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下苏州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014-02-18王福鑫
王福鑫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试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下苏州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王福鑫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现代化是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和目标,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则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表现。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经济基础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起步快和政策体系完善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创新人才短缺、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和缺少龙头企业引领等缺陷。苏州应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集聚人才,创新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实施“四轮驱动”,以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现代化;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苏州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根据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于2003年提出的江苏目标。2011年9月,中共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在《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三区三城”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期末,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因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十二五”期间全体苏州人民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1]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借鉴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也是苏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和重要任务。
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种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关系。
首先,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表现。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是丰富和广泛的,尽管人们对于现代化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现代化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是人类文明的深刻变化和巨大进步,这是人们的共识。现代化社会的人类文明包含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指的是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学术知识科学化,人民生活富足;而精神文明则是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居民科学文化素养普遍提高,道德法律自律与自觉性强,主流价值观得到弘扬,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因而现代化往往被用来描述现代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达的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的重要表征。而在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中,文化产业是其重要一环。在发达国家,与其工业化相匹配的是体系完备、产值高的文化产业。如美国有文化产业巨无霸之称,它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占据世界电影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早在1996年,美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就超
过了汽车、农业、航空和军火等传统行业,位居所有出口产品之首。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2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实际上,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中也包含了文化的内容。在《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中主要包括了两个文化指标,一个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建设期末要达到6%以上,另一个是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到建设期末要达到2.8㎡以上。苏州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对文化建设有更高的要求,提出“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1]
其次,现代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和目标。现代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以科技的进步为前提的。法兰克福学派指出,在前资本主义时代,文化表现为一种精英文化或贵族文化,但到了发达资本主义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先进科学技术在文艺作品制作中的日益普及,文艺作品已经变成一种机械化、自动化作业,文艺作品被大规模地复制和批量生产,这种大规模复制和批量生产的出现,文化产业也就产生了。可见,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近年来,动漫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3D技术影片《阿凡达》横扫全球票房,无一不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现代化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也是文化产业的目标。文化产业只有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依靠现代化的技术、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因此,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是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容,它有助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达成。
二、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与缺陷
近代产业发展历程已经证明,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般模式是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产业在先进技术的引领下发生“裂变”,实现大规模扩张与发展。因而技术进步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兴起与发展均仰赖科学技术的进步,其跨越式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可以说,科学技术的进步或者说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但是,相对于一般产业来说,文化产业又具有特殊性,即它的经济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的统一。因而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除了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之外,还需要有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比较好的经济基础。
(一)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相对于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城市来说,苏州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速度和效益也存在差距。但苏州也具备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即后发优势:
1.经济基础好。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民与苏南其它市县人民一道创造了“苏南模式”,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均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见表1)。
表1显示,2009-2011年苏州GDP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仅2009年的增长率略低于江苏省平均水平,但其GDP占当年江苏全省GDP的1/5强,2010年更是占了将近1/4。到2010年底,苏州人均GDP已经超过12000美元,突破了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区间。经济发展的成就,为文化产业跨越发展奠定了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坚实基础。
表1 2009-2011年苏州、江苏省和全国经济发展(GDP)比较
2.文化产业起步快。进入本世纪以后,苏州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见表2)。
