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化学中的p-电子云分析法

2014-02-20黄池宝曾启华曾伯平陈晓远易道生

化学教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原子活性密度

黄池宝+曾启华+曾伯平+陈晓远+易道生

摘要:系统阐述了p-电子云分析法的孤单电子分析法、孤对电子分析法及空穴分析法(正电子分析法)三种方式,揭示了p-电子云分析法是开启物质反应及其转化规律的钥匙,是正确掌握有机化学理论体系的有效方法,论述了运用p-电子云分析法来理解与掌握有机化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p-电子云分析法;有机化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1–007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电子云是近代用统计的方法对电子在核外空间分布方式的形象描绘。电子不像宏观物体的运动那样有确定的轨道,不能预言它在某一时刻究竟出现在核外空间的哪个地方,只能知道它在某处出现的机会有多少。为此,就以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几率,即几率密度大小来描述电子在核外的分布状态或运行轨迹。

有机物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电子云状态既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决定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的方向。因此把握物质的电子云状态是开启物质反应及其转化规律的钥匙,是正确掌握有机化学理论体系的有效方法。把握物质的电子云状态,其实就是电子云分析法。

决定物质反应及其转化的电子云主要是p-电子云、π-电子云与大π-电子云,这三种电子云基本上统率了有机化合物反应的内在规律性,只要掌握了它们的分析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地分析理解物质的转化与反应特性。用电子云分析法来理解与掌握有机化学理论体系可以收到高屋建瓴、事半功倍的效果。限于篇幅,本文首次仅就p-电子云分析法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作一系统全面的阐述。

1 p-电子云分析法

p-电子云形状呈哑铃形,三个哑铃形电子云代表三个p轨道,它们在空间中的取向分别是x轴、y轴、z轴的正负方向。每个p轨道最多可容纳两个电子,三个p轨道最多共容纳6个电子。比如碳(C)与氧(O)的2p电子,均有三个相互垂直的伸展方向。p-电子云分析法考察的是p-轨道上的未成键电子云(孤对电子、孤单电子和空穴),仅是通过分析p-轨道上的未成键电子云状态,从而对物质的反应特性作出恰当而准确的判断。未成键电子云的状况分析要从原子的电负性、原子结合环境、原子连接方式等方面入手,深刻剖析,综合考察,最后作出正确判断。

2 p-电子云分析法的三种方式

2.1 一个孤单电子

2.1.1 饱和烃取代形成的p-电子云

一般地,烷烃各碳为氢所饱和,在紫外光、热或催化剂作用下易于发生均裂形成自由基(碳原子处于孤单电子状态)而与卤素发生自由基反应。氢的活泼性顺序:三级氢>二级氢>一级氢。形成游离基容易程度的顺序亦是这样:3°>2°>1°>·CH3,亦即游离基的稳定性顺序(图1)。

其实,活性中间体(CH3)2CH·仲碳上的孤单电子非专属于所在碳原子上,而是通过离域为三个碳原子所共享,孤单电子云伸进七个C-H键的氢原子的s轨道,即与七个氢原子形成分散的部分共价键,这种作用称之为超共轭效应,从而大大降低孤单电子云密度,活性中间体能量显著降低,稳定性大为增强,易生成,则反应主要朝着生成仲卤代烷的方向进行(图2)。活性中间体CH3CH2CH2·伯碳上的孤单电子只是离域在两个碳原子上,只与四个氢原子形成分散的部分共价键,分散程度没上述仲碳上的孤单电子云的大,因而能量较高,不稳定,难生成,相应产物的含量低。

2.1.2 烯烃自由基加成形成的p-电子云

丙烯与溴化氢在光照或过氧化物的作用下生成1-溴丙烷而非2-溴丙烷,是因为游离基反应机理,仲碳自由基较伯碳自由基稳定,仲碳自由基孤单电子云更分散(图3)。

2.1.3 烯烃α-位的自由基取代形成的p-电子云

烯烃α-位的卤代反应亦是自由基历程,因此产物主要是朝着更稳定的活性中间体自由基的方向进行(图4)。仲碳孤单电子与π-电子交盖(p-π共轭)使孤单电子云更分散,密度更低,更稳定,易生成。甲苯的α-位的卤代反应同样如此,形成的α-位自由基的孤单电子与大π-电子交盖(p-π共轭)降低孤单电子云密度,提高α-位自由基的稳定性。

