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的学习环境也可能是在公交车上
2014-02-19沈万臻
沈万臻
学习没有捷径,努力却有方法。
在飞机上看书的孩子
一个人学习的时候处于最佳学习环境很重要,什么是最佳环境呢?最佳学习环境肯定不是家里整天有撮麻将的声音。最佳学习环境就是一旦进入这种环境中就能快速地学习,心情愉快,大脑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学得快,记得牢。
每个人的最佳环境是不一样的。
时时处处能成为最佳环境的人相当少,但是有的人,可以把一些别人认定无法学习的情境可以“变成”最佳环境。
我的一个同学是广东人,他的孩子毛毛是学习上的尖子生,很懂事,有礼貌,也怪不得考试全省第一,毛毛可以把任何情境都当成学习的好地方。一次他爸爸带他参加同学聚会,他在飞机上学习,到了旅馆里还在做题。遇到难的,每个喜欢毛毛的、他爸爸的同学都爱给他讲题。白天出去玩的时候,他玩得很痛快,笑声不断,还很会照顾比他小的弟弟妹妹。
吃饭的时候,毛毛早早吃完,大人们还在聊天,他已经拿出一本书来看,还对自己说:“这时候有好书看,真快乐。”看他如此爱看书、爱学习,他返程时好多阿姨叔叔给他买了名著。幸运的人不断地将自己置于幸运的情境,他们告诉别人他们愿意接受帮助。
一个孩子每天都学习8个小时,如果哪天没有学习到8个小时,就好像感觉有一件重要的事没有做,不能安然入睡,感觉浑身不自在。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如果天天无所事事,看着别人忙碌,可能是最大的惩罚。
随时带着书,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大部分人读书有过醍醐灌顶的感觉,这就是读书最大的吸引力。在随时带着书的时候,有时沉浸在“知道”、“明白了”带来的快乐和思考带来的豁然开朗之中。只要读书读到一定程度,时时处处想读书,每时每刻都是读书的最佳环境。当然做任何事都一样,直到一个人做事做得相当好,才能体味其中的乐趣。
刚开始,随身带着一本书出门,可能觉得有点麻烦,不方便,时间长了,出去若不带本书,好像缺了什么东西。
带着书会招来一些风言风语:“用得着这么用功吗?可千万别学成了书呆子啊。”面对这样的说法,要有更高品质的想法置换,别人想要的和自己想要的不一样。
“会读书的人是快乐的人,会读书的人心智更成熟”,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益。正面的观点滋养孩子。
制作“弱点卡”,利用零碎时间复习
朱欣怡中考时全市第一,到了高中,她更是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坐车回家的路上,她拿出自己制作的一些卡片,即使时间很短,全都利用起来学习。她还自己制作弱点卡——她在错过的地方,复习上好几次,直到不再是弱点。时间利用上了,就能积少成多。
欣怡把公式记在卡片上,如果50遍记不住,那就背上100遍。有记100遍的劲头,基本上什么也都记住了。她觉得零碎时间是最佳的学习时间,拿出来记一遍又一遍,反正这是一般人容易忽视的时间,学习起来也不用着急,也不用担心东担心西,不用怀疑自己记忆力不行。
欣怡在学会一些知识时,她感觉自己有能力记住,无论用多长时间,当她有了这个决心,困难在她面前也就变小了。
学习任何一门功课,需要的是绝对的时间,也就是说必须有足够的绝对时间。每天学习一会要比一周学习几个小时有用。
我们大多数人耗费大量的精力怀疑自己的能力:我们怀疑自己写好文章的能力、在公众场合讲话的能力、提出新办法或解决措施的能力、克服一个障碍的能力。一切疑虑都是精力的浪费。
在家学累了就去公园学一会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交换学习地点也是一种休息。有的在家里、书房里看书看不进去,就到公园里看书,有时繁华的闹市区反而能够静下心来看一些东西。有的人在公交车听录音,记定理和公式,回忆难题的每一个解题步骤。
等待的时间、排队的时间、旅游的时候的间隙时间,把所有别人感到无聊的时候用来学习、随身带着书,这样既不感到累,反而感到充实。
交一些爱学习的朋友。在这样的环境里,对于别人的努力,既羡慕又欣赏,还有点嫉妒。嫉妒不是坏事,有嫉妒是因为有比较,有比较才会有激荡,学习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有人常常会好奇,一个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努力学习的孩子,其实就是彼此激荡的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