表2 2009-2011年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表2显示,2009-2011年来,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以超过30%的速度快速增长。在2010年“江苏省文化发展绩效评价体系”考核中,苏州位列全省第一。2011年,苏州文化产业主营业收入达到2050亿元,在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列第五位。
苏州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还渐渐地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产业门类。除文化旅游外,动漫游戏产业、印刷复制业等已成为苏州文化产业的优势产业。苏州动漫成为我国动漫产业的一极,不仅拥有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而且形成了多个动漫企业集群,产值也年年攀升,2011年达到1.2万多分钟。
苏州还建成了苏州工业园、阳澄湖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昆山动漫数字产业园等多个高水准的文化产业园区,拥有以“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苏绣文化产业群”、“江苏周庄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昆山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基地为龙头95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苏州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已迈出坚实一步,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基本形成了优势突出、多门类、综合型的产业体系,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下一步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3.文化资源丰富。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拥有相当丰富的优质文化资源。苏州是国内外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地9个,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4处,数量之多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和西安。苏州还有昆曲、古琴等6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不仅如此,苏州还有兴文、助文、崇文重教的历史传统和社会风尚,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有“状元之乡”的美誉。
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为苏州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养料,更为苏州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而崇文重教的历史传统和社会风尚,为苏州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4.政策体系基本完善。2002年1月,中共苏州市委文化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发布《苏州市2001-2010年文化强市规划纲要》开启了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大幕,自此,中共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诸如《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州市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财政、税收、投融资、土地、人才等方面给予文化产业以优惠性扶持政策。苏州市还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每年以3000万元资金引导、支持苏州文化企业开发文化产品和项目。这些政策和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苏州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苏州所辖各市(县)、区与苏州市委市政府一样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和措施。苏州这种完善的政策体系,为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缺陷
勿庸讳言,苏州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拥有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
1.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如上所述,近年来苏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600亿元,占GDP的5.6%,规模总量超过相当一部分省市,进入全国城市10强[6]。但在快速发展的苏州文化产业中有两个现象是应该注意的:一是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主要构成是传统文化产业如印刷业、新闻出版、工艺美术特别是文化用品制造业,而现代文化产业的经营收入所占份额是很有限的。二是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大项目带动。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苏州仅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就达75个,总投资达783亿元;2012年确定的文化产业项目又有89个,其中20亿以上的项目13个,总投资达到1038亿元[6]。另外,苏州动漫产业也已初具规模,但却没有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表明其原创能力
有限。这些现象都说明,苏州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
2.创新人才短缺。苏州近年来以“姑苏人才计划”为平台,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发展所需的人才,到2011年末,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近16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突破9万人,高技能人才达到26万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达到50人。但在这些人才中,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才却很少。笔者曾对苏州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的需求进行过调研,2010年,苏州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缺口为15000人左右,而到2015年即“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创新人才缺口则更大[7]。实际上,苏州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驱动力有限、动漫游戏产业原创能力不强以及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缓慢等,都与创新人才的短缺有直接的关联。
3.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曾几何时,苏州与无锡、常州创造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模式——“苏南模式”,也正是这一模式让包括苏州在内的苏南地区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但是,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大潮涌起的时候,苏州并没有像之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兴起时那样独立潮头、大刀阔斧地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而是谨小慎微、亦步亦趋。在苏州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中,政府仍旧实行“行业分层管理”,文化管理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的问题依然突出;国有文化企业的机制创新没有其它行业那样幅度大和持续不断,企业发展活力有限;核心层文化企业的民营资本或社会资金注入障碍仍旧不少。总之,苏州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力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
4.缺少龙头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否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群),这是为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所证明了的。美国著名的迪斯尼、时代华纳和新闻集团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在美国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正是这些实力强大的文化企业,成就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巨无霸”地位。截至2011底,苏州的文化企业达到15000多家,但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微型企业。到2013年5月,苏州共有上市公司82家,累计募集资金超过660亿元,其中境内上市69家,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形成了股市的“苏州板块”[8]。但在这些上市公司中,却难觅文化企业的影子。苏州的动漫产业起步不晚,苏州工业园在2005年就被国家广电总局命名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尽管近年来该基地的动画产量逐年提高,但原创知名产品不多,知名动画企业就更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在世界产业发展史上已有明证,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领,因为产业链长是文化产业的特性,龙头企业的强大产能所形成的产业链是文化产业持续、稳定和跨越式发展所急需的,而苏州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
