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能力

2014-02-18张春明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公民

张春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所承担的责任也日益加重。环境污染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城市人口越来越集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汽车尾气、工业化水平提高导致的环境破坏等等。面对污染源日益增多,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和管控,我们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恶劣,如何提高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则是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环境污染;地方政府;治理;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 A

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地方政府必须提高认识,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采取必要的手段,比如工业三废排放、尾气排放、粉尘污染等。作为城市中居民,也应该加入到环境治理的行列中来,从自身做起,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地放政府要充分发挥其领导与监督的职能,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指出,主要四项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423.7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53.6万吨,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1.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337.8万吨,这主要四项指标与上年均同比下降。

但是,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面对环境问题,虽然地方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而且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得到民众的肯定,但是环境状况依然严峻,与民众的期望仍有较大差距。这就需要地方政府继续加大治理力度,协调好城市发展与环境污染两者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地方政府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法律赋予政府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主体,因此,其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优劣。

为了给民众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政府如何在环境保护中发挥作用,切实做好环境管控,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完善法律

由于环境保护涉及的面广且具有较高的技术性特点, 而政府管理社会的任务艰巨而复杂, 处理环境工作只有依法行事, 才能克服行为上的任意性、盲目性。据统计,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制定了8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源法律、颁布了环境保护行政法规50余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近200件、国家环境标准800多项。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制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共1600余项。这些法律法规对环境保护、限制破坏资源环境、加快治理污染、综合利用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应该看到,这些法律法规中仍存在可操作性不强的部分,特别是社会发展快速的形势下,出现新的环保问题,而法规政策又跟不上,形成执法难。因此,地方政府应及时的制定和完善环保政策法规并予以细化、量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二) 目标控制

2012年,國家发布了《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地方政府都将分担重任,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上级政府下达的环保指标任务,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将目标控制分解到企业、单位及政府各部门,予以细化、量化,制定实施措施,监督落实和严格考核。在经济发展上,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实行严格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和审批制度,从源头防范区域性、系统性环境风险。

污染治理

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地方政府必须积极开展污染治理,一是督促企业落实治理主体责任,制定治理方案,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筹措资金,开展污染治理。二是政府承担的公共环境的污染治理,如城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生活废水、垃圾、水资源保护、水土流失、城镇雾霾、生态保护等等方面,需要政府制定污染控制措施,组织落实。三是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实施惩罚性经济政策,促使企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

(四) 监督管理

提高环境监督管理效能是政府应发挥的重要作用,环境质量的优劣显现出政府管理效能的高低。其一,政府必须要有较强的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和管理、技术人员队伍,及时提供环境质量信息,让公民知晓环境状况。其二,完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查处影响民众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和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民众环境权益和生态安全。其三,发挥公众舆论监督的力量,形成合力。

(五) 资金投入

环境治理与管理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政府资金的积累、充裕程度各异,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各个方面中,政府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多,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更是面临资金的严重短缺问题。但是,政府融资的作用是很大的,单就环境治理上,政府的融资渠道是很多的,一是银行方面的环保低息贷款。二是民间资本的利用。三是政府出台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经济政策。只要措施得当,政策保障有力,监督完善,将会使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上能有较大的改善。

三、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

无论承担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主体是地方政府部门,还是企业、经营业主,缺少了民众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政策的落实程度。公民的力量是推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要源泉,环境问题本就关乎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与公民个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息息相关。

政府应大力鼓励民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监督管理,应该看到,环境保护法制尚不完善,污染治理资金投入仍然不足,政府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时有滞后。民众的积极参与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影响,政府部门要大力提倡公民主动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配合地方政府将污染源的防控工作做到位,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切实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激发公民参与环保事业的热情,从而改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

在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提高公民参与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以有效防止政府环保决策的失误,提高政府决策落实的效率。在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地方政府部门广泛听取民意,在对一项政策或者一个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让民众参与进来,因为环境污染治理也与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政府制定污染治理决策的目的也是要让民众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让民众各抒己见,有助于决策制定者从全局的利益出发去制定政策。

其次,可以帮助公民树立环保主人翁意识,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地方政府要开通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借助现代网络平台将政府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信息与策略公开化、透明化,增进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民众参与到环境污染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使政府的决策在落实的时候就更加容易,因为人们总是会比较珍惜自己付出努力的结果,且在政府决策的实行过程中,民众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自觉行动的力度。

第三,可以加速改变传统经济的发展方式,促使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相统一。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是以经济效益和经济的增长速度作为城市发展的评价指标,而较少考虑到这种发展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颇有“先污染,后治理”的倾向,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受到损害最严重的群体还是广大民众。地方政府从现在开始,把转变经营方式当成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将各项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计划与效果与公民分享,把社会发展的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即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性,又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

第四,完善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乡村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小觑,而對污染的治理力度远远不及污染的程度,同时环境污染事件或群体冲突时有发生,受害者也往往难以通过正常的法律渠道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地方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切实保障公民参与环境污染治理决策的权利,不会挫伤公民参与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在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环境治理方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重大,环境治理问题涉及多方面。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公民参与等等政策,履行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意识到自己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应担负起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积极、真诚地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

参考文献:

[1]《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2.528.

[2]刘国翰.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J].社会科学文献,2011(16)

[3]徐伟敏. 环境影响评价与我国公众的参与意识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35)

[4]兰雨云. 我国转型时期公众对环境污染治理冷漠的社会学现象的思[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5]辛本禄.地方政府的环境污染治理政策与公众环境政治的参与视角[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16)

[6]万本太.异地开发生态补偿的尝试与公众参与的影响[J].城市环境问题,2012(16)

[7]刘晓星. 破解水污染治理的实际困局与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J].水污染治理,2008(11)

[8]曲昭仲.论流域水污染治理与周边环境保护的机制[J].社会科学,2009(16)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