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2014-02-18游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管理

游江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地快速发展,建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的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提高工程质量与控制对于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变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关键词】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到2020 年“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针对的国家部署,各地区更是加大道路交通建设的投入。作为具体实施交通建设工程的企业,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工程的施工质量事故,确保交通工程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而提高工程质量,在确保质量和安全及最小投入的条件下,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为此,加强并提高市政道路交通工程的质量和管理是急需解决的事情。下面文章中主要论述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技术的几个方面。

1.设计方案的优化

设计方案应与现场施工方案相匹配,做到结合实际。有些设计方案没有经过实践,与现场施工存在部分脱节现象,其中的一些不妥之处暴露不明显,尤其是控制设计质量的图纸和文件更应该重视检查审视。施工之前,施工者和设计者应该根据图纸和现场施工情况进行讨论和交流,组织设计交底工作,使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完美匹配起来,施工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领会设计思路,熟悉设计中的细节问题,搞清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施工管理者除了领略设计意图外,还应做好现场技术交底工作,使现场施工人员明确工作内容,看懂图纸,尽量避免因不了解设计方案而引来的问题,减少影响工程质量的事故。施工中如存在设计变更的问题,施工单位要及时提出,设计单位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出具具体施工方案,并同步做好设计交底工作,避免出现设计与施工脱钩现象发生。

2.保证现场导线和水准点的准确性

测量监理接受设计单位导线和水准点的现场交桩,在交桩的过程中要注意点位的完好及交桩资料的吻合,同时做好交接记录,交桩记录中应明确桩的完好性情况,有破损或点位不符合要求时,必须重新交桩。对施工单位的复测的技术方案要认真审查,要求施工单位提供所有点位的精度复测结果。审查施工单位用于复测的仪器标定情况以及仪器数量和人员资质、数量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进行检查最好使用自己标定过的仪器、对水平角、距离和高程进行抽查,并把测量结果与施工单位提供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纠偏。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若超过允许值,则要求施工单位重新防线测量,从源头上把好质量第一关。

3.确保道路建设材料的质量

市政道路的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起决定性作用,是保证施工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在施工过程中道路工程材料来源渠道往往变化较大,种类复杂,如土、砂、石、水泥、钢筋、沥青等,特别是砂、石的来源变化频繁。质检人员应该亲自并严格检查和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按规定的检测频率对材料进行抽检,并向试验室送检。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工程材料(水泥、砂、石集料、钢筋等),必须提供“三证”并按有关标准规定抽样检验,执行见证取样制度,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进人施工现场。所有材料分类放置施工材料,对不同材料采取相关的保护措施,避免较长时间里外界对材料的损害,减少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同时对材料领取应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并做好材料的回收和利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节约经济。

3.1 控制施工质量、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施工企业依据质量保证模式,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系统,编写质量手册,制定质量方针、技师目标,使之更具有指令性、系统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建设交通道路属于系统性,具有整体感的工程,从设计方案,到进料施工,再到工程竣工,都是一系列的贯通性工作,中间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所以,工程建设单位应该制定从施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中的质量,工艺,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监管制度,建立施工的体制,并且随着工作的进展而相应的完善这些制度,坚决实施。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牢记这些管理规定,付之于实际行动,从思想和行动上,意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根据工程任务目的和质量监管的规定,恰当使用工程技术,选择性分配施工任务,做到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完工的监督管理工作。

3.2 人、材、机的控制

人、材、机的控制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应以人为核心,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工程队伍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把人作为控制的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加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所以,道路建设工程中应该有效管理施工工作人员。上至项目负责人,下至施工班组,在工程进行之前,应该进行相应培训,提供其整体素质和对施工质量的意识。在整个组织中,质量管理部门应该学会自我检讨,制定质量监管责任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组织专业素质高的施工工作者,互学互动,采取这一系列的工作来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具有人为因素,所以应该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工程质量的控制实际上就是监督管理工作者。在完善的质量监管制度下,材料是构成建筑产品的主体。在道路施工管理中,对材料的质量控制显然是举足轻重的。选好、用好机械设备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和提高技术经济效益, 公路建设项目工程量大时应采用大型机械和先进设备,而工程量小时则应采用中小型机械和现有设备。合理的选型和利用材料、机械是把好质量的一道关口,也是节约经济的一大措施。

3.3 施工中的监管开工之前的防范工作为施工过程做了良好的铺垫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家督和管理尤为重要。市政道路的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查,合格后填写工序质量报验表,经验收认可方能进人下道工序施工,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每道工序检查验收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该量尺寸的要量尺寸,该检测试验数据的要检测试验数据,要按所要求的检查频率见证取样。同时,在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时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 特别是在业主紧逼工期的时候,工序质量的检验更不能放松。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在此过程之中进行检查,可以发现隐患的质量问题。检查出来的问题,应该依据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措施,客观正确评价工程质量的优劣。解决问题之前,应该明确问题的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应该仔细记录观察,查明这种问题带来的隐患,采取应急措施,将问题在转化之前解决掉。施工的不同阶段应该具有不同的监管人员,在此过程中还应该进行质量评比活动,实施奖励或者惩罚,以便促进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通过奖惩来提高全队的整体素质。项目部负责人应该将负责责任到位,制定责任体制,注重提高安全问题的管理水平,实行奖惩制度,将质量问题与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处罚那些有质量问题并引起质量事故的,奖励那些没有质量问题的,进而控制和提高工程的质量。

质量监管措施应该贯彻执行,公私分明,采取分数制,确定奖惩分数线,依据检查评分结果,实行奖惩,严惩那些多次造成质量事故的工作人员。质量负责人应该深入现场调研,采取恰当的措施和制度,做到公私分明,奖惩有别,不应假公济私。

4.完工后的监管

完工后的监督和管理主要是评定工程质量, 对已完工程进行验收,控制工程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工作是建筑物或构筑物外观、功能、结构的审查和对工程质量的核对。施工单位要详细全面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进行工程完工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组织相关单位参加。以便使工程符合国家有关的质量要求和规定,与施工合同相一致,除此之外还要编写提交完工报告。在每个项目结束之后,质量监管部门要进行的必要环节是考核并奖惩。如果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整改和修复,经相关检测单位认定合格后方可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或降级使用,如此可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通过相应整改措施也可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总之,市政道路施工中,要从人员、材料和具体的施工工艺过程抓起,确保道路各层结构的施工质量,从开工到竣工的整个过程中,每个参与的工作者应该认真负责,关注工作中的可能影响到质量的每个细节,防患于未然。各参建单位认真负责、细致策划、精心施工,按科学规律办事,是一定能够创造出优质工程的。

参考文献:

[1] 高莉.市政道路工程测量[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管理
住建部: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 应依法对工程质量担全责
广西:2018年致力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满意度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220kV架空线路建设管理
浅谈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管理探析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