三、苏州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措施
苏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具备了一些有利条件和后发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缺陷。因此,苏州要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应扬长避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如前所述,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复制技术和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复制和流通成为可能,从而催生了文化产业。同样地,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跨越式发展,更需要科学技术的推动。从美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实践来看,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文化产品(服务)的种类和领域持续拓展,成本不断降低,从而成为推动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苏州应借鉴美国经验,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引导下,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实现传统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运用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产业领域,创造文化产业新业态,让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比翼双飞”,实现苏州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集聚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谁掌握了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拥有了发展和竞争的优势。而以创新创意为基本内核的文化产业对人才更有特别的诉求。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创意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因而集聚文化产业人才是当前和今后的重要任务。建议在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人才委员会并设办公室,专职负责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应以培养为主,并利用项目(或产品)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以项目为平台集聚人才、培养人才,应特别注意项目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要利用在苏高校的人才教育培养资源和平台,分层次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
3.创新文化产业体制和机制。为适应率先基本
实现现代化和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苏州应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政府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应以有利于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和稳定发展为目标,变行政性的“行业分层管理”为面向市场的综合性大部制管理,合并管理部门,解决文化行政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健全法制,依法管理,以监督和引导为主,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创新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包含了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特别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苏州市政府应鼓励文化企业特别是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在文化企业的考核内容中应有经营管理创新的指标要求,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评审也应有经营管理创新指标项目。
4.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群)。苏州应将培育龙头文化企业(群)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主要工作来抓,可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有目的、有步骤地加强培育,将政府所掌握的优质资源配置到这些重点企业,使其快速发展,成为苏州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影响和带动苏州文化企业的发展。同时,应有计划地推动文化企业上市,用上市融资来实现文化企业体制机制创新,进而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带动作用。
5.实施“四轮驱动”。长期以来,苏州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项目引领、资金引领,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仅有这些显然不够,必须转变到以人才、龙头企业、项目和品牌为内容的“四轮驱动”。人才、龙头企业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中的作用已如前述,项目对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已由文化产业的发展业绩所证明,而品牌(群)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也是得到了实践证明的。目前,除文化旅游外,苏州文化品牌非常有限,因而培育文化产业品牌(群)尤其重要,将文化品牌(群)的培育与龙头文化企业(群)的培育一道,作为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用三至五年时间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苏州文化产业品牌和品牌群。
[1]蒋宏坤.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三区三城”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产党苏州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苏州日报,2011-09-21(A02).
[2]陈秀雅.苏州文化产业规模增速双列全省之首[N].苏州日报,2010-09-04(A01).
[3]李婷.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城市软实力的发动机[N].姑苏晚报,2011-05-17日(A01).
[4]李克祥.苏州文化产业收入超二千亿元仅次于北上广深[EB/OL].中国新闻网,(2012-04-23)[2013-02-10].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4-23/3840317.shtm l.
[5]施晓平.全市文物今起全面复查[N].苏州日报,2013-03-20(A04).
[6]吕继东.我市文化产业挺进全国10强[N].苏州日报,2013-03-26(A01).
[7]王福鑫,王任.苏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1):61-66.
[8]朱奭隽.苏州上市公司协会昨成立[N].姑苏晚报,2013-05-23(A03).
A Discussion on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Suzhou with the Aim of Taking the Lead in Realizing Basic Modernization
WANG Fu-xin
(School of Management,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hangshu 215500,China)
Modernization is the aim of th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and th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of cultural industry is the basic form ofmodernization.There are some advantages of th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of cultural industry in Suzhou,such as good economic foundation,rich cultural resource,rapid steps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perfect policy systems.But there are also some disadvantages,such as the lack of applied forc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 shortage of innovative talents,the deficiency of system innovation and few leading enterprises.Therefore,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Suzhou,the administrators should implement a strategy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gather talents,innovate the system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cultivate leading cultural enterprises.
modernization;cultural industry;great-leap-forward development;Suzhou
F207
A
1008-2794(2014)01-0011-05
2013-04-27
常熟理工学院苏南区域文化建设研究中心项目“苏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SW 2010Z02)
王福鑫(1960—),男,湖南永州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与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