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影响关系研究
2014-02-18申巳晅石海洋黄丽曼
○申巳晅 石海洋 黄丽曼
1、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天津 300401
2、河北大学经济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言
近年来,城镇化过程当中,农民的收入问题是最为突出、最受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也受到了政界和学界的重视。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的收入不仅影响到了城镇化的质量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坚持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主要切入点就是促进农民增收。进而改变农民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使农民变为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实现其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因素我国的农民为城镇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因此今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要推进户籍、保障、就业、教育等一系列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民延伸,改善发展环境,以城市繁荣带动农村发展,使农民真正的富起来。2008年,河北省提出“三年大变样”口号,进一步加快了城镇化的脚步,同时,“三农”问题也引发了对农民收入的探讨。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民收入与其关系,对相应的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意义重大。因此,本文试图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来研究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以考察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情况及其响应路径。明确河北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改善农民收入的差距和努力方向,从而为地方政府进行新型城镇化战略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表1 LnPI,LnUR序列及其一阶差分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二、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1、数据来源
本文旨在研究农民收入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均衡及动态关系,选取1990—2013年河北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和城镇化率两组数据(数据来源于《河北统计年鉴》、《河北农村统计年鉴》)作为样本。将农民收入作为内生变量,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元)来衡量,为了消除价格因素对研究的影响,取1978年的农民收入作为基期(1978=100)得到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数P I。城镇化水平以河北省城镇化率表示,记为UR。此外,为了减少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的影响,对P I,U R两个序列的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即对变量LnPI,LnUR进行实证分析。
2、平稳性检验
考虑到数据可能是非平稳的,并且为了防止出现伪回归,本文先对数据进行了单位根检验。通过ADF检验确定了数据的平稳性,表1是使用Eviews 6.0得到的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LnPI和LnUR 在ADF 检验(5%的显著性水平)下非平稳,其一阶差分平稳,没有单位根,即序列LnPI和LnUR 均为一阶单整。
3、向量自回归模型
由上可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序列LnPI和LnUR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可对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考虑到S I C和S C最小准则并兼顾其他原则,确定滞后阶数为2阶。利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模型为:
方程(1)、(2)的系数下边括号内是t 统计量检验值,可以看出,模型整体较为显著,个别的滞后变量可能无法很好地反映出对当期变量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有同样变量的多个滞后值产生了多重共线性。从(1)式中看出LNPI 的一阶差分主要受滞后两期的LNPI 影响,与LNUR 的滞后值关联度不大。也就是说,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其滞后值有较大的联系,城镇化的进程对增加农民收入也起到了一定的滞后效应。从(2)式中可以看出LNUR的一阶差分主要受LNPI一阶差分的影响,其中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影响系数绝对值增大,同时,LNUR的一阶差分也受自身之后一期的影响,滞后两期的影响程度很小,仅有0.0071。说明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城镇化的进程有一定的影响,且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影响成度增大。为了证明此VAR模型的稳定性,本文采用了AR根检验,得到所有根都小于1,即上述VAR模型是稳定的,可以做相应的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进行进一步分析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影响过程与程度。
4、脉冲响应函数
图1 脉冲响应函数曲线
图1是脉冲响应函数曲线,横轴代表追踪期数,这里取10期,即10年。纵轴代表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响应程度。脉冲响应函数曲线中实线为响应函数的计算值,虚线为实际值正负两倍标准差的置信带。
图1(a)表示城镇化水平对农民纯收入新息的冲击的响应情况。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的响应在前6年处于调整阶段,其中前两年有明显的正响应,第3到6有最大的负响应。在第6年往后,响应程度减弱,并趋于稳定。这说明短期内这说明短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动对城镇化的发展有正向带动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带动作用会逐渐减弱,城镇化的初期农民收入的变动对其带动作用显著,从长期来看,农民收入增长会对城镇化水平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种作用程衰弱趋势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图1(b)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对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进程的影响路径。可以看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对城镇化进程从第1年直到第3年都呈现出了负响应,但这种负响应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第3年之后,从负响应转为了正响应,进入波动较小的微调阶段,正响应维持到第7年,农民纯收入与城镇化的发展呈现出较为稳定的收敛迹象,城镇化进程对农民收入拉动放缓。可以看出,河北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初期对农民的收入有一个较大的负向影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城镇化工作的开展农民还不能迅速融入的城镇的生产生活方式当中去,使其在短期内会有一个收入下降的过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负向影响在逐年改善。长期来看,城镇化的发展必将带动农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因此,应长期稳步地推进城镇化的进程,逐渐发挥其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表2 LNUR和LNPI一阶差分方差分解表
5、方差分解
对LNUR和LNPI的一阶差分做方差分解,得到表2,方差分解描述了冲击在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动态变化中的相对重要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城镇化水平的波动在第一期只受自身滞后变量的影响。受农民收入影响从第二期才开始显现,到第四期冲击影响趋于稳定,稳定在22.3%~23.1%之间,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第一期起就受到自身波动和城镇化水平冲击的影响,仅在第一期表现较弱,占21.3%左右,从第二期起一直维持稳定在22.3%左右。
从方差分解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河北省城镇化的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具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反过来,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河北省城镇化进程的实施。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搜集了1990—2013年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化率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了这两个变量对于信息波动的影响路径以及变量波动对其贡献程度。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和政策建议。
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正向交互影响。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了长期下,河北省农民人均收入对城镇化水平波动有23%左右贡献率。城镇化发展初期对农民的收入有一个较大的负向影响,但长期来看,城镇化的发展会带动农民的收入水平的提高,从方差分析得到的结果可知,长期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为22%左右。
实证结果表明,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在长期下更为显著。这说明在长期下,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各项民生政策的落实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不断改善,能够达到对农民收入的正向拉动。同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切实做到改善民生,能够有力地推进城镇化的进程。
[1]冯兰刚、田亚明、焦彦臣:基于城市化视角的农民收入增长路径研究——针对河北省的实证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张车伟、王德文:农民收入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分地区对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变化的考察[J].中国农村经济,2004(1).
[3]齐红倩:城市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3).
[4]宋元梁、肖卫东:中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9).
[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