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的来龙去脉

2014-02-20许汉奎

生物进化 2014年4期
关键词:翼龙蜥蜴化石

许汉奎

随笔

龙的来龙去脉

许汉奎

北京故宫九龙壁上龙的形象

2006年,上海外国语大学吴友富先生建议:不要把龙作为中国的形象,因龙在西方就称Dragon,是邪恶的象征。因这涉及问题较大,为慎重起见,还成立了一个课题,且列入了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此问题一提出,立即引起很大争论,有赞成者,也有反对者。2010年我国有三名作者编写了一本名为《羊图腾:中国人也是羊的传人》的书,其中一名作者杨冠丰就称,羊和龙就像是阴阳两面,分别代表中国人的温和及刚强。在2013年1月6日新加坡《星期日时报》又报道:江苏省南通市市委党校黄杨教授最近也建议把羊做为中国的形象,因龙到底是什么说法不一,难以确定,而羊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是有据可查的,因被视为中华民族血脉的羌族,其名“羌”是甲骨文最早记识族号的唯一文字。而在甲骨文中,“羊、羌同义”,因此羌人又被称为“羊人”,同时,中文里的一些代表美好含义的文字也都包含“羊”字,如“美”、“善”和“祥”。羊的形象和蔼可亲,适合作黄河文明的象征。该报还认为中国应该低调处理与龙的关系,向外界展示温和一面,还说这得到许多人认同,所以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

京就避开龙的形象,而选择可爱的熊猫。该报还进一步认为选择龙或羊其实没那么重要,正如专栏作家王子鸣(音)所说:没有必要为自己是什么动物的传人而绞尽脑汁,重要的是:我们要像一个人那样,诚实、认真地生活。

其实,一个民族的图腾是其文化历史的一部分,是不以现在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至于对龙的看法,中国人多认为“龙”是祥兽之一,龙有腾飞、振奋、开拓等寓意,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奋发开拓的精神。至于西方对龙的看法有对的一面,也有误解的地方,包括我们有些人,所以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指出西方的“龙”(Dragon)并不是中国的龙(Long)。

一、中国龙的来历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的生存能力和认识水平有限,往往会对某些动物产生畏惧或崇拜,为求得生存和安宁,只好把它们当作“神”来供奉。不同的民族供奉的“神”不一样。比如,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民族常供奉熊(俄罗斯)、老鹰(美国)等动物,而生活在温暖地区的民族常供奉象(印度)蛇(中国等)等动物。这些动物常被画在器皿上,也称为图腾。中华民族发源地是黄河和长江流域,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很适于各种动物繁衍,其中蛇的繁殖力和适应力是最强的,而且有毒牙,人们对它防不胜防,所以人们常以蛇为大患,古代没有蛇字,以它字为蛇,在甲骨文中,它字是人足下有一长虫,以足下有蛇为形象,正是一警告的符号,所以上古社会熟人相见,总要问一句“有没有碰到它?也就是有没有碰到蛇?”,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对蛇的强烈恐惧,所以把蛇做为大氏族和部落的图腾当无疑义。既使在今天,高山族、怒族、黎族和崩龙族等少数民族,以及国外的印第安人和印度人等仍把蛇当作为“神”来拜。在非洲有些地方,节日还要跳蛇舞。而龙在中国实际上也是从蛇图腾演变而来的。

如何证明龙就是蛇经人们美化而来的呢?这从甲骨文中龙的3种写法可以证实(见图1)因它们确实与蛇最接近。另考古学家们考证了历代玉器、陶器、青铜器等有关龙的描绘,从而得出一张历代龙纹演变谱系图也证实这点。如新石器时代为蛇,春秋时代也与蛇差不多,但是到了战国时已在蛇身下添了脚,成语中的“画蛇添足”是否始于这一时期现不得而知,到了六朝时它已被美化得和现在看到的龙差不多了。到了南唐,龙的头上又添了角。而到了明朝嘴边还加了胡须(图2)。北京故宫的九龙壁是龙的雕塑杰作,它们姿态万千,气势宏伟,栩栩如生(题图)。

