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

2014-02-19郑景顺刘文标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创业园福建现代农业

郑景顺+刘文标

“福建农业的劣势是地少地块小,‘八山一水一分田,优势是气候条件相对较好,具有一定的农业技术基础。”在多个不同场合,福建省省长苏树林阐述了福建发展现代农业的见解,“以前农业纯粹靠天吃饭,现代农业得靠科技。福建就是要发挥优势,做精致农业、高效农业。”

怎么做好精致农业和高效农业,成了福建省决策者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在借鉴福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福建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扶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平台。

为了深入、全面地了解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情况,本刊记者对福建省农业厅副厅长黄华康进行了专题访谈。

福建率先提出农民创业园

记者:当前,农民创业园建设在八闽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请问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是何时提出来的?

黄华康:建设农民创业园是福建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来的,属于全国首创。最早是在2012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苏树林省长第一次提出这一概念,并写入2012年的福建省委1号文件。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农民创业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平台和重要抓手,创建福建农民创业园要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创业增收,促进福建农业科学跨越发展。因此,福建农民创业园是福建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创业增收的重要平台。

记者: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思路与目标定位是什么?

黄华康:当前,福建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并存。在如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这一问题上,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与探索,为我们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因此,省政府决定将福建农民创业园作为福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通过一定的政策扶持,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先进的生产要素,为福建省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的亮点和增长点,使其主导产业的规模、档次和效益发展成全县、全省乃至全国一流水平,尤其是重点建设项目的规模、技术要达到全国一流、全省领先水平,最终将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成为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领头羊、排头兵,成为福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示范窗口。

记者: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黄华康:福建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任务,总体上讲,就是要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增强农民创业增收能力。具体来说,要着眼以下七大方面:

一要增强创业园示范引领作用。就是要在批准设立的乡镇区域,积极创新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新机制、农业生产经营新方式、农民创业增收新模式,建成现代农业的新亮点和示范窗口。

二要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就是通过创业园的建设与发展,不断提升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使其主导产业的规模、档次和效益达到全省前列。

三要提高农业科技装备水平。大力实施种业工程,广泛应用先进生产技术、设施装备和经营模式,培育现代职业农民,不断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到“十二五”末,主导产业“五新”入户率达9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以上,主导产业良种覆盖率、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及装备水平达到全省前列。

四要积极发展农业优势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对创建农业品牌的奖励、扶持、保护,争创富有地方特色、优质安全的农业品牌产品,大幅提升园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附加值。

五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完善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主导产业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等多种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

六要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完善创业园农业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物流等公共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创办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协会,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

七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建设农民创业园的初衷,也是归宿。通过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创业增收能力,改善农民创业环境,确保到2015年园区内农民人均收入比全县高30%以上。

记者:福建农民创业园的创业主体是谁?

黄华康:福建农民创业园的创业主体,包括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同时,我们也热忱欢迎其他经营主体到农民创业园来,投资创业,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记者: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公布的创建名单中,包括创业园和创业示范基地两种,请问两者有何异同?

黄华康:创业园和创业示范基地都属于福建农民创业园的范畴,两者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平台,区别在于选择的创建区域、主导产业范围等方面,一是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不同。创业园的发展基础相对较好,示范基地发展基础相对弱些。二是创建区域范围大小不同。创业园面积较大,区域范围包括2-3个乡镇,示范基地面积较小,只有1个乡镇。三是主导产业数量不同。创业园包括1-3个主导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1个主导产业。四是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标准不同。创业园每个补助500万元,示范基地每个补助200万元。

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不同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都一样,也就是说无论创业园还是示范基地,都应完成省政府《实施意见》提出的七大任务,同时同等享受省政府出台的八大优惠政策。

政府搭桥,农民创业

记者:省政府高度重视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为扶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请黄副厅长简要介绍一下优惠政策措施的主要内容?

黄华康:好的。2012年12月30日,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实施意见》(闽政[2012]67号),这个文件是近年福建省出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相关文件中,优惠政策较多、含金量很高的一份文件,共提出了财政、税费、用地、用电、金融、科技、品牌创建和基础建设等八大方面的扶持政策。

基础设施方面,要求各级政府将创业园的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总体规划,并对其建设项目优先安排、倾斜扶持。对通往创业园基地的公路按照“村村通工程”村级公路以上标准,电力设施列入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水源和管网设施列入各级重点水利项目予以支持。

税费减免方面,对园区内新创办的科技型农业企业,自注册登记之日起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级收入部分;进入园区投资500万元以上、经营期10年以上的项目,享受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免三减五”政策。

