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2014-02-18俞善彪杨小红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俞善彪 杨小红

摘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建筑行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但是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施工技术水平有待于提高,因此,需要我们针对以往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分析和探讨,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控制,切实保证建筑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 混凝土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3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构造要求

根据施工要求,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应该达到C20~C40,在此范围内再对混凝土进行选用;同时,基础的配筋除了要满足科学的构造要求和承受能力外,还要根据大体积的混凝土配比方法增加相应的承受由于水热化引起温度应力及控制温度裂缝的钢筋,以钢筋控制裂缝的产生。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模板最好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或钢木混合模板,钢模板有利于混凝土的保温,同时根据温度控制的要求采取温度控制措施。木模板也可做为保温材料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前,首先应对混凝土的温度、温度应力等进行预算,确定施工阶段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以及控制温度的指标,制定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温度控制指标确定温度控制的措施,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确保工程质量。

2混凝土施工工艺

(一)混凝土的运输

采用泵送混凝土时,除了按JGJ/T10-95规范规定进行施工外,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满足泵送工艺要求的前提下,泵送混凝土的塌落度应尽量小,以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产生离析和沁水。当浇筑层的高度较大时,要使用串筒浇筑,尤应控制拌合物的塌落度。

2.输送管道的配管线路最短,管道中尽量少采用弯管和软管,要避免使用弯度过大的弯头,管道末端活动软管弯曲不得超过180°,并不得扭曲。泵机出口要有一定长度的水平管,然后再接弯头,转向垂直运输,垂直管与水平管长度之比最好是2:1。水平管长度不小于15m。

3.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应充满料斗,料斗内混凝土面最低不得低于料斗口20cm。混凝土应保证连续供应,以确保泵送连续进行,尽可能防止停歇。万一不能连续供料,宁可放慢泵送速度,以保证连续泵送。当发生供应脱节不能连续泵送时,泵机不能停止工作,应每隔4~5min使泵正、反转两个冲程,把料从管道内抽回重新拌合,再泵入管道,同时开支料斗中的搅拌器搅拌3~4转,防止混凝土离析。如果泵送停歇超过45min或混凝土离析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它方法排除管道内的混凝土,经清洗干净后再重新泵送。

(二)混凝土的浇筑

1.浇筑方法

混凝土运至现场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失去流动性后浇筑困难时,不得二次加水拌合使用。浇筑时可采用全面分层,在第一层面浇筑全部浇筑完毕后,混凝土还未初凝,就接着浇筑第二层,逐层连续浇筑;也可分段分层,先从底层开始,浇筑至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它各层;或是采用斜面分层,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这种浇筑方法适用于结构的长度大大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浇筑时斜面坡度不宜大于1/3,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后浇筑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必须在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初凝前浇筑,保证接茬质量);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派专人看护模板,发现模板有变形、位移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楼梯混凝土宜自下而上连续浇筑完成,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三)混凝土的振捣

砼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捣棒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交错式”的次序移动。插入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30~40cm,不大于50cm。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直上直下”,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每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及表面泛出灰浆为准。砼的振捣顺序为从浇筑的底层开始逐层上移,以保证分层砼之间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下部布置三道振动棒:第一道布置在砼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振实;第二道布置在中间,第三道布置在坡角处,振捣下部砼,使之自然流淌成坡度,然后全面振捣。

(四)控制混凝土泌水

混凝土泌水会造成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增大,严重时会诱发贯通性裂缝。要控制混凝土泌水,一是开设排水孔,使泌水从孔中排出,流向排水沟;二是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的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另外有意识地加强两侧模板处的混凝土浇筑强度,这样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水潭,之后,用软轴泵及时排除泌水。

(五)混凝土的表面处理

混凝土浇筑到顶后,及时把水泥浆赶走,排不出的泌水,人工用棉纱沾出,然后用刮杠将混凝土表面按标高刮平,之后用木搓反复搓平,在终凝前,即混凝土表面处于人脚踏不下陷的时候,再用木搓二次打磨压实。

(六)混凝土的养护

采用内散外蓄综合养护法,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温升值,大大缩短养护周期。对于超厚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尤其适用。根据热工计算,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不大于25度,混凝土浇筑完抹面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及时蓄水养护防止混凝土�外温差过大而造成温度裂缝。用水浇湿保养,混凝土硬化3~4小时后,底板与顶板均筑堰蓄水3~5厘米进行养护,墙板采取不间断淋水保温,采用这些养护方法不得少于14天,墙板侧模的拆除也不少于7天。以上养护措施的实施对房屋应用超长无缝结构的成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混凝土测温

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和温降的变化规律,对混凝土进行全过程的监测控制。

1.设专职测温员,将当日测温表项填写完整并签字后,及时交给技术管理人员,使管理层掌握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各管理层应及时对有代表性的孔位掌握测温记录值,绘制该孔位的中部温度和上部温度变化曲线,以便准确推算温度变化趋势,确认是否增加覆盖和采取其他措施。测温范围包括: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养护温度。

2.测温工具选用半导体液晶显示温度计。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25℃时,若在混凝土温升阶段,要尽量减少覆盖,尽量让其降温;若在混凝土降温阶段,要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

3.测温工作应连续进行,每测一次,持续测温及混凝土强度达到时间,强度并经技术部门同意后方可停止测温。混凝土升温和恒温阶段每隔2小时测温一次。當砼温度达到平稳正常后,撤除保温和测温。

3混凝土养护管理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管理,使得混凝土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一般而言,对于普遍混凝土的养护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蒸汽养护,简单来讲,就是将混凝土构件放在充满蒸汽空气混合物或者是饱和蒸汽的室内,使其在有一定湿度和温度的环境中,进行养护,促进混凝土的快迅硬化。在蒸汽养护中,一定要控制好温度、时间以及养护湿度,室内温度与外界温差不可以超过20度,而且养护要分阶段进行,从而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疏松和裂缝现象的产生。另一是自然养护。自然养护,简单来讲,就是在常温下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但是平均气温不可以低于5度,要求在常温下,进行适当地浇水,使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足够的湿润,在养护初期,要加入足够的水分,因为这个时期的水泥水化作用较快,所以其所需水分也比较多,而凝土的养护日期在14天左右。

4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当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要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房屋建筑的质量,就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全面掌握其技术和原理,加强要点控制,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强化工程结构,有效解决房屋建筑中的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永龙.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2011(2)

[2]孙飞.李东明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中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

猜你喜欢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探讨
浅谈商品混凝土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
混凝土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中的房建地基施工论述
关于房屋建筑结构坎镇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