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观察
2014-02-19花仕德
花仕德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加的影响。 方法 对本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应用静脉营养与否分为静脉营养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体重增加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静脉营养组存活率为92.00%,对照组存活率为70.00%;静脉营养组体重增长为(225.37±16.32) g,对照组体重增长为(120.68±20.58) g;静脉营养组平均热量摄入量为(85.43±25.68) kcal/(kg·d),对照组平均热量摄入量为(67.76±22.71) kcal/(kg·d);上述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营养组患儿未发生静脉炎、高血糖、胆汁淤积、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结论 静脉营养能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更快更早地增长体重,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不良反应少,对早产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静脉营养;早产儿;体重增长
[中图分类号] R4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064-03
早产儿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发育不完善,因此在出生后往往生存能力比较低,生长较为迟缓,并且对日后体格的发育和智力均有一定影响。因此目前医务人员越来越重视研究早产儿早期营养摄入与其日后生长发育的关系。关于早产低体重儿和极低体重儿早期应用静脉营养,已经在临床达成共识[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2013年6月入住本院新生儿病区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60例,其中采用静脉营养治疗100例,设为静脉营养组,男49例,女51例,胎龄28~37周,体重1020~2480 g,出生日龄1 h~6 d;100例患儿中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3例,早产儿硬肿症16例,贫血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败血症4例,新生儿气胸3例。传统营养治疗60例,设为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胎龄27~38周,体重1025~2485 g,出生日龄1 h~6 d;60例患儿中合并硬肿症11例,贫血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败血症2例,新生儿气胸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体重、出生日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静脉营养指征
早产低体重儿及极低体重儿在第3天仍不能进乳,或者虽然在第5天能进乳,但是摄取的热量仍达不到需求。所有患儿均无静脉营养的禁忌证。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葡萄糖液体补充总热量。
1.3.2 静脉营养组治疗方法 静脉营养组患儿采用静脉营养治疗,在出生后2~3 d开始根据患儿体重、日龄、生化检查结果、病情的需要量,计算静脉营养液的量及各成分的比例,用微量泵采用“全合一”经外周静脉24 h匀速持续输入。葡萄糖摄入:从3~5 mg/(kg·min)开始,每日增加2 mg/(kg·min)。氨基酸摄入:小儿专用氨基酸,出生后及早开始输注,起始剂量为1.5~2 g/(kg·d),按0.5 g/(kg·d)增加,总量达3.0 g/(kg·d)。脂肪乳摄入:20%浓度脂肪乳,生后24 h后开始,起始剂量为0.5~1.0 g/(kg·d),按每日0.5~1.0 g/kg递增,总量2.5~3.0 g/(kg·d),应在24 h内均匀输入。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生化常规、血常规、血气、体重、头围、身长等变化。于出生后1 h内及每天早晨进食前称取每位患儿的裸重,计算每日摄入的热量。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存活、死亡、放弃治疗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存活情况的比较
静脉营养组100例中存活率为92.00%,死亡率为5.00%,死亡的患者全部是因为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导致的,并非为静脉营养的相关并发症引起的。对照组60例中存活率为70.00%,死亡率为16.67%。两组存活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的比较
静脉营养组体重平均每日增长量及平均总体重增长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早产儿热量摄入的比较
平均热量摄入量静脉营养组为(85.43±25.68) kcal/(kg·d),对照组为(67.76±22.71) kcal/(kg·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早产儿并发症的比较
在静脉营养过程中检测静脉营养组患儿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胆红素等,均没有发现因使用静脉营养而产生的相关性肝肾功能损害、血糖升高、血脂升高、电解质的紊乱、胆汁淤积以及由此引起的死亡,静脉炎发生率也未增加。
3 讨论
早产低体重儿的存活率随着产科医学技术和新生儿监护、抢救水平的不断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目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对于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和促进新生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重视早产儿早期的营养供给[2-3],可以防止早产儿营养不良以及生长发育落后。怎样选择合适的营养方式,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问题。
静脉营养是指机体不能通过胃肠摄取食物营养时,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的方法,又称肠外营养。用静脉营养提供足够营养,维持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早期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具有良好的效果[3]。保证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的能量需要,是新生儿治疗和营养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同时也是维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命的基本措施[4-5]。
临床很多研究资料表明,静脉营养可通过准确计算早产儿所需营养精细控制早产儿摄入全面系统的营养元素,为早产儿发育提供保障[6-7]。本研究中,静脉营养组患儿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较低,说明静脉营养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由结果可以看出,静脉营养组患儿的体重增加值大于对照组,热量摄入量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静脉营养能够为早产儿患儿提供足够的营养需求,增加早产儿的体重,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机体康复和缩短疗程,具有有力作用。对正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出生的早产儿,可以促进其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提高危重患儿的治愈率和远期的生存质量。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湛月娥,王丹,马恒颢,等.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疗法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3,16(6):470-471.
