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性格论”质疑
2014-02-20裘伟廷
文- 裘伟廷
一家韩国网站的全国调查显示:B型血的男子被认为是最差的谈恋爱对象,40%的女性表示,她们不会嫁给B型血的男子。那么,血型真的能决定性格吗?
血型与性格的关系多年来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尤其在日本和韩国,“血型性格论”已深入人心,从谈恋爱到找工作,大家都会先用血型进行衡量。
2005年,韩国拍摄的电影《我的B型血男友》放映后引发轰动效应,票房收入长盛不衰。电影中,自私任性的B型血的永斌和细心谨慎的A型血的夏美开始了一场“恋爱冒险记”。最终,他们的爱情之旅因永斌性格上的缺陷而以失败告终。电影放映后,血型在韩国成为择偶新标准,许多韩国女子对B型血男子避而远之。据一家韩国网站的全国调查显示:B型血男子被认为是最差的谈恋爱对象,40%的女性表示,她们不会嫁给B型血男子。
“血型决定性格”的观点在我国也相当流行。北京某公司曾以百万年薪招聘销售总监和国内、国际市场的销售经理,应聘者的条件为:高学历、有出类拔萃的管理开拓能力、血型为O型或B型。杭州有两家金融公司招聘高级主管,也有一个条件是血型必须是O型或B型。据说,O型血或B型血的人性格稳定,具有亲和力,这正是高级管理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西方人对血型论则十分漠然,很多人甚至不关心自己的血型是什么。
那么,血型真的能决定性格吗?
同一血型,性格相同?
人的血型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在1902年发现的。他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4种基本类型。此外,还有几十种亚型。据统计,全世界人口中,O型血占44%,B型血占40%,A型血占11%,AB型血仅占5%。
早在1927年,日本学者古川竹二就提出了“血型性格学”。他根据血型将人的气质划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4种,并提出“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同一血型,具有共同性格”的论断。
古川竹二对1245名对象进行调查,发现血型和性格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关系:A型人性情温和,老实稳妥,多疑虑,怕羞,顺从,常懊丧追悔,依靠人而寡断,感情易冲动;B型人的思路和感觉灵敏,不怕羞,不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影响,擅长社交,多言,好管闲事;AB的人兼有A型和B型的特征,外表是A型,内里是B型;O型人志向坚强,好胜霸道,不听指挥,爱支使别人,但有胆识,不愿吃亏。
其后,又有许多科学家进行了血型与性格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1964年12月,美国学术刊物《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以头版刊登了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撰写的论文《血液群体与性格之关连》。他们对568名意大利人或意大利裔美国人,用16项性格指标进行测定,发现其中有一项(温顺-坚强)与血型显著相关,B型血的人比A型血和O型血的人温顺。
1980年,美国心理学家斯万等人在《人类季刊》上发表论文,他们对密西西比州的547名儿童进行调查后,在性格指标中只发现一项与血型有关,即紧张程度:AB型血的人最容易紧张,其次是O型血的人,最后是A型和B型血的人。
1989年,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发布了针对美国中西部地区人的调查结果,他们测定了4项性格指标:“外向型-内向型”、“感性型-直觉型”、“思考型-感觉型”、“洞察型-判断型”。调查结论是“血型和性格无关”,彻底推翻了自己1964年提出的研究结果。
目前西方许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血型与性格的关系,但尚无一个明确的定论。而亚洲某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的许多民众,对“血型性格论”深信不疑,其影响已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日本甚至将其运用在足球场上,研究者认为A型血的人保守沉稳,适合后卫或防守型中场的位置;B型血的人虽缺乏耐力,但爆发力强,适宜放在攻击线上;O型血的人耐力强,提速差,是打持久战的典型人选;AB型血的人拥有A型血的人及B型血的人的特质,能将力量与技术完美地结合,最适合成为中场指挥官。
红细胞
O型血:危险的万能血
由于O型血可以给其他血型的人输血,人们往往将其称为“万能血”。
O型血之所以能给A、B、AB型血的人输血,是因为O型血的红细胞上既没有A抗原又没有B抗原,在给其他血型的人输入少量O型血后,O型血的红细胞不与受血者血清中的抗A或抗B抗体结合,因而输入的红细胞不会受到破坏。
但是,O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因此O型血输入其他血型人的体内后,有可能会与受血者血液中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继而产生溶血。如果输入的O型血量较大,且受血者血清中所含抗A和抗B抗体浓度很高时,还会引发严重的输血反应。因此,专家把O型血称为“危险的万能血”,并建议输血时最好输同血型的血。
(来源:本刊资料室)
血型文化导致“自我实现”
事实上,不少心理学家都研究过血型和性格的关系,大多数人的结论是:二者没有关联,或仅有微弱关联;即使是这种微弱关联,也被认为是试验对象受血型文化影响导致的“自我实现”──相信自己所属血型应该有什么样的性格,不知不觉以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因此,主流学术界倾向于否定血型与性格之间的联系。一些介绍“血型性格学”的论文或书籍,虽然列出血型与性格相关的统计结果,但得不到学术界的承认。原因在于基础研究工作及资料积累不充分,同一种性格或行为特征未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环境下进行研究,没有足够的结果以相互印证。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血型从来就没有优劣之分。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血型性格学”违背了已知的生物学知识。血型是由血液中细胞表面的抗原决定的,而抗原又是由基因决定的。20世纪下半叶,许多科学家致力于对基因与性格的研究,大都认为,基因对于后天形成的性格、品质等方面有着重大影响,但后天的影响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且,影响性格的遗传因素极其复杂,涉及到众多基因的相互作用。
此外,血型决定性格的学说完全否定了社会、环境等后天因素对性格的影响。如果血型真能决定性格,那么,朋友之间就不再是性情相投,而是血型相合;职业不再是兴趣、特长所向,而是血型所示……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哪家研究机构能拿出权威的统计数据,证明血型与人的性格存在直接联系。
血型源于先天遗传,如果能决定性格的话,那说明性格就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研究发现,人的性格只有30%~40%与遗传有关,而60%~70%与后天的学习、环境的影响有关。也就是说,性格更多由后天因素决定。如将一对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下抚养,虽然这俩人的血型相同,但长大后俩人的性格往往有显著差异。
但正如同目前没有充分证据支持血型性格论一样,我们也无法彻底否定血型与性格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因此从血型上探索人类性格的秘密,仍然是科学家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