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规模化畜牧场的环境现状及治理措施

2014-02-18王笃国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粪便污水饲料

王笃国

摘 要:随着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产生了大量的动物粪尿、污水, 对周围的大气、 并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环境产生毒害作用, 影响其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最终将影响人类的健康, 其不良后果不容忽视。文中就其现状及国内畜牧场治理方式作一综述。

关键字:畜牧养殖;生态;防治

中图分类号:S954文献标识码: A

1 畜牧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畜牧业经营方式及饲养规模的转变近年来, 畜牧业超常规

大发展, 规模由小变大, 经营方式由分散到集约,饲养管理方式向立体高密度、机械化方向转变,随之粪便也由过去的垫圈或半固体态转向液态,使粪尿及污水量大大增加, 特别是污水(是粪便的几十倍), 如不加处理, 就会污染附近的土壤、水源等, 形成公害。

1.2 畜牧场自农区、牧区转向城镇郊区随着都市化的进展, 城镇对畜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多, 为便于运输, 牧场多设在市郊, 且种植业用地减少, 粪尿不能及时施于农田或弃之不用,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1.3 农业由使用有机肥料逐渐转向使用化学肥料

化肥使用方便、价格便宜, 粪尿则相反;结果造成粪尿积压。还由于对畜牧场粪尿处理的设备、设施投资存在一定的难度, 及个别牧场老板对畜粪及污水任其自流, 从而造成公害。

1.4 家禽业对生态环境的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家禽排泄物( 包括垫料、废水) 、病原体和病( 死) 禽。家禽粪便和垫料如果没有适当的管理, 可成为蝇、虫繁殖的媒介,并可携带和传播病原菌。

1.4.1 病原体增多且复杂 家禽非典型性、混合性感染增多, 病症复杂化, 病原变异型增多。由于环境日益复杂, 对畜禽生产不利的病原体变异频率增加, 严重威胁正常的畜禽生产和人群健康, 甚至引起周边群众和消费者的恐慌。特别是中小型养殖户分布比较散, 饲养点常与民宅混杂, 养殖技术与卫生防疫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交叉流动频繁, 粪污自由堆排放, 这些均不利于畜禽生产和人群健康。

1.4.2 水禽饲养方式 目前, 绝大多数水禽饲养方式还是沿袭传统的倚塘而养, 俗称“水养”。鸭粪通常直接落入鱼塘或经直接冲洗入塘, 因此,排泄物中病原体和药物均随粪便进入鱼塘, 成

为“鸭—鱼”模式中卫生安全问题的焦点。排泄物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中有机质和氮磷等植物性养分、外来化学物质如消毒剂和药物等, 这些物质可引起鱼塘水质下降, 药物可在水、鱼塘底泥、鱼体以及水体其它生物中会造成蓄积, 药物及其中间产物破坏水体的微生态平衡, 影响水产养殖, 甚至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禽类排出的粪便携带着大量微生物, 这样将会使鸭在水中活动满足水性的同时, 也引发一系列疫病, 影响水禽生产。

1.5 随着我国规模化奶业的迅速发展, 奶牛养殖产生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正成为很多地区特别是大中城市郊区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畜禽产品的粪尿和生产污水, 也在不断地产生有关部门测算:一头猪的日排泄粪尿按6 kg计, 年产粪尿达2.5t。如果采用水冲式清粪, 一头猪日排污量约为30 kg。一个千头猪场日排泄粪尿达6 t, 年排量达2500 t, 采用水冲式年排污水达1万多吨。

综上所述, 畜产公害就是由于畜牧业废弃物的高度集中, 不能利用自然环境的土壤、水体进行分解、净化、投入再生产而造成的牧场污染。

2 畜牧场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2.1 合理规划

适当控制饲养规模, 根据不同地区自然、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对畜牧场进行合理布局, 不要过分集中于城郊或交通线附近, 最好是合理的农牧结合, 以利于粪便等污染物的处置、消纳和控制。

2.2 家禽业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2.2.1 保持适当的养殖规模与密度 加强源头建设性引导与管理, 根据地区环境容量与人居情况, 探讨养禽业的适度规模与密度, 减少人与动物的接触, 避免病禽和动物废弃物跨区域运输。

2.2.2 加强禽场合理选址 养殖场或养殖小区要按照政府相关规定, 避开村庄和居民区, 远离集贸市场等, 采取必要、合理的隔离。根据小型养殖户的特点, 更需要加强动物防疫与环境保护, 加强社区建设与农户培训。这样才能逐步引导小型养殖户向健康、规范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2.2.3 粪便及病( 死) 禽的无害化处理 搞好环境卫生和废物管理, 降低场地风险, 减少有害物和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对现代养禽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保持粪便干燥、防止舍内管道漏水等。粪便及垫料要用专车通过专用通道运出舍外一定距离, 再进行发酵无害化处理。关于鸡粪还田还要关注科学的施用强度和方法, 并注意跟踪监测对土壤和水环境的长期效应。

2.2.4 水禽饲养方式转变 健康养殖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建设和维护一个健康的养殖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所有动物保持良好机体状态的前提, 是各种养分和药物发挥正常功能的基本保证。在现代生产的激烈竞争和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环境下, 鸭鱼结合难以兼顾二者生产效益, 鸭需要清水, 养鱼则需要适度肥水。为此, 一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传统的“鸭—鱼”养殖模式的安全性, 包括降低单位面积塘面的水禽养殖密度(还与水深、养殖鱼的品种结构有关) , 防止病禽的排泄物直接入塘, 同时塘面可适当漂浮种植植物, 以缓解水体养分超负荷的压力。