用地优惠方面,对园区内直接从事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生产设施及附属设施用地,只需按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2010年联合下发的155号文件的规定办理审核手续,不需办理转用审批手续;对园区投资农产品加工、配套服务项目用地给予优先保障,农产品初加工项目用地出让价可按相应等别地价的70%执行;对园区项目建设用海,比照省级重点项目优惠政策,减免地方分成部分海域使用金30%。

财政支持方面,创业园优先享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除了给予创业园涉农项目重点支持之外,省级财政每年对每个创业园和示范基地分别安排500万元和200万元专项资金,专项扶持园区内上档次、有效益、可示范的重大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品牌创建方面,对创业园申报的各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给予优先评选、倾斜扶持,并对园区的特色品牌在省级以上媒体宣传的费用给予适当补助。

融资服务方面,支持银行等机构组建服务创业园建设的村镇银行及相关金融产品的创新。为创业园内生产性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省级财政按年度担保额8‰给予风险补偿;为贸易性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担保机构,按年度担保额5‰给予风险补偿。

电价优惠方面,在创业园内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其用电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标准下浮30%收费。

科技支持方面,对创业园的农业科技项目优先立项、倾斜扶持。

记者:创业园建设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请问创建县当地政府在创业园建设中承担什么职责?

黄华康:创业园的创建工作实行“省级统筹、县负总责、部门协同”的管理格局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要建好创业园,关键在县级,省政府《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县级政府是创业园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要负责编制创业园建设规划,确定重点发展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及年度实施计划,要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及时解决创业园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记者:农业部门在创业园建设中承担什么职责?

黄华康:农业部门是创业园建设的行业指导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建设计划编制、农业技术指导、进度督查等日常工作。具体来说,农业部门主要有四项职责:一是负责牵头创建办日常工作,制定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机制,推进各项创建工作的开展;二是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园区,做好农业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三是督促重点项目实施单位严格按照省里批复的建设内容,抓紧项目实施,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开展绩效考评工作,奖优罚劣,提高创建成效。目前,全省9个省级农民创业园和50个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都专门组建了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的创建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各项创建工作正有序推进。

记者:为推进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省农业厅做了大量工作。请问省农业厅是如何推进农民创业园建设的?

黄华康:2013年是福建省开展创建农民创业园的第一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抢时间、争速度、快见效,我们坚持边规划、边申报、边实施,着力强化项目策划、项目遴选与实施指导,做到进度、质量一起抓,确保了各项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重点从七个方面推进创业园建设:

一是组建专门工作班子。成立创建工作办公室,由我担任创建办主任,并从有关处室抽调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办公,具体负责创建办日常工作。

二是建立挂钩联系制度。根据厅机关各业务处室的职能和创业园(示范基地)的产业特点,建立与创业园(示范基地)之间的对口挂钩联系制度,并明确了各挂钩处室的五大职责,具体是:指导创业园创建和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服务;督促重点项目的实施;协调推动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相关重大问题调研。

三是成立专家顾问组。从农业教学、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遴选了14位福建省农业不同产业的知名专家,组成省级农民创业园建设专家顾问组,按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与各创业园和示范基地之间建立指导联系机制,从更高的水平、更广的视野为各创业园和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发展规划研究、专业技术指导、政策咨询建议等方面的服务。

四是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在省级财政对每个创业园和示范基地分别安排500万元和200万元的基础上,福建省农业厅还将整合全厅60%以上的生产性专项资金,集中扶持以农民创业园为主的“一区两园”建设,并大力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补助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千方百计提高补助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五是策划重点建设项目。农民创业园的建设成效取决于重点项目的实施。为确保创业园建设取得成效,省农业厅高度重视重点项目的策划与遴选工作,多次召开重点项目策划会议进行部署,明确专项资金扶持方向、项目实施主体、主导产业与创建区域、重点项目规模与技术水平、鼓励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具体要求。

六是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为营造全省支持福建农民创业园建设的良好氛围,省农业厅在《福建农业信息网》的显要位置增设了“福建农民创业园”栏目,专题发布有关政策文件、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等信息;建立了工作简报制度,交流各地好的做法经验;多次组织电视、报刊等媒体记者,深入发掘报道创业园建设的成功做法。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七是加强绩效考评工作。为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联合省财政厅制定印发了《福建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建设绩效考评试行办法》,着重从项目建设成效、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创建工作等方面,研究建立了一套考评指标体系,不仅要对省级补助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还要对整个创业园的创建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对考核结果排名前三位的将给予奖励,连续两年排名末位的将予以调整。

