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城市如何系住都市村庄的乡愁

2014-02-19郭林涛

决策探索 2014年1期
关键词:蜗居人想房租

郭林涛

说起“都市村庄”,一般人都会爱恨交集。爱,是因它曾经是我们这些背井离乡、草根一族的落脚地,“青春曾在这儿安放”。恨,是因它的脏、乱、差,以及从自身蜗居状态给内心带来的卑微感受。但当有一天突然得知曾蜗居的那个都市村庄要拆迁了,当曾经的爱与恨都成过往时,心里竟然掠过一阵阵酸楚。不由得开始怀念起楼下的炝锅面,怀念那里的烧饼铺,怀念那里风生水起的艰难岁月,还有那里的一切……这时,忽然发现,其实都市村庄跟儿时的乡村一样也是有文化、有乡愁的。

数十年来,由于都市村庄房租便宜,几乎成了外来务工人员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廉价存身之地,可以说是穷人和无房人的天堂,跟出生地一样重要,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尽管这个临时的“家”从不曾真正属于过自己,但它却是人生的起点地、中转站,是大多数外乡人在郑州这个大都市落脚的第一站,更是梦想开始的地方,一拨又一拨的人从这里开始奋斗、赚钱、立足、立业、安家。都市村庄,虽不美,但他们依然需要。如今,随着郑州 “三化两型”城市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快速推进,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再次提速,都市村庄拆迁在所难免,是大势所趋。据悉,郑州市建成区内228个城中村(自然村)已有119个获批改造,剩余村(组)除特色村予以保留外,3年内也将全部启动改造。

挑战与机遇并存,村变城,村民变市民,不会一蹴而就。城中村一定程度上说早已成为钱锺书的《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有人欢喜有人忧。对“城内”的房主来说,都市村庄拆迁后,有大笔拆迁补助,所失有限,面临的只是短暂的生活方式转变问题,不再以收房租为生,继而重新择业。对“城外”大量的租房客来说,他们面临的是房租的上涨或者搬到离城市更远的郊区。他们最无辜,也最无奈,他们将去何处租赁房子?城市还有他们的容身场所吗?这些都是政府应该考虑的问题。

改造城中村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无论“城外”的人或“城内”的人其实都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适应。政府也应该做好政府的职责,充分认识城中村改造的复杂和多样性,把顶层设计放在突出位置,加强规划引领,突出产业支撑、完善相关政策。尤其要考虑外来人员的生存状况,采取某种方式给他们保留生存空间。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他们一处栖身之地。

一个好的都市村庄,可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可以是一种文化,一脉传承。譬如台湾的台北华山1914创意文化园区和北京798艺术区,都实现了由废弃工厂到人文与自然融合的华美转身。工厂可以改造,都市村庄同样也可以做到,但不能一味全盘拆迁,更不能把村庄变为废墟后再改造。该拆迁的一定拆迁,该保留的一定要保留,把共性的东西个性化,让都市村庄的乡愁能在现代化城市里延续,让承载了太多郑州外来人梦想的都市村庄,继续梦想下去。

猜你喜欢

蜗居人想房租
跳槽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孤岛
买不如租
提前交房租
蜗居中“淘金”
不要蜗居我们的蜗居
蜗居
鸡同鸭讲闹笑话
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