[2] de Boo HA,Harding JE.Protein metabolism in preterm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7,92(4):F315-319.
[3] 白雪梅,刘正娟,李述君,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两种静脉营养方式的对比研究[J].中华当代儿科杂志,2005, 7(4):327.
[4] 邵新环,陈月芝,周金莉,等.早产儿静脉营养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3):255-258.
[5] 杨丽娟,田兆方,赵赛,等.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9):829-832.
[6] 张德利.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52-2353.
[7] 白雪梅,刘正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供给[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4):200-202.
(收稿日期:2013-09-06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加的影响。 方法 对本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应用静脉营养与否分为静脉营养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体重增加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静脉营养组存活率为92.00%,对照组存活率为70.00%;静脉营养组体重增长为(225.37±16.32) g,对照组体重增长为(120.68±20.58) g;静脉营养组平均热量摄入量为(85.43±25.68) kcal/(kg·d),对照组平均热量摄入量为(67.76±22.71) kcal/(kg·d);上述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营养组患儿未发生静脉炎、高血糖、胆汁淤积、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结论 静脉营养能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更快更早地增长体重,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不良反应少,对早产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静脉营养;早产儿;体重增长
[中图分类号] R4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064-03
早产儿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发育不完善,因此在出生后往往生存能力比较低,生长较为迟缓,并且对日后体格的发育和智力均有一定影响。因此目前医务人员越来越重视研究早产儿早期营养摄入与其日后生长发育的关系。关于早产低体重儿和极低体重儿早期应用静脉营养,已经在临床达成共识[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2013年6月入住本院新生儿病区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60例,其中采用静脉营养治疗100例,设为静脉营养组,男49例,女51例,胎龄28~37周,体重1020~2480 g,出生日龄1 h~6 d;100例患儿中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3例,早产儿硬肿症16例,贫血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败血症4例,新生儿气胸3例。传统营养治疗60例,设为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胎龄27~38周,体重1025~2485 g,出生日龄1 h~6 d;60例患儿中合并硬肿症11例,贫血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败血症2例,新生儿气胸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体重、出生日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静脉营养指征
早产低体重儿及极低体重儿在第3天仍不能进乳,或者虽然在第5天能进乳,但是摄取的热量仍达不到需求。所有患儿均无静脉营养的禁忌证。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葡萄糖液体补充总热量。
1.3.2 静脉营养组治疗方法 静脉营养组患儿采用静脉营养治疗,在出生后2~3 d开始根据患儿体重、日龄、生化检查结果、病情的需要量,计算静脉营养液的量及各成分的比例,用微量泵采用“全合一”经外周静脉24 h匀速持续输入。葡萄糖摄入:从3~5 mg/(kg·min)开始,每日增加2 mg/(kg·min)。氨基酸摄入:小儿专用氨基酸,出生后及早开始输注,起始剂量为1.5~2 g/(kg·d),按0.5 g/(kg·d)增加,总量达3.0 g/(kg·d)。脂肪乳摄入:20%浓度脂肪乳,生后24 h后开始,起始剂量为0.5~1.0 g/(kg·d),按每日0.5~1.0 g/kg递增,总量2.5~3.0 g/(kg·d),应在24 h内均匀输入。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生化常规、血常规、血气、体重、头围、身长等变化。于出生后1 h内及每天早晨进食前称取每位患儿的裸重,计算每日摄入的热量。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存活、死亡、放弃治疗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存活情况的比较
静脉营养组100例中存活率为92.00%,死亡率为5.00%,死亡的患者全部是因为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导致的,并非为静脉营养的相关并发症引起的。对照组60例中存活率为70.00%,死亡率为16.67%。两组存活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的比较
静脉营养组体重平均每日增长量及平均总体重增长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早产儿热量摄入的比较
平均热量摄入量静脉营养组为(85.43±25.68) kcal/(kg·d),对照组为(67.76±22.71) kcal/(kg·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早产儿并发症的比较
在静脉营养过程中检测静脉营养组患儿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胆红素等,均没有发现因使用静脉营养而产生的相关性肝肾功能损害、血糖升高、血脂升高、电解质的紊乱、胆汁淤积以及由此引起的死亡,静脉炎发生率也未增加。
3 讨论