2.2 一对孤对电子

带一对孤对电子的元素总体上分为两类,骨架碳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杂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先讨论骨架碳原子上的孤对电子。

2.2.1 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Carbanion)指的是含有一个连有三个基团,并且带有一对孤对电子的碳的活性中间体。碳负离子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通常是四面体构型,其中孤对电子占一个sp3杂化轨道(图5)。

碳负离子电子云密度相对较高,能量也较高,较不稳定。但是,当接有电负性较强的杂原子或强吸电子基团[O、N、-NO2、-C(=O)-、-CO2R、-SO2-、-CN和-CONR2等],或末端炔烃(也可看作电负性的缘故)时,电子云密度大为降低,稳定性增强[1]。

碳负离子的形成主要有下面五种形式,强碱下末端炔的脱质子作用,醛酮α-氢的电离,β酮酸酯分子中羰基和酯基之间的活性亚甲基,有机金属化合物,迈可尔反应、Claisen缩合和Grignard加成等过程。

碳负离子带负电荷,具有极强的亲核性,可以发生亲核取代、亲核加成反应,亦可发生Steren重排(图6)。限于篇幅,在此不便一一详细阐述。

2.2.2 卡宾

卡宾(Carbene),又称碳烯、碳宾,是含二价碳的电中性化合物。卡宾是由一个碳和其他两个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碳上还有两个自由电子。最简单的卡宾是亚甲基卡宾,亚甲基卡宾很不稳定,从未分离出来,是比碳正离子、自由基更不稳定的活性中间体。其他卡宾可以看作是取代亚甲基卡宾,取代基可以是烷基、芳基、酰基、卤素等。这些卡宾的稳定性顺序排列如下:

H2C:

插入反应是卡宾的一类很重要的反应,主要分为对C-H键的插入、对双键的加成(图7)以及反应物结构的重排。这里卡宾的性质可分为亲核、亲电或兼有以上两者,受取代基的影响很大。例如,若卡宾与给电子取代基相连,则该卡宾的亲电性也会相应降低。卡宾插入C-H键时,在C-H键中插入碳原子,反应的优先顺序一般是:(1)X-H键,X是杂原子;(2)C-H键;(3)C-C键[2]。

p-电子与π-电子交盖(p-π共轭)的典型例子是乙烯基醚(H2C=CH-O-R),氧原子上有两对孤对电子,且相互垂直,因此只有一对孤对电子与双键的π-电子云平行交盖,形成p-π共轭,也就是说,双键不只局限于两个碳原子间,而是在碳-氧键(=CH-O-)间形成了部分的双键,同时原有的碳-碳双键(C=C)被削弱,可表示为H2C…CH…O-R。除此之外,还有炔基醚,与烯基醚的p-π共轭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p-电子与大π-电子交盖(p-π共轭)的典型例子是苯酚与苯胺。在苯酚中氧原子是sp2杂化的,氧的1个被2个电子占据的pz轨道与苯环的6中心6电子大π键发生p-π共轭,形成7中心8电子大π键(图10),导致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偏向于苯环,密度降低,对氢原子的束缚减小,所以氢较易电离显酸性,甚至比水的酸性还强[酸性(C6H5OH)>酸性(H2O)>酸性(ROH)];同时,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显著增加,能量较高,活性增加,易于发生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苯胺中的氮原子是sp3杂化,虽然存在p-π共轭效应,但是不如苯酚中p-π共轭效应好,这也得到了实验数据的佐证。p-π共轭导致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强烈偏向苯环,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大为增加,而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则相应减弱(图11);因此苯环的反应活性增加,甚至室温就能发生一些亲电取代反应,但胺的碱性为之减弱了,不但比脂肪胺的碱性弱,甚至还弱于氨的碱性[碱性(RNH2)>碱性(NH3)>碱性

