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4-02-20廖欣
廖欣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西区医院,江苏仪征 211900
丹参川芎嗪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廖欣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西区医院,江苏仪征 211900
目的研究分析丹参川芎嗪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4年8月在该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糖、降压以及扩张冠状动脉的方法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静滴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心电图、血脂以及hs-CRP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69.7%),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丹参川芎嗪;糖尿病;冠心病;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内分泌疾病,以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脂血症、高血压、高粘滞血症是引起心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基础,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期带来巨大的影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该院2010年5月—2014年8月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住院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男女年龄均在44~75岁之间,平均(61.8±8.9)岁,糖尿病病程均在1~24年之间;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6例,男女年龄均在45~77岁之间,平均(62.3±9.2)岁,糖尿病病程均在10个月~24年之间。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血糖、血压、症状等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均符合WHO1999年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11.1 mmol/L。冠心病诊断标准参照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1]:典型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改变、心肌酶谱变化而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或陈旧性心肌梗死;运动试验证实有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50%,并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或典型心绞痛发作史。以上具备1条可诊断。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控制空腹时的血糖指标保持在6~8 mmol/L之间,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丹参川芎嗪静滴,具体用法用量:将10 mL丹参川芎嗪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1个疗程为12 d。
1.3 观察指标及血脂、C反应蛋白检测
每天观察并检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指标,详细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血清血脂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血清血脂指标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检测均于空腹12 h,次日清晨抽取静脉血3 mL,待血液凝固后及时分离血清检测。
1.4 疗效评定标准
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3种。心电图疗效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倒置T波转为直立,或运动平板试验由阳性转为阴性;有效:静息心电图显示缺血性ST段治疗后恢复≥0.05 mV,但<0.1 mV,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50%,或运动平板试验下移的ST段回升≥0.1 mV,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改善;无效:未到达上述指标。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组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通过(%)代表计数数据,通过χ2检验组间对比。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经过常规治疗后,对照组33例患者中显效6例,占比18.2%,有效17例,占比51.5%,无效10例,占比30.3%,总有效率为69.7%;观察组33例患者中,显效15例,占比45.5%,有效16例,占比48.5%,无效2例,占比6.0%,总有效率为94.0%。从显示的数据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n(%)]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及hs-CRP的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均有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但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降血脂、hs-CRP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表3。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P>0.05。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比较(±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P<0.05。
组别TC TG LDL-c HDL-cHs-CRP观察组对照组4.23±0.95 5.94±0.92<0.01 1.42±0.94 1.97±0.97<0.05 3.82±0.97 4.42±1.23<0.05 1.20±0.51 1.03±0.65>0.05 3.26±1.29 3.97±1.12<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形成血栓或破裂出血导致心脏缺血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重残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所有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中,死亡人数达到总人数的50%左右[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并不是突发性疾病,初期还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很多患者由于未能及时发现疾病的存在,而导致延误了疾病的治疗时机。糖尿病常合并血脂代谢紊乱,同时可以出现血液流变学改变,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量增高,导致组织缺氧,影响心肌组织代谢,临床发生心绞痛,严重者发生心肌梗死。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标志,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水平显著升高。故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中首先需要尽快降低血脂、抗凝、改善血液流变学及组织缺氧状态。有效降低血脂不仅可以降低粥样物质在斑块中的比例,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而且可以恢复内皮功能,减少泡沫细胞形成,使胶原组织成熟,纤维帽更加稳固,另外升高HDL-C可增加TC的转运,减少TC在血管内的浸润。丹参川芎嗪的主要成分为丹参素和盐酸川芎嗪,药理研究表明,丹参素可降低全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纤溶酶系统,增加红细胞膜的机械强度,减少红细胞的破坏,改善血液流变性、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调解血液的粘滞度,改善全身各脏器的微循环障碍,同时丹参素有利于保护血管内皮,减少白细胞的黏附,发挥抗血栓形成的作用[3];川芎嗪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并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同时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黏度,加速红细胞流速,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降低全血粘滞度,降血脂等作用,从而提高心肌细胞组织耐缺氧能力等,对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4]。综上研究表明,将丹参川芎嗪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当中,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明显的效果:①抗血小板聚集;②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液的粘稠度;③改善心肌缺血;④保护心肌细胞缺血性损害。总之,丹参川芎嗪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中,效果迅速、疗效明显,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
[1]陈国伟,陈灏珠.心血管病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20.
[2]徐波,张瑛.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3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24-25.
[3]袁恒杰.丹参素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 (5):604-605.
[4]赵玉清.磷酸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药理毒理研究综述[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80.
R587.1;R541.4
A
1672-4062(2014)11(b)-0005-02
2014-08-18)
廖欣(1975.8-),女,重庆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