2.3 解决畜禽业环境污染的技术途径

从技术上讲, 防治污染应坚持“预防为主, 防重于治”的原则, 达到“治本治标, 标本兼治”。解决养禽业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主要通过畜牧环保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养禽业粪便污染问题。

2.3.1 环保饲料技术 提高家禽的饲料利用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除了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高效促生长添加剂, 应用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 如用生物制剂和酶制剂处理、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技术等手段外, 应用生态营养原理, 开发环保饲料, 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2.3.2 畜用防臭剂开发 为了减轻畜禽排泄物及其气味的污染, 从预防的角度出发, 可在饮料中或禽舍垫料中添加各类除臭剂。

2.3.3 粪便能源化和肥料化技术 通过能源化和肥料化手段来资源化处理家禽粪便及其废弃物, 一是利用厌氧发酵原理, 将污物处理为沼气。其产生的沼渣、沼液可用于肥田养鱼。二是高温

堆肥处理生产有机肥。这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处理量较大、费用低廉、适应性较强、比较经济的方法。

2.3.4 鸡粪的饲料化技术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利用鸡粪加工饲料, 德国、美国的鸡粪饲料“托普蓝”已作为蛋白质饲料出售, 英国和德国的鸡粪饲料进入了国际市场。而今已将鸡粪大规模加工成商品饲料及其它产品。

2.3.5 消除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抗营养作用 大多数植物性饲料及副产品, 尤其是豆类及饼粕、统糠中含有大量的抗营养因子, 如蛋白酶抑制因子, 凝集素、单宁等, 经过适当的加工处理, 如膨化、制粒等, 可降低其含量, 提高饲料养分的利用率, 减少氮和磷的排出量。

2.3.6 猪场粪污水无害化处理 根据我国目前养猪水平和实际条件, 对猪场粪尿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可采用不同形式。常用处理方法:作肥料用:主要有粪尿直接上地和经腐熟后施用两种方法: 前一种是利用“土壤自净”能力。消纳分解有机物质, 提高肥力; 后一种是堆积发酵产生“生物热”, 通过杀灭菌、寄生虫、分解有机物而消除污染, 特别是厌氧发酵后的渣液作肥效果更好。

作燃料用: 利用粪尿中有机物, 在高温(35-55℃) 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降解为沼气, 同时,杀灭粪尿中大肠杆菌、蠕虫卵等。沼气可用作能源, 作为燃料或照明。

粪尿污水生物生态化处理方法:

解决规模猪场粪尿水污染问题迫在眉睫, 无害化处理成为关键, 建立“污水净化生态工程”是可持续发展养猪业粪尿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根据粪尿污水特点, 通过生物和生态技术

手段净化畜粪及其污水, 利用厌氧发酵原理,将污物处理为沼气和有机肥、费用低、处理量大, 比较经济。在正常气温条件下可使污染物BOD减少10%-90%, 再结合氧化处理效果更好。

结合我国农业大国实际, 应把养猪、污水处理、种植业、水产业统一考虑, 将猪、种、渔三者统一安排, 结合发展。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农业生态循环系统, 是发展生态养猪业、解决环

境污染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建立人工生态型奶牛场, 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组织奶牛场生产,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和现代技术、实行无废物和无污染生产。对奶牛养殖生产中产生的、有污染的、易造成“公害”的粪尿和有机废水进行生态无害化处理, 使奶牛的生存环境始终保持在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平衡的环境中。严格控制环境污染; 努力建设生态奶牛养殖场, 建立“土地—种植业—奶牛养殖业”三位一体的农业生态系统; 推广奶牛粪便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广粪便固液分离和利用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等先进实用技术, 提高科学处理和利用奶牛粪便的水平。

2.4 解决养殖业环境问题的政策途径

2.4.2 加强药物管理, 减少畜产品公害 农药、兽药和添加剂等。一般, 有机氯农药排泄较慢,而抗生素类药物则排泄较快。所以对兽药和添加剂, 要根据其毒性、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蓄积等情况的实验资料, 分别定出最高允许残留浓度, 以便为达到此一允许浓度而规定用药量、休药时间等。

2.2.4 寻找解决途径从政府到企业, 从生产到科研都要重视寻找和采取有效的解决途径。政府对新建的畜禽粪污处理厂要采取扶持政策, 免除某些税收和地方摊派, 实行无息贷款等措施, 增加科研投入, 促进科研和生产的有机结合。

结语:

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 已形成一整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加强法制建设, 以法兴牧, 以法治牧为了更好地发展畜牧业生产, 保障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必须要以相关的法律给于制约, 从而使畜牧场的畜禽粪便及污水的污染能得到更好的治理。对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振钧. 我国家禽养殖带来的环境问题与解决途径[J].

中国禽业导刊, 2001, (07).

[2]肖冬生. 规模化养猪场粪污水处理和利用的研究[D]中

国农业大学, 2002.

[3]田允波. 规模化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及防治[J]. 中国畜

牧兽医, 2006, (05).

猜你喜欢

粪便污水饲料
污水罐坍塌
附表3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
二氧化氯消毒在城北污水厂中应用
“粪便移植”可治病
黑皮游戏大迷宫
饲料Ⅱ个股表现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六)
湖南省获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单一饲料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续四)
污水大战
观察粪便 调整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