(C6H5NH2)][4]。

2.3 空穴

所谓空穴就是未驻电子的空轨道,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因此空穴亦可视作正电子,形成的电子云称为正电子云。键的异裂产生正电子,如碳-氢键的异裂形成碳正离子。除了形成碳正离子外,也可形成官能团正离子(如酰基正离子)和杂原子正离子(如磷正离子)。

2.3.1 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是含有正电碳的活性中间体,通常碳为sp2杂化,与三个基团结合,留下一对垂直于平面的p轨道。碳正离子正电子云密度相对较高,能量处于高位,活性较高,易遭亲核试剂的进攻(图12)。其稳定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数量及所接原子的电负性。一般地,若碳正离子所接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则碳正离子的正电子云密度进一步增大,能量更高,更不稳定,且取代基数量增加,稳定性相应降低;反之,则情况恰好相反。对于烃基取代,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3°>2°>1°>+CH3

卤代烃脱去卤原子形成碳正离子,烯烃的亲电加成与芳烃的亲电取代均可产生碳正离子,偶氮正离子脱去N2亦可形成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可以发生诸如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芳基碳正离子的消除反应、单分子消去反应(E1)(图13)、与烯烃加成生成更大的碳正离子、碳正离子重排反应(Wagner-Meerwein重排及Demyanov重排,生成更稳定的碳离子)(图14)。

插入反应是卡宾的一类很重要的反应,主要分为对C-H键的插入、对双键的加成(图7)以及反应物结构的重排。这里卡宾的性质可分为亲核、亲电或兼有以上两者,受取代基的影响很大。例如,若卡宾与给电子取代基相连,则该卡宾的亲电性也会相应降低。卡宾插入C-H键时,在C-H键中插入碳原子,反应的优先顺序一般是:(1)X-H键,X是杂原子;(2)C-H键;(3)C-C键[2]。

p-电子与π-电子交盖(p-π共轭)的典型例子是乙烯基醚(H2C=CH-O-R),氧原子上有两对孤对电子,且相互垂直,因此只有一对孤对电子与双键的π-电子云平行交盖,形成p-π共轭,也就是说,双键不只局限于两个碳原子间,而是在碳-氧键(=CH-O-)间形成了部分的双键,同时原有的碳-碳双键(C=C)被削弱,可表示为H2C…CH…O-R。除此之外,还有炔基醚,与烯基醚的p-π共轭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p-电子与大π-电子交盖(p-π共轭)的典型例子是苯酚与苯胺。在苯酚中氧原子是sp2杂化的,氧的1个被2个电子占据的pz轨道与苯环的6中心6电子大π键发生p-π共轭,形成7中心8电子大π键(图10),导致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偏向于苯环,密度降低,对氢原子的束缚减小,所以氢较易电离显酸性,甚至比水的酸性还强[酸性(C6H5OH)>酸性(H2O)>酸性(ROH)];同时,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显著增加,能量较高,活性增加,易于发生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苯胺中的氮原子是sp3杂化,虽然存在p-π共轭效应,但是不如苯酚中p-π共轭效应好,这也得到了实验数据的佐证。p-π共轭导致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强烈偏向苯环,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大为增加,而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则相应减弱(图11);因此苯环的反应活性增加,甚至室温就能发生一些亲电取代反应,但胺的碱性为之减弱了,不但比脂肪胺的碱性弱,甚至还弱于氨的碱性[碱性(RNH2)>碱性(NH3)>碱性

(C6H5NH2)][4]。

2.3 空穴

所谓空穴就是未驻电子的空轨道,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因此空穴亦可视作正电子,形成的电子云称为正电子云。键的异裂产生正电子,如碳-氢键的异裂形成碳正离子。除了形成碳正离子外,也可形成官能团正离子(如酰基正离子)和杂原子正离子(如磷正离子)。

2.3.1 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是含有正电碳的活性中间体,通常碳为sp2杂化,与三个基团结合,留下一对垂直于平面的p轨道。碳正离子正电子云密度相对较高,能量处于高位,活性较高,易遭亲核试剂的进攻(图12)。其稳定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数量及所接原子的电负性。一般地,若碳正离子所接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则碳正离子的正电子云密度进一步增大,能量更高,更不稳定,且取代基数量增加,稳定性相应降低;反之,则情况恰好相反。对于烃基取代,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3°>2°>1°>+CH3