图1. 甲骨文中龙的写法

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未必如此。2000年1月在浙江诸暨市坞镇楼家桥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中龙的刻画图像。该龙的首尾呈现于两块陶片上,龙的体形清晰可见,龙头似兽,圆眼,长角,四足做腾飞状,气势不凡。而根据浙江考古专家蒋乐平说,我国最早发现龙的形象是1988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龙的形状是在一墓穴中用蚌壳堆积而成,距今约6300年,当时龙是没脚的。大约

300年后,龙才开始被添上脚。如果上述资料可靠的话,那么在6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我们的祖先已凭借丰富的想象力把龙描绘得活龙活现了。

龙在中国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一直被视为高贵和吉祥的象征。在神话中,龙一直生活在海里,它像皇帝一样统治着海里的虾兵蟹将,即所称的海龙王,它对人秋毫无犯,而且一旦干旱无雨时,还会因为人们的祈求,给大地吐水,以解干旱之苦。当然这是神话或迷信。但不管如何,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好的、神圣的,否则历代皇帝干嘛用它来美化自己呢?他们都把自己称为真龙天子,而且身上穿的是龙袍,坐的是龙椅,……民间是不能使用与龙有关的标志,而只有节日期间才能舞龙、闹龙灯、赛龙舟……。正因为如此,龙在中国经久不衰,哪怕改朝换代龙却一直不变,甚至在陶器、玉器、青铜器、古建筑、古衣饰等中,到处可见其身影,形成了世界上最古老,最奇特的龙文化。

图2. 中国龙的演变图

二、西方“龙”叫Dragon

在中国的汉英、英汉字典中,龙的英文字是Dragon,这种翻译是错的。因只要查查外国的英文字典对Dragon的注解就明白了,因对它的说明是:①有双翅,可以吐火的一种想象中的大型动物;②凶恶的、坏脾气的老女人;③巨大的蛇;④神话中的怪动物(图4)。从这些注解中,均未涉及到中国龙,所以把中国龙译成英文字Dragon非常不妥。就拿第一种注解来比较,不难看出两者有很大区别。首先Dragon有一对强大的翅膀,这种翅膀和蝙蝠用前肢、前趾加上皮模相连而成的翅膀相同,完全不同于鸟的翅膀;而中国的龙,根本就没有翅膀。第二,Dragon会

喷火,会危害人类,而中国的龙只会喷水,会帮助人类解除干旱。第三,Dragon四条腿聚在前身,尾巴很长;中国龙四条腿占据全身,尾巴不长。第四,Dragon的腹部和身上的鳞片不同,它更像蛇的鳞片,而中国龙全身鳞片都相似……。当然Dragon和中国龙也有相似之处,为何有些相似?它的来历和我国是否相近?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动物专家徐钦琦考证:Dragon最初也是来自蛇。因为西方和中东的古文明发源地——两河流域,即古巴比伦地区的人也很害怕蛇,把蛇当成邪恶的象征,而后来的古希腊人、古罗马人也接受这一观点,并在长期演变中也把蛇添了脚、加上了翅膀,甚至把蛇不断伸出红的蛇信子(舌头)当成了喷火。在《圣经》的启示录中,甚至和古希腊一样把Dragon说成有多个头的恶兽,是战争的标帜,在《伊利亚特》一书中,国王阿伽门农的盾牌上便画有3个头的Dragon。一直到19—20世纪的英国金银币上,还可见“圣乔治斩Dragon”的图案。在1978年英属维尔京群岛使用的25元银币上,及同年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的金、银币上,甚至到1995年英国1英镑的镍币中,也都出现了Dragon的图案,足见它的来历与中国的龙没有关系。所以在1985年,中、英两国在共同编撰中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时,两国学者对龙的条目意见就很不同,最后经讨论仍未达成共识,于是在《百科全书》的第5卷第367页中提到“龙”时,只好列有两个独立的条目,一是long,二是Dragon,所以中国的龙要翻译它时,应翻成long,而不能翻译成Dragon。

