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的赞扬与批评

2014-02-19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子贡鲁国现行

孔子的学生子路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上来。小孩的父亲很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当时一头牛的价格昂贵,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学生子贡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却没有去官府报账,人们夸赞他品格高尚。孔子听到这件事后,不但不为自己的学生受到称赞而高兴,反而很生气,严厉地批评学生,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账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看见。

(《吕氏春秋·察微》)

[品 读]

一、明代袁了凡先生在论述这两件事情的好坏时说:“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他肯定了“善”的标准,不在“现行、一时和一身”上,而在“流弊、久远和天下”。这和孔子的思想一致,即并不以是否收受奖赏和个人的无偿付出而是以其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为标准去评价。

二、古人云:“义与利,人之所良友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义”和“利”并不矛盾,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只不过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是要“名”就不能要“利”,“做了好事不能留姓名”。因此,人们才会评价子路受牛“贪心”,子贡不报账“品格高尚”。

三、鲁迅说:“道德这事,必须普遍,人人应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两利,才有存在的价值。”道德并不意味着一味地奉献。子路的做法没有错,他告诉人们,做了好事是可以接受奖赏的,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这种做法可以调动人们做好事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子贡则错在只为人们树立了道德的高标,而在贫穷的鲁国社会,人们只能仰望这样的道德,却无力效仿。

四、“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小孩子的父亲因为子路救了他的孩子而报之以“一头牛”,是感恩的表现。感恩必须是自愿的,而且应该是能力所及范围之内的。这样的感恩当成为社会的一种美德。

[适 用 话 题] 善与恶;义利之辨;道德与法律;施恩与受恩。

猜你喜欢

子贡鲁国现行
子贡如何花钱
不知不识
Being Humble Enough to Consult One’s Inferiors不耻下问
柳季与岑鼎
真假岑鼎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被抓了现行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现行有效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名录(2015年)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