卤代烃脱去卤原子形成碳正离子,烯烃的亲电加成与芳烃的亲电取代均可产生碳正离子,偶氮正离子脱去N2亦可形成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可以发生诸如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芳基碳正离子的消除反应、单分子消去反应(E1)(图13)、与烯烃加成生成更大的碳正离子、碳正离子重排反应(Wagner-Meerwein重排及Demyanov重排,生成更稳定的碳离子)(图14)。

插入反应是卡宾的一类很重要的反应,主要分为对C-H键的插入、对双键的加成(图7)以及反应物结构的重排。这里卡宾的性质可分为亲核、亲电或兼有以上两者,受取代基的影响很大。例如,若卡宾与给电子取代基相连,则该卡宾的亲电性也会相应降低。卡宾插入C-H键时,在C-H键中插入碳原子,反应的优先顺序一般是:(1)X-H键,X是杂原子;(2)C-H键;(3)C-C键[2]。

p-电子与π-电子交盖(p-π共轭)的典型例子是乙烯基醚(H2C=CH-O-R),氧原子上有两对孤对电子,且相互垂直,因此只有一对孤对电子与双键的π-电子云平行交盖,形成p-π共轭,也就是说,双键不只局限于两个碳原子间,而是在碳-氧键(=CH-O-)间形成了部分的双键,同时原有的碳-碳双键(C=C)被削弱,可表示为H2C…CH…O-R。除此之外,还有炔基醚,与烯基醚的p-π共轭相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p-电子与大π-电子交盖(p-π共轭)的典型例子是苯酚与苯胺。在苯酚中氧原子是sp2杂化的,氧的1个被2个电子占据的pz轨道与苯环的6中心6电子大π键发生p-π共轭,形成7中心8电子大π键(图10),导致氧原子上的电子云偏向于苯环,密度降低,对氢原子的束缚减小,所以氢较易电离显酸性,甚至比水的酸性还强[酸性(C6H5OH)>酸性(H2O)>酸性(ROH)];同时,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显著增加,能量较高,活性增加,易于发生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苯胺中的氮原子是sp3杂化,虽然存在p-π共轭效应,但是不如苯酚中p-π共轭效应好,这也得到了实验数据的佐证。p-π共轭导致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强烈偏向苯环,苯环上电子云密度大为增加,而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则相应减弱(图11);因此苯环的反应活性增加,甚至室温就能发生一些亲电取代反应,但胺的碱性为之减弱了,不但比脂肪胺的碱性弱,甚至还弱于氨的碱性[碱性(RNH2)>碱性(NH3)>碱性

(C6H5NH2)][4]。

2.3 空穴

所谓空穴就是未驻电子的空轨道,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因此空穴亦可视作正电子,形成的电子云称为正电子云。键的异裂产生正电子,如碳-氢键的异裂形成碳正离子。除了形成碳正离子外,也可形成官能团正离子(如酰基正离子)和杂原子正离子(如磷正离子)。

2.3.1 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是含有正电碳的活性中间体,通常碳为sp2杂化,与三个基团结合,留下一对垂直于平面的p轨道。碳正离子正电子云密度相对较高,能量处于高位,活性较高,易遭亲核试剂的进攻(图12)。其稳定性取决于取代基的数量及所接原子的电负性。一般地,若碳正离子所接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则碳正离子的正电子云密度进一步增大,能量更高,更不稳定,且取代基数量增加,稳定性相应降低;反之,则情况恰好相反。对于烃基取代,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3°>2°>1°>+CH3

卤代烃脱去卤原子形成碳正离子,烯烃的亲电加成与芳烃的亲电取代均可产生碳正离子,偶氮正离子脱去N2亦可形成碳正离子。

碳正离子可以发生诸如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芳基碳正离子的消除反应、单分子消去反应(E1)(图13)、与烯烃加成生成更大的碳正离子、碳正离子重排反应(Wagner-Meerwein重排及Demyanov重排,生成更稳定的碳离子)(图14)。

猜你喜欢

原子活性密度
蛋白酶对禾花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原子究竟有多小?
原子可以结合吗?
带你认识原子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牛奶也有“死”和“活”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