图4. 西方Dragon的形象

只要把Dragon和龙的涵义分清,一些误解也会迎刃而解的。至于西方国家对龙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中,在过去我国强盛时,大批瓷器和丝绸等销往西方,深受西方的喜爱,他们也深知瓷器和丝绸上有龙的纹饰者都是上品,在明、清两朝还多为贡品,欧洲的王宫、贵族们对它们都趋着若骛,当时绣着麒麟、龙、凤等图案的中国刺绣服装也被认为是最摩登的服装,所以龙的时尚在欧洲风行了近300年,至到大清朝腐朽,没落而成为列强的宰割对象后,中国龙的形象也随着国运衰落而变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千方百计攻击中国,如美国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就多次出现中国龙,如1950年8月一期,中国龙的嘴被绘成锋利的喙,正要吞食台湾;1954年3月一期把龙的眼睛涂成火焰红,口中吐着毒蛇的舌信子,脚上利

爪抓着竹制的栅栏在威协世界……真是欲之加罪,何患无词。随着中国国运日渐兴隆,龙的形象也大为不同了,到21世纪有关中国龙的作品很多已是正面形象了,如美国电影《功夫熊猫》,龙战士就被看作正义、善良、武功高强的化身。所以很显然,问题不是出在龙的身上。龙是中国的象征,它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岂能轻易废掉!而令人惊讶的是,在争论中竟有人扬言要著书立说,认为龙并非一种想象中的动物,深信龙确有其物,并以自己十多年来亲身访山探水,寻找龙存在的证据。地球上到底有无龙存在?

图6. 胡氏耀龙(身长40多厘米)

图6. 顾氏小盗龙(身长仅40-70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龙

三、地球上并无龙

前面已提到中国的龙是如何演变而来,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在地球历史上也决不会有龙的存在。关于中国的龙,宋朝罗愿在其《尔雅翼》文中曾有极其形象的描绘,说“它角似鹿、头似马、眼似兔、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不过他没写龙的胡须。因胡须是明朝时才添上去的。地球上确无龙的化石存在。至于中药铺中的龙骨,那是各种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因古人不甚了解而称其为龙骨。不过在远古动物中确有不少以龙为名的,如恐龙、翼龙、鱼龙等等,难道它们与龙也毫无关系吗?!

为了说清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了解一下恐龙的龙其名称是如何来的。

1820年,英国伦敦一医生到英格兰山区应疹,他夫人也陪着去了,他们夫妇两人都是化石爱好者,他夫人因无事,就到附近山上去遛达,忽然见脚下有一大的动物牙齿,颇为奇怪,就带回,夫妇都不知这是何种动物的牙齿?问了博物馆的人也均不知,医生又亲自查看博物馆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标本,也无结果。碰巧有一年轻

的生物学家刚从巴西考察蜥蜴回来,他看了这块标本后,认为与蜥蜴的牙齿非常相似,但它太大了……。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欧文大胆推断:也许古代的蜥蜴可以很大,所以就把具有这一牙齿的动物命名为Dinosaur,即恐怖的蜥蜴,因它身长至少有6米,比一般蜥蜴大几十倍,太可怕了!而最大的恐龙竟长达42米!1868年至1912年期间的日本明治维新年代,大量西方的科学被引入日本,其中包括古生物学,这就需要把它们翻译成日文、而日本文字中有很大部分是使用中国的文字,所以Dinosaur按字义也只能译成恐怖的(Dino)蜥蜴(saur)。由于名字太长,不便使用和记忆,所以有日本学者根据龙也有4条腿,浑身长鳞,又大又神秘,和恐怖的蜥蜴较贴切,所以就把Dinosaur译成了恐怖的龙,即恐龙,这既方便,也好记,不仅恐龙一词,其它很多名称都可以此类推,如Pterosaurs,意为有翼的(Ptero)蜥蜴,即可译成翼龙,Ichthyo(鱼形)saur意为鱼形的蜥蜴,即为鱼龙,……这多省事啊!当然,有些也不全按字义来翻译的,如Cryptocleidus,按字义应译成Crypt(隐藏)Cleid(锁骨),但由于它和蛇颈龙差不多,所以就把它翻译成隐锁龙,又如Dsungaripterus,按字义应译成准噶尔(Dsungar)翼(Pterus),而实际却译成准噶尔翼龙。包括现在一些小型蜥蜴类也有叫龙的,如变色龙,而有些大型蜥蜴,更有叫龙者,如印度尼西亚的科摩多岛上吃人的科摩多龙。总之,不管是远古的还是现代的,称为龙者很多,但没有一种是和中国的龙相近的,仅有一点是关联的,那就是它们都应属于爬行类。当然也并非爬行类者都称为龙,乌龟、鳄鱼、四脚蛇等等就不叫龙。

