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帕司他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2014-02-20宋月秋
宋月秋
江苏泰州姜堰太宇医院,江苏泰州 225500
依帕司他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宋月秋
江苏泰州姜堰太宇医院,江苏泰州 225500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在该科住院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糖尿病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测定患者R-R间期变异系数(CVR-R)和QTC值评价对心血管自主神经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治疗组CVR-R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糖尿病神经病变;依帕司他;醛糖还原酶
依帕司他(epalrestat)是一种特异作用于多元醇通路的药物,能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病因进行有效治疗,为探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该科在2011年8月—2013年9月,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住院的患者共80例,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6.3~74.2岁,平均年龄为(59.6±18.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DM诊断标准,均为2型DM且同时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饮食及口服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依帕司他(批号:981201),50mg/次,3次/d。疗程为2个月。
1.3 统计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NCV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SN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可见不同程度改善,但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只有胫后神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NCV变化比较[n=80,(±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NCV变化比较[n=80,(±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神经41.1±8.3 43.3±10.1 35.2±8.9 34.9±10.6 42.7±7.7 44.6±11.3(41.6±9.1)* 35.5±9.8 41.3±8.8 43.3±8.0 39.2±8.7 33.3±7.3(44.5±10.0)*#(45.3±7.8)*#(42.9±7.4)*#(35.0±8.5)*#
2.2 两组治疗前后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依帕司他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CVR-R无明显差异,QTC亦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依帕司他组和对照组QTc虽无明显差异,但依帕司他组CVR-R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依帕司他长期给药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有肯定的疗效。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对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CVR-R(%)QTC(ms)2.02±1.64 410.7±20.4 1.88±0.75 419.2±20.6 1.95±0.91 412.3±18.3(2.35±1.08)*#415.5±17.0
3 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除了糖代谢紊乱基础上多因素共同作用外,多元醇旁路的激活被普遍认为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过多的葡萄糖被醛糖还原酶催化产生山梨醇和果糖,使二者大量沉积于周围神经导致其水肿,脱髓鞘和坏死,从而引起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一般较早累及感觉神经,出现肢体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等。大量的研究院表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降低神经细胞内山梨醇水平,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形态学异常[2]。目前国外已上市和正在进行临床实验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包括托瑞司他、唑泊司他、依帕司他、非达司他等。该研究采用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及改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且依帕司他长期给药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有肯定的疗效。这与以往国外的报道相似。GOTO等研究了19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安慰剂对照双盲试验研究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依帕司他每日剂量为150mg,持续12周,结果发现依帕司他组上肢和下肢自发疼痛消失率明显增高,依帕司他组腓神经MNCV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依帕司他组振动觉阂值和自主神经功能也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晚近HOTTA等组织了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评估依帕司他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长期疗效,结果表明依帕司他治疗组麻木、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国外研究表明依帕司他除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治疗作用外,对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也有作用,尤其对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和胃肠神经病变的治疗也有作用,这与该研究一致。综上依帕司他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安全、有效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Lee J,Lee HI,Seo KI,Cho HW,et al.Effects of ursolic acid on glucose metabolism,the polyol pathway and dyslipidemia in non-obese type 2 diabetic mice[J].Indian JExp Biol,2014,52(7):683-691.
[2]Hosseini A,Abdollahi M.Diabetic neuropathy and oxidative stress: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J].Oxid Med Cell Longev.2013,2013:168039.
R 587.2
:A
:1672-4062(2014)11(a)-0024-01
2014-07-26)
宋月秋(1974-),女,江苏姜堰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普内科临床(以心内科为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