早产低体重儿的存活率随着产科医学技术和新生儿监护、抢救水平的不断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目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对于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和促进新生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重视早产儿早期的营养供给[2-3],可以防止早产儿营养不良以及生长发育落后。怎样选择合适的营养方式,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问题。
静脉营养是指机体不能通过胃肠摄取食物营养时,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的方法,又称肠外营养。用静脉营养提供足够营养,维持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早期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具有良好的效果[3]。保证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的能量需要,是新生儿治疗和营养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同时也是维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命的基本措施[4-5]。
临床很多研究资料表明,静脉营养可通过准确计算早产儿所需营养精细控制早产儿摄入全面系统的营养元素,为早产儿发育提供保障[6-7]。本研究中,静脉营养组患儿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较低,说明静脉营养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由结果可以看出,静脉营养组患儿的体重增加值大于对照组,热量摄入量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静脉营养能够为早产儿患儿提供足够的营养需求,增加早产儿的体重,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机体康复和缩短疗程,具有有力作用。对正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出生的早产儿,可以促进其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提高危重患儿的治愈率和远期的生存质量。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湛月娥,王丹,马恒颢,等.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疗法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3,16(6):470-471.
[2] de Boo HA,Harding JE.Protein metabolism in preterm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7,92(4):F315-319.
[3] 白雪梅,刘正娟,李述君,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两种静脉营养方式的对比研究[J].中华当代儿科杂志,2005, 7(4):327.
[4] 邵新环,陈月芝,周金莉,等.早产儿静脉营养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3):255-258.
[5] 杨丽娟,田兆方,赵赛,等.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9):829-832.
[6] 张德利.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52-2353.
[7] 白雪梅,刘正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供给[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4):200-202.
(收稿日期:2013-09-06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加的影响。 方法 对本院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应用静脉营养与否分为静脉营养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体重增加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静脉营养组存活率为92.00%,对照组存活率为70.00%;静脉营养组体重增长为(225.37±16.32) g,对照组体重增长为(120.68±20.58) g;静脉营养组平均热量摄入量为(85.43±25.68) kcal/(kg·d),对照组平均热量摄入量为(67.76±22.71) kcal/(kg·d);上述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营养组患儿未发生静脉炎、高血糖、胆汁淤积、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结论 静脉营养能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更快更早地增长体重,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不良反应少,对早产儿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静脉营养;早产儿;体重增长
[中图分类号] R4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064-03
早产儿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发育不完善,因此在出生后往往生存能力比较低,生长较为迟缓,并且对日后体格的发育和智力均有一定影响。因此目前医务人员越来越重视研究早产儿早期营养摄入与其日后生长发育的关系。关于早产低体重儿和极低体重儿早期应用静脉营养,已经在临床达成共识[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加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4月~2013年6月入住本院新生儿病区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60例,其中采用静脉营养治疗100例,设为静脉营养组,男49例,女51例,胎龄28~37周,体重1020~2480 g,出生日龄1 h~6 d;100例患儿中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3例,早产儿硬肿症16例,贫血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败血症4例,新生儿气胸3例。传统营养治疗60例,设为对照组,男29例,女31例,胎龄27~38周,体重1025~2485 g,出生日龄1 h~6 d;60例患儿中合并硬肿症11例,贫血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败血症2例,新生儿气胸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体重、出生日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静脉营养指征
