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大屠杀“百人斩”刽子手伏法记

2014-02-19董少东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4年3期
关键词:军事法庭师团战犯

董少东

1937年,持续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相当于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之下。这种惨绝人寰的杀戮,在南京城沦陷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从淞(sōnɡ)沪战场向南京进攻的途中,两名日本军官展开了一场“百人斩”竞赛,以先杀满百人者为胜。到攻入南京时,两人一个杀了105名中国人,另一个则杀了106人。

这两个杀人狂魔,一个叫向井敏明,一个叫野田毅。当时的日本媒体对这场“竞赛”大肆宣扬,并留下了一张著名的合影。

“百人斩”血色凝结10年之后的1947年,这张让人不寒而栗的合影被时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秘书的高文彬发现,随即传回国内。中国向驻日盟军总部提出了追捕、引渡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要求,一场针对这两个嗜(shì)血狂魔的国际抓捕行动开始了……

远东军事法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历时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赢来了胜利。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举行过后,麦克阿瑟宣布逮捕日本战犯,东条英机等108名前日本军政要人被宣布为甲级战犯。

1946年1月19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举世瞩目的东京审判开始了。代表中国出席的法官是时年42岁的梅汝璈,此外还有杨寿林、方福枢、裘劭恒、刘子健等数位法学家担任助手。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qìnɡ)竹难书,这也让中国检察官的举证工作异常繁重。正式审判之前的1946年三四月间,早已投入前期工作的向哲浚频繁回国搜集证据,同时也在物色既懂英文又熟悉法律的人充实力量。刚刚大学毕业、时年仅24岁的高文彬被选用,他是中国现在唯一在世的东京审判见证者。

1946年5月16日,高文彬抵达设在原日本陆军司令部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此时,法庭开庭已经13天。“首批28名被告人被指控犯有55项罪状,主要被归结为破坏和平罪、违反战争法规及违反人道罪。”高文彬说,“审理共经历两年半时间,开庭818次,受理证据4000多件。”

1948年11月12日,长达1200多页的判决书终于出炉。28名日本人中,7人被处极刑——包括战争的发动者东条英机、手中沾满中国人鲜血的土肥原、板垣征四郎。

为了搜集更多战犯的证据,高文彬一有空就到国际检察处的档案室查资料——那里集中了数不清的日本官方档案、媒体报道、机密文件,浩如烟海。1947年的一天,高文彬翻到了一份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那份报纸刊登了一张大幅照片——拍摄于侵华日军攻入南京不久,两个面带微笑的日军少尉军官拄刀而立。待完全看完这篇报道,高文彬的肺都被气炸了。报道的标题是《百人斩超记录》,署名“记者浅海、铃木发于紫金山麓(lù)”。文章这样写道:

以南京为目标的“百人斩”竞赛这样少见竞争的参与者片桐部队的勇士向井敏明、野田毅两少尉,在十日的紫金山攻略战中的对战成绩为一百零六对一百零五。十日中午,两个少尉拿着刀刃残缺不全的日本刀见面了。

野田:“喂,我斩了105了,你呢?”

向井:“我106了!”

两少尉:“啊,哈哈哈……”

结果是谁先砍了一百人都不去问了,“算作平手游戏吧,再重新砍150人怎么样?”两人的意见一致,11日起,150人斩的竞赛就要开始了。

“当想到自己的同胞像牲口一样被屠戮时,我的心都碎了。”高文彬说,“作为中国人,唯一的想法就是将他们处决。”

高文彬说:当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将战犯分为A、B、C三个等级,国内通常译作甲级、乙级和丙级。所谓A级是“对和平之罪”,即计划、开始、实行侵略战争的犯罪,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B级是“通例的战争犯罪”,即违反战时国际法的行为。C级是“对人道之罪”,即指战前、战时的杀害和虐待。B、C级战犯交由各国的军事法庭审判。

高文彬随即把报纸复印三份,一份留在检察处办公室,另两份转寄回国给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那场灭绝人性的“百人斩”竞赛在其发生10年后,终于被公诸于世。

两个杀人恶魔

野田毅是侵华日军第16师团片桐联队富山营副官,向井敏明是同一部队炮兵排长,两个人的军衔都是少尉。1937年时,野田毅25岁,向井敏明26岁。两个人约定进行的“百人斩”竞赛,以先杀满100人者为胜利,而获胜者的奖品仅仅是一瓶葡萄酒。

