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发展

2014-02-18邓星峰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对策存在问题

邓星峰

摘要:概述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目前城市规划中在园林绿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详细的解决办法,为实现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 存在问题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环境、绿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园林绿化是一个城市风貌的体现,一个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的水平和层次不仅代表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还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应在充分了解城市园林绿地系统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做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1.1 城市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园林绿地不但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1.2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候,监测、改善环境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使风速减低,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1.3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使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徉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2、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目前,一些景观效果不好的城市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乔、灌、地被搭配不当,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较差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突破了单一的“艺术”范围,强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环境、减少生态灾害为主导思想,建立完善的、生态稳定的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在系统内,乔、灌、地被科学搭配,比例得当,偏重于任何一方都会影响景观效果和系统功能。 近几年建造的城市园林绿地中,有不少配置不当的实例。首先是草坪面积过大,灌木和乔木比例偏少。经调查,有的城市绿地草坪面积达90 %以上[2] 。从功能和景观效果方面来讲,单纯草坪与乔、灌、草组成的植物系统几乎不能同日而语。草坪虽然也给部分游人提供游憩的场所,但在一览无余之际,看到的仍然是城市粗线条的高大建筑物和发烫的道路,在炎热的夏天,草地同样是热浪袭人。诸如立体景观效果、防尘降噪、净化空间等功能,单纯草坪与乔、灌、草组成的系统是无法比拟的[3] ; 第二种现象是灌木与草坪比例偏大。灌木常常成带状和大团状组成各种图案,虽在景观和生态功能上要比第一种现象稍好,但达不到最佳效果,也不是现代园林追求的目标; 第三种现象则是过多栽植上层乔木。栽植后3~5 年由于树木处于恢复生长期,冠量都不大,尚不能明显的看出其配置问题所在,但经过8~10 年以后,将变成上层乔木为主的人工混交林。虽在景观上是另外一种意境,生态功能上也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但这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相对的减少了人们的游憩场所。

2.2 土质太差,植物生长不良 有些绿地,由于原地貌不适于造景的需要,必须深切或填高。深切时,栽植土往往是未经熟化的深层土,不仅营养严重缺乏,而且粘重,容易板结,土壤透气性极差。而填高地段,有的就近采用建筑垃圾、炉渣等不宜栽植的废弃土、深层生土等。栽植时,没有进行客土回填,园林植物就直接移植在这样一类生长条件极差的土壤上, 造成移植后成活困难,即使成活了也由于营养缺乏或根系发育受阻而生长极为衰弱,无法体现园林植物生机勃勃,挺拨向上的活力。

2. 3 光照不足,影响植物正常生长 植物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具有某些固定的生长特性,如阳性植物需要较强的光照,多处于植物群落的上层。而阴性植物则只需全光照的20 %~50%就可正常生长,在自然群落中处于下层。在一些城市绿地中,植物配置时没有很好地考虑植物的这一特性,在具有遮荫度较高的成片或成行的乔木下面、高大建筑物背荫处、或是长年见不到阳光的城市立交桥下不是种植阴性或耐荫植物,而是笼统地种植一些常见的灌木或草种,致使很多植物失去其本身的观赏价值,也降低了总体的景观效果。如在上述地段栽植的杜鹃常年不开花、红继木失去原有鲜艳色彩、草坪发黄或生长不良甚至死亡,这些现象是由于设计或施工时追求统一或简单而忽视了植物生长特性所致。

2. 4乔木树苗截头,小树冠与整体不协调 在早些年的城市绿地建设中,从山上采集野生本土树种,进行乔木配置较多。而在采集过程中,为了保证成活率,往往将原有完整树冠毫无保留地截去,留下独立主干,根系保留极少,树龄又大,虽经苗圃几年的恢复生长和树冠培育,但冠量相当的少。从个体来说,干径与冠量比例失调,从总体来说,乔木的总冠量与绿地相比,也极不相称,这就使得绿地的乔木在总的比例和体量上不协调,无法达到一种美的意境。如香樟、桂花等以冠量和冠形为景观素材的树种,不仅当时移栽时直接影响景观效果,而且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达不到与干径相协调的理想的树冠,也就收不到预期的绿化效果。有的道路两旁也采用截头树作为行道树,既不能给行人遮阳、避风感觉,更无法形成绿色屏障以美化城市和改善环境。

城市园林建设发展思路

3.1城市建设规划与园林绿化工作要相互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要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园林绿化建设是城市建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建设过程中要考虑绿化建设的生态功能和美化功能,并按照功能分类进行合理布局,做到绿地包围城市,城中绿地与建筑相协调,最大发挥园林绿化的综合功能。同时建设中要考虑不同城市的性质,选择绿化的类型,同时也要考虑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实用价值和景观效果,做到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同时尽量不破坏原有绿地。

3.2考虑城市地域特色、巧妙利用本土人文资源在城市绿地景观的建设上,要把握本地特有的景观资源,特别是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建筑、植被等自然景观资源,形成特有的地方景观特征,力求避免和其它城市的重复性。另外在城市绿地建设中,要充分考慮本土人文资源、文化底蕴,让城市绿地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价值,更担负起表征城市景观、彰显城市历史文化风韵的功能。

3.3结合城市地域气候特点,重本土绿化资源,适当提高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城市地域气候特点,尽量多用本地区适宜花草和树种,多用本土绿化资源,减小养护管理费用。

3.4提高园林绿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扎实开展并落到实处,一定要配置一支高素质的绿化专业队伍,加强养护工人的培训工作,创新养护措施,重用现代化养护设施,提高养护效率。

参考文献

[1]赖金燕.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探讨[J].景观环境,2010(05)

[2]郭正波.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08(07)

猜你喜欢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对策存在问题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的思考与探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探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