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厂质量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4-02-19王全胜
王全胜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第五采油作业区油田管理科 (天津 大港 061035)
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质量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文化潜移默化和固化于心的作用,使员工的质量意识和遵守标准的行为达到自觉状态。采油厂只要重视质量文化建设,不断丰富质量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就会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使采油厂步入可持续科学发展之路。
1 采油厂质量文化建设的意义
采油厂员工在参与质量攻关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方面,接触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及管理技术方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另一方面,促进员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思想及思维模式日趋完善,同时,员工在写作、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改善,直接带来岗位员工工作质量的改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1]。
优秀的质量文化可以创造人人受尊重、受重视的氛围,在质量实践的过程中,员工集中思想对需改进的问题共同进行分析讨论,促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学习,密切员工之间的沟通合作,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员工的归属感。
随着采油厂开发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需要各级管理者及员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创新工作方法,激发员工创新力,持续开展问题改进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创新,在持续创新中提升,最终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采油厂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2 采油厂质量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2.1 领导重视,理念引导
采油厂高层领导不仅是质量文化的第一倡导者,更是质量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及创造者,领导重视是确保质量文化建设高效推进的关键要素,领导重视及参与程度的大小,决定着质量文化建设的活跃程度及员工参与意识强弱,质量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采油厂领导特别是高层领导的积极参与,采油厂应将质量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之一,把提效益与质量文化建设有效融合,在保障“思想意识到位、活动资金到位、激励政策到位”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营造全员参与的浓厚质量文化氛围,建立由采油厂领导及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骨干的纵向分级管理网络,明确管控指标、职责及评价标准,确保采油厂质量文化建设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2.2 强化培训,提升全员质量意识
2.2.1 系统筹划,编制培训计划
在广泛开展岗位员工培训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采油厂生产经营实际,分岗位、分层次编制年度质量培训计划,纳入采油厂年度培训大纲,有针对性地筛选培训课题,采油厂层面适合开展自上而下业务流程层面的质量攻关实践活动,因此,主要对高中级管理者进行“卓越绩效模式”、6σ等理论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以 “卓越绩效模式”、6σ等基础理论知识及典型案例剖析为主;作业区层面适合开展以班组为单元、立足岗位的课题性质量攻关实践活动,主要对基层管理者及岗位员工开展5S、QC等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以5S、QC等实践应用知识及典型案例剖析为主,培训内容突出实践应用性,从源头确保培训效果[2-3]。
2.2.2 建立采油厂、作业区两级培训机制
建立采油厂、作业区两级质量培训机制,采油厂主要负责定期集中组织对机关部室及作业区骨干的培训,培训内容以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及管理技术方法理论知识为主;作业区主要负责对基层生产管理骨干及岗位员工的培训,培训内容突出实践应用性,以质量管理基础理论及管理技术方法实践应用知识为主,特别是结合实际案例(例如QC优秀成果、获奖质量攻关课题、满意度评测等)进行宣贯培训,使基层员工更快、更好地理解培训内容,短期内就可结合岗位开展质量攻关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改进活动中深化对质量知识的理解。
2.2.3 严抓培训工作落实
将培训工作落实率纳入采油厂绩效考核综合管理系统,完善质量培训工作评价标准,职能部门定期对各单位培训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根据验证情况落实绩效考核。
培训方式应灵活多样,员工自学与采油厂、作业区定期集中培训相结合,使员工经常性地接受教育;培训内容贴近基层生产实际需求,采用易于理解与接受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及现场演示等方式,确保培训收到实效。
质量文化只有通过制度进行固化,才能确保质量文化对员工行为产生长期影响,从而实现质量文化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3.1 强化基础制度有效性建设