早产低体重儿及极低体重儿在第3天仍不能进乳,或者虽然在第5天能进乳,但是摄取的热量仍达不到需求。所有患儿均无静脉营养的禁忌证。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口服葡萄糖液体补充总热量。
1.3.2 静脉营养组治疗方法 静脉营养组患儿采用静脉营养治疗,在出生后2~3 d开始根据患儿体重、日龄、生化检查结果、病情的需要量,计算静脉营养液的量及各成分的比例,用微量泵采用“全合一”经外周静脉24 h匀速持续输入。葡萄糖摄入:从3~5 mg/(kg·min)开始,每日增加2 mg/(kg·min)。氨基酸摄入:小儿专用氨基酸,出生后及早开始输注,起始剂量为1.5~2 g/(kg·d),按0.5 g/(kg·d)增加,总量达3.0 g/(kg·d)。脂肪乳摄入:20%浓度脂肪乳,生后24 h后开始,起始剂量为0.5~1.0 g/(kg·d),按每日0.5~1.0 g/kg递增,总量2.5~3.0 g/(kg·d),应在24 h内均匀输入。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监测生命体征、生化常规、血常规、血气、体重、头围、身长等变化。于出生后1 h内及每天早晨进食前称取每位患儿的裸重,计算每日摄入的热量。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存活、死亡、放弃治疗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存活情况的比较
静脉营养组100例中存活率为92.00%,死亡率为5.00%,死亡的患者全部是因为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导致的,并非为静脉营养的相关并发症引起的。对照组60例中存活率为70.00%,死亡率为16.67%。两组存活率及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的比较
静脉营养组体重平均每日增长量及平均总体重增长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早产儿热量摄入的比较
平均热量摄入量静脉营养组为(85.43±25.68) kcal/(kg·d),对照组为(67.76±22.71) kcal/(kg·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两组早产儿并发症的比较
在静脉营养过程中检测静脉营养组患儿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胆红素等,均没有发现因使用静脉营养而产生的相关性肝肾功能损害、血糖升高、血脂升高、电解质的紊乱、胆汁淤积以及由此引起的死亡,静脉炎发生率也未增加。
3 讨论
早产低体重儿的存活率随着产科医学技术和新生儿监护、抢救水平的不断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目前新生儿重症监护,对于治疗疾病、预防疾病和促进新生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都有重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重视早产儿早期的营养供给[2-3],可以防止早产儿营养不良以及生长发育落后。怎样选择合适的营养方式,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问题。
静脉营养是指机体不能通过胃肠摄取食物营养时,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的方法,又称肠外营养。用静脉营养提供足够营养,维持早产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对于早期不能耐受胃肠道喂养的早产儿,具有良好的效果[3]。保证早产儿出生后早期的能量需要,是新生儿治疗和营养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同时也是维持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命的基本措施[4-5]。
临床很多研究资料表明,静脉营养可通过准确计算早产儿所需营养精细控制早产儿摄入全面系统的营养元素,为早产儿发育提供保障[6-7]。本研究中,静脉营养组患儿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较低,说明静脉营养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由结果可以看出,静脉营养组患儿的体重增加值大于对照组,热量摄入量也高于对照组。两组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静脉营养能够为早产儿患儿提供足够的营养需求,增加早产儿的体重,促进其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机体康复和缩短疗程,具有有力作用。对正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出生的早产儿,可以促进其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提高危重患儿的治愈率和远期的生存质量。静脉营养对早产儿体重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湛月娥,王丹,马恒颢,等.极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疗法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3,16(6):470-471.
[2] de Boo HA,Harding JE.Protein metabolism in preterm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J].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7,92(4):F315-319.
[3] 白雪梅,刘正娟,李述君,等.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两种静脉营养方式的对比研究[J].中华当代儿科杂志,2005, 7(4):327.
[4] 邵新环,陈月芝,周金莉,等.早产儿静脉营养疗效及并发症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3):255-258.
[5] 杨丽娟,田兆方,赵赛,等.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静脉营养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9):829-832.
[6] 张德利.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7):2352-2353.
[7] 白雪梅,刘正娟.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供给[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4):200-202.
(收稿日期:2013-09-06 本文编辑:郭静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