记者:农民创业园建设倾注了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量心血,请您简要介绍一下目前创业园的进展情况。

黄华康:经过各地的共同努力,目前创业园的各项创建工作进展顺利,发展态势良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创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牵头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工作机构,确保各项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制定建设规划。通过组织评审,省里已经批复了第一批9个创业园和10个示范基地的3年建设规划,第二批40个示范基地制定的三年建设实施方案,经各设区市政府审批实施。

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第一批创建县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策划推荐了一大批上档次、有效益、可示范的现代农业建设项目,经组织评审,已联合财政厅批复了第一批63个2013年度重点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达28.98亿元,其中2013年度投资总额达10.8亿元。到目前为止,这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资金投入进度超过70%,部分项目初步建设并试产。

四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除了前面提到的已经建立了农业厅机关处室挂钩联系创业园制度、专家顾问组指导制度和创业园建设绩效考评办法外,还与省财政厅联合制定了《省级农民创业园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目前,推进创业园建设的工作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完善,各项创建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五是探索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创业园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当地农户建立形式多样、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引领、合作社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经营主体与当地农户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平台

记者:农民创业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成福建现代农业示范窗口,那么在创业园重点建设项目选择方面跟传统农业项目有何区别?

黄华康:与传统农业项目相比,创业园重点建设项目要求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示范带动能力强,更加注重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更加注重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农业,更加注重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更能够提高当地特色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

从2013年实施的第一批63个重点项目看,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单体投资规模较大。平均每个重点项目投资规模4600万元,最大的项目投资额达4亿元。二是技术含量较高。大部分重点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全国先进、全省领先,部分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比如连江农民创业园的肉鸽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标准化养殖水平最高的特色畜禽养殖示范基地。永春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的现代蛋鸡养殖项目,引进先进的层叠式全自动笼养设备,实现温控、通风、光照、喂料、饮水、清粪、集蛋、包装、监控等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三是产业特色优势明显。遴选的重点项目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优势,能有效提升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水平。比如平和县的蜜柚是农业主导产业,创业园将通过开展生态果园建设,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扶持蜜柚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打造蜜柚种植、加工、销售、观光等完整产业链,能够全面提升蜜柚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记者:您刚才说,创业园要重点引进规模大、档次高、示范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请问如何通过重点建设项目示范,带动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黄华康:创业园的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主要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创业园优惠政策的杠杆作用,向园区集聚,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增长点。同时,我们还努力通过政策引导,积极鼓励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以带动当地农民创业和就业。

主要形式有:一是提供技术支持带动农民创业增收。比如罗源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的菌包生产线建设项目,通过为周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持,带动新建了9条生产线。二是通过企业建设、返租农民的方式,带动农民增收。比如城乡农民创业园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项目,由企业建设禽舍、统一提供种苗、饲料并负责免疫和销售,由农户承包养殖,通过这种新型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三是通过建立“互助合作”方式带动农民增收。比如尤溪农民创业园的马诗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销售网络,为农户代加工菌包、建设水帘式的养菌和出菇大棚,并负责回收产品,养菌、出菇等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环节由农户承包经营,走互助合作道路,实现企业与农户共赢发展。四是通过加工增值促进农民增收。比如连城农民创业园的甘薯加工项目,建设了多条甘薯加工生产线,直接带动地瓜种植户1.5万户种植地瓜7万多亩,年可带动每户农户增收5000多元,同时为农民提供就地就业岗位,促进增收。

记者:您前面谈到要探索建立项目业主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请问政府有什么鼓励措施?

黄华康:推动项目业主与农民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是各地创建办的重要工作,主要采取三个措施:一是在重点项目申报上,对能够与当地农户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的,优先列入扶持;二是在绩效考评上,将带动农户创业增收列入考评指标,带动作用明显的加分,没有带动作用的要扣分;三是在培训指导上,安排部分专项资金,对参与创业园建设的农民进行培训,同时选派技术专家深入创业园区,现场指导农民,提高他们的农业科技素养,促进创业增收。

记者:如何对创业园建设成效进行评价?

黄华康:为了提高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农民创业园和示范基地建设取得成效,我们建立了考评激励机制,运用绩效考评的办法,通过一套指标体系,对创业园建设成效进行科学评价,达到“促建设、促提升、促增收”的效果。按我理解,创业园建设的成效应该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示范带动和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有效推动当地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全面提升特色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三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猜你喜欢

创业园福建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那个梦
现代农业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