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对大学生思维、交往等方面产生了影响。在对大学生进行题为“你认为在网上最应该具备哪些基本道德”的抽样调查中,有66.1%的学生没有选择“诚实守信”,有55.1%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时可以欺骗对方,但只能以保护自己的隐私为限,而不能伤害别人”,甚至有13.2%的学生认为“网上聊天时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对于不文明语言,有22.4%的学生认为“在网上可以使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以使用”⑵。由此可见,现实社会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社会中并不完全适用。
网络价值观作为人们经过长期的网络活动而形成的观念体系,反映了网络对于人的意义或价值,并且具有自己特殊的形成机制和内涵。本研究中所探讨的网络价值观念共包括信息共享、草根精神、虚拟现实三个维度。根据大学生在网络价值观问卷各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信息共享的重视度要高于草根精神、虚拟现实。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网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个体作为地球村村民的意识。在网络世界里,大学生感觉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了解和搜索各种最新的信息,使他们可以更好的以全球眼光去认识世界,开拓视野、思考未来。其次,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成长于网络盛行的时代,其日常学习生活与网络密切相关⑶。因此,他们比较崇尚张扬个性、言论自由,喜欢在网上“晒”出自己。最后,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交流、娱乐方式开始丰富起来,使得有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现实中,满足于虚拟的快乐。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普遍认同网络价值观,但其主流仍是积极向上的。曾有学者采用自编的网络价值观问卷,从网络政治观、网络道德观等六个方面对浙江省大学生的网络价值观进行调查⑷。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对网络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能较客观地认知到网络对现实社会带来的影响。本研究与此调查结果相一致。
(二)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差异分析
1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性别差异分析
男、女大学生对网络价值观各维度的总体排序十分一致,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只在网络价值观总分及虚拟现实、草根精神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比较认同虚拟现实、草根精神的网络价值观念。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⑸,当代大学生虽然已经都能够接受网络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但是男、女大学生在对网络的使用上既有共性,也有性别差异,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倾向性。与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上的信息不仅及时而且量大,随着网络的普及,当代大学生基本都能熟练并习惯于通过网络查询所需要的信息。但与女大学生相比,男性对新闻等网页关注更多,更加关心时政,更加喜欢在网上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因此,虽然在信息共享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大学生的平均得分较高于女大学生。导致网络价值观性别差异的原因首先还是在于社会文化。社会对男性“张扬”、“果断”、和“叛逆”以及对女性“温柔”、“顺从”、“容忍”的角色定位依旧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着作用。其次,我国正处于各种价值体系相互融合与冲突的转型时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难免内心感到迷茫,从而使他们自然而然的沉溺于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特别是对男生而言,网络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反传统的表达、宣泄情绪及情感的方式⑸。他们更乐于通过虚拟世界中的娱乐等活动来发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实现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梦想,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因此,男生对虚拟现实、草根精神的网络价值观念的认同程度要高于女生。
2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城乡差异分析
从数据处理结果看,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网络价值观总分、信息共享及虚拟现实维度上的平均得分虽略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但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均为在校学生。他们在学校里接触网络的机会比较平等,加之现在电脑和网络比较普及,因而城乡大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通过网络广泛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和了解社会。但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差异,导致城乡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都有很大差别,城市的经济和现代化
水平要高于农村。在此环境下,城乡大学生在网络的使用和认知上也存在着不同。因此,城乡大学生只在网络价值观的草根精神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与农村大学生相比,城市大学生更认同张扬自我、言论自由的网络价值观念。该结论与以往研究一致。如孔燕、杨洋⑹的研究表明,城市大学生更喜欢在网上公布自己的真实身份、兴趣爱好及情感世界。
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差异分析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网络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因为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所以不管是物质的满足、受到的关注和呵护等都比非独生子女要多。他们已经习惯了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一个人所有,除了极高的占有欲之外,还表现出任性、崇尚特立独行、张扬自我、态度高傲、依赖性强的特点。另外,独生子女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难免会有孤单感。他们希望能结交其他的朋友,希望能摆脱实际人际关系的拘束,没有顾忌地袒露真实的自我。网络出现以后,打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在网络文化中跟不同的人交往,可以在网络中寻求慰藉,畅所欲言,表现最真实的自己,进而使自身的价值得以体现。因此,独生子女大学生更加认同虚拟现实、草根精神的网络价值观念。
4 大学生网络价值观的年级差异分析
根据齐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本研究只能对网络价值观的信息共享维度进行年级差异检验。从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信息共享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这是因为,近年来,网络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成为人类共创信息与共享信息的平台。网络信息传播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无论处于哪个年级,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多年的网民生活,使得他们已经习惯了在网上搜集和传播信息,随时随地掌握全球动态。
四 培养大学生正确网络价值观的建议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念
网络覆盖面广,内容丰富,信息传递迅速,集知识与娱乐为一体。这对于思维活跃、渴求新知、兴趣广泛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同样的,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更加方便和快捷,优秀文化和腐朽文化在网上相互交织,有用信息和虚假谣言同时并存,社会理想和颓废情绪同时传播,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是双重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引领网络文明建设。应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和网络服务中,让“正能量”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同时,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创作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文化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大学德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承担着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有坚定政治立场,还要跟上时代步伐,能够跟学生有共同语言。要积极接触qq、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兴的网络信息传播平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学习和研究信息时代新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上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建立优秀校园网络文化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校园网。校园网,要栏目形式新颖、灵活,图文并茂,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的需求,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可读性,既有知识含量,又要有文化品味。应该下大力气建设依托校园网建立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论坛,并注重特色栏目和版块的设计,使大学生对自己的学校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引导大学生学生正确对待问题,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1] 杜鹃.网络价值观的理论建构及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564-566.
[2] 缪志红.网络道德:高校德育的新课题[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3)120-123.
[3] 张童童,田宁. 网络文化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探究[J].民族教育研究, 2012(23)109-114.
[4] 王杰法. 网络文化下浙江大学生网络价值观调查研究[J].观察与思考,2013(4)40-45.
[5] 吴玉婷,梁静. 大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性别差异[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6)55-57.
[6] 孔燕,杨洋.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的城乡差异调查[J].青年记者,2012(9)20-21.
(责任编辑 杜华)
Analysis of the Network Valu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DU Ju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Jining University, Qufu 273155,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twork valu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ethods Rural 760 university studentswere tested with the network values questionnaire. Results (1) The average score in the network values questionnairewere in two or more. (2) The network valu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the gender, whether onlychild and urban or rural effect, but grade difference with no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network values was agreed bythe university students.
network values; university students: investing analysis
C912.6
A
1004—1877(2014)04—111—05
2014-04-06
杜鹃(1983—),女,山东济宁人,心理学硕士,济宁学院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心理学
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4JSGX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