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施工设备的前期和后期管理

2014-02-18张小辉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机械装备设备

张小辉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技术装备日益壮大,机械施工已成为施工企业的重要生产手段,决定着施工生产的工期,质量和成本。管好、用好、修好设备,充分发挥机械的作用已是企业立足市场、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本文从设备的前期管理到后期管理进行浅述。

[关键词]设备管理定义,设备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3文献标识码: A

1.设备管理定义:

设备的一生,即从装备的调查、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运转、维修、改造、更新直到报废为止所进行的技术活动,称为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一般包括设备的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前期管理主要有:调查、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等,后期管理主要有: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提高生产能力和生产效力保证。

2.设备前期管理主要工作:

2.1 对装备的规划、购置计划、制订可行性论证和决策。

装备必须用企业的发展和长远的目光进行规划。

装备要坚持技术上先进,生产上适用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避免装备技术落后过时,不适应企业自身生产,效率低下,甚至无用,而价格上又不切实际,质次价高的设备。

同时还要考虑装备的维修性,环保性、耐用性和成套性。维修性差,将曾加维修时间和维修费用。环保性差,将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附加费用。耐用性差,将缩短使用寿命和增加使用成本。所以,装备规划论证和决策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装备素质。

2.2装备投资计划及费用预算的编制与实施程序的确定。

装备规划通过技术论证后,必须客观实际做好装备投资计划和投资费用的编制。编制购置计划首先要搜集编制计划的资料,摸清情况、掌握原则、澄清任务、测算力量、编制计划草案,会同有关部门进行核算平衡;明确设备购置计划的品种、规格型号;经生产、技术、计划、财务等部门进行会审,再经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形成可操作文件。

2.3外购设别的选型、订货和合同管理。

2.3.1外购设备首先要坚持“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三个原则。

(1)生产上适用就是要符合企业装备结构合理化的要求,适合于施工生产的需要,能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2)技术上先进是构成施工企业机械施工能力的主要机械应具有与当代施工机械施工相匹配的技术先进性,即应有较低的能耗水平、较高的生产效率、较好的耐用性,安全性、环保性、可靠性和维修性。

(3)经济上合理是设备选型的关键,设备选型的优劣,主要看设备寿命周期内的综合经济效益,即在追求设备的适用性和先进性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购置费用的合理性,购置费用降低,能减轻机械的使用成本。

2.3.2外购设备的订货是采购部门向生产厂商或供货商联系询价和了解供应情况、产品质量,供方信誉、售后服务等一些问题的磋商,最后签订订货合同或协议。

2.3.3订货合同是设备采购必须完备的手续,合同是双方洽商结果的依据和防止发生纠纷的有效法律凭证。

合同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产品技术标准和包装标准;产品交货单位、交货方法、运输方式、到货地点、签订合同的单位和接货单位、交货日期、检验方法、产品价格、结算方式、结算银行和账号、结算单位以及双方需要在合同中规定的事项,违反合同的处理方法和罚金等。

2.4设备的到货检查验收

设备到货后,应对设备的外观和质量进行检查、随机附件、易损备品配件、专用工具以及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的清点、填写验收记录等工作。

验收程序有:

(1)依据合同、核对发票、运货单、规格型号以及价格等是否相符,发现问题应立即向承运单位及厂方提出质询,并拒付未交货款。

(2)开箱后依据装箱单、发货明细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等核对机械规格、数量,检查外观质量是否完好无损,各部件、仪器仪表有无损坏和短缺,发现问题应立即进行登记,并向厂方提出质询和索赔

(3)试运行:检查机械运转技术状况和各操纵系统的质量情况,检查各个总成及部件的运转状况是否正常,如发现存在质量问题,应同厂方提出交涉,要求更换和索赔。

2.5走合期管理

各种机械的走合期长短并不绝对相同,一般内燃机为100h,汽油车为1000km,柴油车为1500km。走合期内一般要求有:1、对燃料和润滑油的要求;2、对内燃机的启动要求;3、减载要求。

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走合期中的机械,使用单位应在机械走合期之前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等技术交底,在走合期过程中,应及时填写走合期记录,以便掌握机械走合情况。执行走合期的机械应悬挂走合期标志,提示有关人员注意走合期使用规定。走合期结束后应取下标志,拆除限速装置、审查走和记录并签章,作为走合期原始凭证纳入技术档案。

3.设备的后期管理的主要工作

3.1资产管理:施工机械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资产管理是企业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施工企业固定资产中占最大比重的施工机械,做好资产管理十分重要。

新购机械经验收后应立即正式列入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直到报废为止的管理工作是机械后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计价、折旧和保值、增值、机械的分类编号、基础资料的管理等。

3.1.1施工企业的设备分类

设备分类主要分为:施工机械、运输设备和生产设备三大类

3.1.2固定资产的编号

固定资产的编号应能体现设备类别、设备名称、单位代号和实物顺序,一般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

3.1.3固定资产的计价

固定资产的计价按不同情况有:原值、净值、重置值、增值、残值和净残值五项计价方式分别进行计价。

3.1.4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造成价值损耗,随着生产的进行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形成价值转移,转移的价值从生产收入中得到补偿,以货币的形式积累起来,形成折旧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技术改造和更新。

3.1.5资产管理的基础资料

资产管理的基础资料是设备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基础资料包括:设备登记卡、设备台账、设备清点表和设备技术档案。认真填写资料,确保帐、物、卡、表一致。

3.1.6技术档案要按内容及时准确的填写,正确反映机械物质形态运动的变化情况,为设备管理、施工生产、使用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3.2设备使用管理

3.2.1施工机械使用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保持机械的良好状态,正确使用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已达到安全、高效、低耗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

3.2.2要实现科学使用机械就必须做到:1、正确使用;2、合理选用和组合;3、提高操作人员素质;4、做好机械的维护保养。

3.3机械的维修

维修是维护和修理的总称。修理的目的是根据机械技术状况变化规律,更换和修复磨损的零件,并对整机或局部进行拆装、调整、恢复机械技术性能的技术作业。

3.3.1机械修理的划分

机械修理根据内容要求和工作量划分为大修、项修、小修。

(1)大修:是指对设备进行一次性全面彻底的恢复性修理,使机械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达到规定要求,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2)项修:是以机械技术状态的检测为依据,对机械零件磨损接近极限而不能正常工作的少数或个别总成进行局部恢复性修理。

(3)小修:是指机械使用和运行中突发的故障性损坏和临时故障的修理。

3.3.2设备的维护保养

设备维护保养是使机械经常保持良好的润滑、紧固和清洁状态,从而使机械配合件正常磨损阶段的磨损率下降,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机械良好的技术状况和安全生产。

(1)机械定期保养的作业内容有:清洁、紧固、调整、润滑、防腐。

(2)机械的分级保养内容有: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和三级保养。

(3)机械的特殊保养有:停放期保养、走合期保养、换季保养和转移前保养。

(4)汽车定期维护有:日常维护、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

猜你喜欢

机械装备设备
港警新装备
调试新设备
调试机械臂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总目次
简单机械
当主播需要什么装备?
按摩机械臂
认一认
视听设备行情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