高文彬发现的那份《东京日日新闻》只是日本媒体对“百人斩”报道的其中一份。根据这一发现,中国代表团很快搜集到了大量的同题报道。这些报道不仅时间、地点明确,杀人过程及数字清楚,而且还配发了照片。

战时的日本媒体,津津乐道于残暴的“百人斩”,视屠戮(lù)为勇武,为残杀唱赞歌,让每个有良知的人不忍卒读,却也“忠实”地记录下了真实的历史,白纸黑字间,血色弥漫。

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百人斩竞赛”所使用的武器是日本武士刀。报道中说:“在剑道三段向井少尉腰间的是一把名为‘关孙六的名刀,野田少尉的刀虽无名但却是一把祖上传下的宝刀。”这说明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百人斩”,不可能是在战斗之中。它能砍杀的,只能是手无寸铁的中国人。

天网恢恢

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又称国民党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是国民政府在全国各地设立的10个专门审判侵华日军战犯的军事法庭之一。时任审判长的石美瑜收到高文彬寄回的《东京日日新闻》时,刚刚主持完成了对谷寿夫的审判。

谷寿夫是日本第6师团师团长。日军第6师团和向井敏明、野田毅所在的第16师团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实施者,两个师团当时主攻南京中华门一带。城破之后,谷寿夫和第16师团师团长中岛今朝吾指挥部队,制造了人类文明史上最暗无天日的血腥惨案,30万中国无辜同胞惨遭屠戮。

谷寿夫被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枪决于雨花台。而中岛今朝吾在这场正义审判到来之前,已于1945年死去,为日本军国主义陪葬了。

尽管已经见到了太多的残杀和屠戮,向井敏明和野田毅以“百人斩”为游戏的残暴还是震惊了石美瑜。他马上呈报国民政府国防部,要求引渡这两人来中国接受审判。按照程序,国民政府电告中国驻日代表团,让他们向盟军总部提出抓捕向井敏明和野田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第16师团成为进攻菲律宾的日军第14军主力。后来,16师团驻守菲律宾莱特岛。1944年,莱特湾海战中,美军登陆莱特岛,第16师团被歼灭。根据日本厚生省资料,莱特湾一战,日军第16师团被歼灭13158人,俘虏620人。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战俘名单之中,二人后被美军遣返回了日本。

国际宪兵首先来到了向井敏明的老家——日本山口县玖珂郡神代村,却没有找到向井敏明的下落。在野田毅的老家鹿儿岛,得到的答案一模一样。

不过,在搜捕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过程中,国际宪兵有了一个意外收获。

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代表团发现了另一个杀人恶魔——侵华日军第6师团大尉中队长田中军吉。日军攻入南京后,他手持一把“助广”军刀,开始了另一场“百人斩”。从南京中华门到水西门,他一路砍杀了300多名中国平民和战俘。1947年5月18日,田中军吉被国际宪兵抓获。

1947年8月20日,在日本琦玉县一个不起眼的集市上,摆地摊讨生活的野田毅被国际宪兵偶然发现。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回到日本后仍有联系。通过对野田毅的审讯,向井敏明随后落网。

迟到的正义审判

1947年11月6日,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经中国驻日代表团军事组引渡到中国,关押在南京小营战犯拘留所。等待他们的是一场迟到的正义审判。

1947年12月18日,南京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百人斩战犯向井敏明、野田毅进行公审,审判庭设在励志社大礼堂(即现在的江苏省会议中心黄埔厅),一起受审的日籍战犯有4个,另外两人是田中军吉和高桥坦。

开庭当天,天虽然下着雪,但闻讯到场的旁听者却很多,足有三四百人。审判从10时开始,一直持续到14时30分。庭审到最后,无论证据如何确凿,事实如何清楚,向井敏明、野田毅和田中军吉还是抵死不认。但这已经不重要了,法庭有足够的证据对他们进行宣判。14时10分,石美瑜审判长当庭宣判:“向井敏明、野田毅、田中军吉,在作战期间共同连续屠杀俘虏及非战斗人员,各处死刑。”

1948年1月28日12时,南京雨花台刑场三声枪响,结束了三个罪孽深重的生命。

猜你喜欢

军事法庭师团战犯
制造南京大屠杀日军部队的下场和历史结局
第三届“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青年学者研讨会综述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参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各部队最终下场如何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带枪受审
侵华日军关内师团的编制与分类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馆藏日本战犯画作述评
第一曲
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