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亿多年前的“蘑菇云”礁

2014-02-20李莎

生物进化 2014年4期
关键词:蘑菇云大堡礁珊瑚礁

李莎

四亿多年前的“蘑菇云”礁

李莎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森林和山岗…”,每当听到这首欢快的儿歌,我的心情就像窗台的风铃一样欢欣跳跃,仿佛又回到了那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还记得动画片中,翠绿的草地上总是长着一个个美丽的小蘑菇,调皮的小虫儿在下面捉迷藏。说完这个关于蘑菇的乐事,今天让我来介绍一朵与众不同的“蘑菇云”——生物礁。

生物礁是指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建立起来的水下隆起,例如世界上最大的现生珊瑚礁群——西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就是生物礁的一种。那里生存着400余种不同类型的珊瑚,鱼类1500种,软体动物达4000余种,聚集的鸟类242种,它还是某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物种(如儒艮和巨型绿龟)的栖息地,因此大堡礁又被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不仅大堡礁,几乎所有的生物礁都生长在碧蓝色温暖清澈的浅海区,伴随着潮汐冲上海岸的珊瑚骨屑砂滩,像台湾垦丁、三亚大东海、阿拉伯红海、马尔代夫这些令人神往的度假圣地,都是珊瑚礁的观赏之地。

除了珊瑚礁群,地质历史上还有很多其它造礁生物。太古代和元古代的造礁生物主要为菌藻类(如蓝藻);寒武纪时的造礁生物主要为古杯生物群;早奥陶世的造礁生物以苔藓虫-海绵-瓶筐石-钙藻为主,中-晚奥陶世则过度为生物多样性更高的层孔虫-床板珊瑚-四射珊瑚-苔藓虫群落,而且这一群落组成基本稳定地延续到了志留纪和泥盆纪。水螅类中的Fistu le lla和Pa la eoap lysina则成为整个晚古生代重要的造礁生物,与床板珊瑚、四射珊瑚、苔藓虫等共同形成了生物礁。中生代以后还有牡蛎礁、蛇螺礁、固着蛤礁等昙花一现的礁群落。

在湖北省宜昌市黄花镇的一处采石场,保存着一个外型酷似“蘑菇云”的生物礁。这朵“蘑菇云”是从四亿多年前奥陶纪浅海海底上长成的一个生物点礁,由礁核和礁翼所组成。其中,礁核是礁的主体,是指能够抵抗波浪作用的部分,主要为块状的、非层状的碳酸盐岩体,造礁生物的骨架和泥状碳酸钙颗粒组成。仔细观察后,同学们发现礁核中的造礁生物主要是苔藓虫,伴生有少量的藻类和海绵,空隙中充填着海百合茎、腕足和三叶虫化石碎片。图中的五位同学从左到右,手分别触摸在蘑菇云礁灰岩的各个部位,代表这个精致的小点礁的二维几何形状。左边的林妙琴指着礁的西侧翼,蹲着的欧阳晴指着礁的生长基底,中间的苏祎桐指着礁核正中部位,可惜找不到姚明那么高个的能手触及礁顶;左四的杨子潇手示东侧礁翼开始变薄

的位置,最右侧的王贺点在礁翼末端。礁翼,顾名思义,就是生物礁核部向两侧伸展的部位,是由造礁生物骨架破碎、搬运、再堆积所形成的,礁翼通常具有一定的成层性,并含有大量的生物碎屑。礁核尖灭的地方往往是岩石成层性开始的地方。

让我们将时间定格在奥陶纪,这一切是多么的美妙!在奥陶纪的海洋中,水体清澈而温暖,生活着大量的苔藓虫,单个的苔藓虫只有毫米大,但当成千上万的苔藓虫聚在一起时,它们分泌有机质使得海水中的碳酸钙沉淀在自己的周围,形成群体骨骼,石化后便成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像蘑菇云形状的礁体。虽然它们现在成了石灰岩,灰不溜秋的不起眼,但可以想象,它们在四亿多年前活着的时候会像马尔代夫的珊瑚礁一样绚丽多姿,三叶虫在海底漫游,寻找着自己的小伙伴,海百合固着在礁体上,像一朵朵盛开的百合花,顺着水流的方向欢快的跳动着,腕足“坐在”海底,怡然自得的享受着海洋中的美食……

写到这里,大家是不是都想体验一次时空旅行了呢?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来看一下啊!但愿那个采石场的老板手下留情,没有把那朵从奥陶纪遗留下来的“蘑菇云”炸掉去烧水泥。

美丽的“蘑菇云”

猜你喜欢

蘑菇云大堡礁珊瑚礁
为什么核弹爆炸会出现蘑菇云
终于等到你!ATOLL(珊瑚礁)ST200流媒体播放机、SDA200流媒体播放/功放一体机
大爆炸蘑菇云
红色蘑菇云
珊瑚礁世界的鱼儿
大堡礁
跟踪导练(三)3
大堡礁,小江湖
童年的蘑菇云
太平洋的项链大堡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