根据采油厂质量管理工作需求,本着 “严密谨慎、具体可行、公平公正、科学有效”的基本原则,立足采油厂生产经营实际,编制完善《质量工作管理办法》,对质量管理工作的职责、工作程序、质量事故调查流程、评价考核等要素进行明确固化;编制完善《QC小组活动管理办法》,对QC课题注册、活动组织、成果评审及发布表彰等要素进行规范明确;编制完善《产品质量问题追责管理办法》,对质量问题的信息反馈、现场调查取证、责任鉴定、追责索赔等要素进行明确规范,将其纳入QHSE内控综合管理体系范畴,上升为采油厂重要执行文件层面,并结合体系文件换版及时进行修订完善,确保质量基础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2.3.2 严格制度落实
依托班前会、旬度生产会、月度生产会等时机,持续开展制度宣贯活动,强化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使员工从思想上认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魂,常怀律己之心,逐步形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
职能部门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证,对于超越制度之外的工作行为,依照制度严格考核,从外部约束员工,逐步养成自觉遵章办事的习惯。
2.4 完善机制,提升业务骨干素质
2.4.1 完善管理网络,理顺管理职责
完善采油厂、作业区、基层队站三级质量管理网络,采油厂、作业区设置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基层队站由生产骨干兼职,采油厂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采油厂整体质量工作的推动、协调,组织重大质量问题的现场勘查及责任鉴定;作业区专职质量管理人员主要负责采油厂重点工作的组织推动,一般质量问题的现场勘查及责任鉴定,对基层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验证;基层兼职质量管理人员主要是结合岗位开展质量攻关实践活动,并跟踪改进效果及总结经验。为确保质量工作规范高效推进,专职质量管理人员应具备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资质,且具有一定的基层生产实践经验[4]。
2.4.2 以人为本,加强骨干队伍建设
采油厂出台质量骨干配套激励政策,优选优秀质量工作者及乐于积极参与的员工做为重点培养对象,优享内外部培训、学习交流、取证培训等机会;对通过自学取得各类质量培训评审资质的骨干,采油厂给予学费补贴、一次性奖励及职称评定加分等优惠政策;对运用质量管理技术方法解决生产难题,且成效显著的予以重奖,激发骨干人员的积极性。
采油厂建立质量骨干人才库,实施“分类分级”动态管理,编制质量骨干人才入库标准及评价细则,发挥骨干特长,根据资质级别对应参加采油厂重要质量攻关课题、重点建设项目的论证验收等工作,定期开展骨干绩效测评,将入库骨干作为提拔任用质量岗位人员的重点后备考察对象,调动骨干的积极性,避免质量人才流失,将质量人才的培养、管理、考核及职业规划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科学、协调运行的质量骨干人才管理系统。
2.5 实施质量攻关,促进效益提升
本着“课题小、题材新、内容精、效果实”的选题原则,以解决生产现场具体问题为切入点,将日常生产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质量攻关的基本对象,例如:“降低自然递减率”、“降低躺井率”、“降低油区发案次数”、“降低注水单耗”等课题,增强质量攻关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种质量管理技术方法的应用背景、导入点及活动开展方式均不同,且资金投入存在差异,故不同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应用有其适用性问题,例如:QC适合以班组为单元且低投入的课题性实践改进活动;5S适合生产场站较为集中且流程化生产条件下的课题性实践改进活动;6σ适合业务流程层面的实践改进活动。因此,针对不同问题、不同阶段及背景,对如何科学选择适宜的质量管理技术方法,及处理好不同质量管理技术方法之间的相互融合、组合应用等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形成具有较强指导性的质量攻关指导纲要,更加利于采油厂群众性质量改进实践活动的普及推广[5]。
2.6 调动员工参与质量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6.1 搭建平台,长效推进群众性学习交流
全员参与是质量文化建设的基础,采油厂应注重搭建日常性学习交流平台,例如:定期组织开展优秀质量论文征集、QC成果发布、质量攻关成果展示、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开阔员工视野,采油厂主管领导亲自参与活动过程,对于获得荣誉的个人及集体由采油厂主管领导亲自颁奖,不仅可以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促进作业区主要领导对质量文化建设重视程度的提升。
2.6.2 依托有效载体,激发质量文化活力
依托采油厂局域网络平台,开设质量知识及法律法规讲堂、质量信息月(周)报、质量曝光台、质量索赔、优秀成果分享等栏目,从采油厂领导直至基层员工可随时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提升信息交换效率,持续推进群众性普及工作。
立足全员,开展系列群众性质量主题活动,例如:“质量合理化建议征集”、“质量大家谈”、“我身边的质量故事”、“质量明星员工评选”等活动,集思广益,向广大员工问计问策,调动员工参与质量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参与的质量文化氛围。
[1]戚维明,罗国英.质量文化建设方略[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
[2]越前行夫.5S推进法[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3]马林,何桢.六西格玛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戚维明.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务[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
[5]邢文英.QC小组基础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