以上清楚表明,龙和麒麟都是中国人想像出来的祥兽,和地史上的恐龙等无关。

图6. 辽西世界首枚翼龙胚胎蛋化石照片及其复原图

四、中国恐龙等化石为龙文化添彩

经中国学者多年研究,我国发现的恐龙属种竟多达176种,居世界之首(第二为美国,共142种,第三为蒙古、有74种,第四为阿根廷、70种),而且还不断在增加;其次,恐龙化石的分布也是最广的,除福建、台湾外,余者均有发现,而且化石保存也很好,尤其在四川自贡市、云南禄丰县、新疆吐鲁番、山东诸城,辽宁西部等都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的“墓地”,它们化石之多,保存之好,令人惊叹,特别是辽宁西部和内蒙古南部竟先后发现了多达21个属种的长毛、长羽毛的小型、中小型恐龙(见图4、5),震动了

世界!它们保存是如此之完整,身上的毛、羽毛清晰可见,而且经化验还能分辨出颜色!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它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恐龙的认识,所以连世界古生物界权威都不得不说:“现在一提到古生物学就不得不提到中国,那里的发现太令人惊讶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鸟类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争论了100多年,未有结果,现中国大量长毛、长羽毛恐龙化石的发现,充分证明鸟类确实是由恐龙进化而来!中国恐龙蛋也是世界最多的,不仅数量多,而且保存好,在河南南阳和湖北郧县的恐龙蛋,成千上万,而且多是一窝窝地保存着,成为世界一奇观!据统计世上各地发现的恐龙蛋加起来恐没有河南一省多。我国的恐龙蛋专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赵资奎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蛋类学》,书中指出蛋据外形,蛋壳结构等共可分60种不同的类型,而中国就有55种之多;并据恐龙蛋时代的分布等提出了恐龙的灭绝与“繁殖受挫”有关,因环境恶化,导致恐龙蛋发育不全,而无法孵化。

图8. 东方恐头龙(身长1米,但脖子长1.7米)

翼龙会飞,故形成化石很少。我国新疆、浙江、辽宁西部等地都有发现,尤其是辽宁西部属种数量之多,令人惊奇。中国大量翼龙的发现解决了欧洲古老喙咀翼龙动物群和美洲先进翼手龙动物群之间如何迁徙和进化的大问题,而中国也成了翼手龙的发源地。不仅如此,在辽西还发现了世界首枚翼龙胚胎蛋化石(见图6),从而解决了翼龙究竟是卵生或胎生的问题。鱼龙等海生爬行类化石在世上也少见。近些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发现,尤其是在贵州西南关岭一带发现了成百的贵州龙(身长约10几厘米、多保存完整,它们成群结队游戈在近岸区,栩栩如生,令人称奇)、东方恐头龙(图8)、幻龙、兴义鸥龙、安顺龙、楯齿龙、鱼龙等,以及大量的鱼类、无脊椎动物的海百合(多保存有极其难得的萼部,而且还常形成世上罕见成片海百合林)、菊石、腕足类、腹足类(螺蛳)、双壳类(蚌壳)、介形类、牙形石,成为世上罕见的海生动物王国。

尽管恐龙、鱼龙、翼龙等爬行类曾统治地球陆、海、空长达1.6亿年(而人类充其量只有200多万年),但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发现它们的化石,而像中国恐龙、翼龙、鱼龙等每类都能发现,且数量如此之多,世界未见。从这个角度看,也完全可把中国称为龙的国家。

猜你喜欢

翼龙蜥蜴化石
蜥蜴
匹诺曹蜥蜴鼻子长
蜥蜴男孩
翼龙冲天
“翼龙Ⅱ”好威风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奇怪的翼龙
化石
冰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