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阳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现状及防治策略
2014-02-18杨玉梅罗云鹏
杨玉梅 罗云鹏
摘要:通过调查晚疫病的发生程度与当地同期气候的关系,改变栽培和管理措施、调整与适宜气候的吻合度,降低和控制病害发生发展,针对性防治。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90-1
1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
1.1 晚疫病发生程度严重
自2011年起,在略阳县马铃薯主栽区接官亭、五龙洞、两河口随机抽样调查,2011年和2012年6月田间发病率分别为48.8%、36.9%,病株率分别为36.69%、28.74%,病情指数为12.7、9.65,均属中度发生年份。2013年抽查242亩,病田率41.89%,平均病株率32.96%,分别较2011和2012年增加 -3.73%、4.02%,病情指数13.99。较前两年分别增加1.22%、4.34%。其中严重发生5块,占6.7%,其田间病株率高达47%。2011~2013年全县发生面积分别是1.8万亩、2.3万亩、3.6万亩,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发生程度逐年加重。
1.2 发生程度和早晚与降水量、降水时间相关
2013年选择田块进行了系统观察记载,4月份调查病田率和病株率为0,期间有效降雨出现在4月下旬,本月平均降水量41.3毫米,主要集中在部分区域,其中接官亭、两河口沿线为84.8毫米、59.1毫米。5月17日见到病株。5月28日调查,平均病株率10.85%,病情指数4.23,其中两河口区域大田病株率15.8%。高于其他区域。据30年气象数据统计,我县5月、6月平均降水量分别为80.6毫米、95.2毫米,7月176.8毫米。均可满足晚疫病发生的条件。有效降雨的早晚决定了该病害的发生早晚和轻重。2012和2013年4月份降雨量分别为31.8毫米、47.66毫米,5月分别为94.9毫米、117.64毫米,6月份分别为87.9毫米、106.72毫米,降水相对集中于5、6月份,对晚疫病发展蔓延有利。4月下旬和5月上旬的降水尤为关键,为晚疫病发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3 品种间抗性差异大
2013年5月28日调查4个品种29.5亩,抽样3400株,平均病株率11.32%,发病率较高的分别是早大白和克新6号,病株率12.8%和10.47%,荷兰15和紫花白病株率8.5%、9.5%。6月20日再次调查平均病株率25.65%,病情指数11.76。5月和6月降水量分别为117.64毫米、106.72毫米。因此病情扩展蔓延快。其中早大白和克新6号田块病株率达27.4% 、24.9%。荷兰15病株率21%,紫花白病株率22.5%。由于此时早大白和荷兰15已接近收获,对产量影响不是太大,克新6号在花期影响较大。全县调查187块田,共计242亩,平均病田率41.89%,平均病株32.96%,病情指数13.99。 随着马铃薯种植的发展,相宜的生产栽培措施的推广应用显得尤为关键,栽培品种选择,也是病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
2 马铃薯生产中存在问题及主要防治措施
我县马铃薯种植偏迟。一般在春节前后开始(2月~3月初)播种,实行露地种植,4月中下旬出苗,5月下旬形成薯块,收获在6月~7月份。温湿度适合晚疫病的入侵发展和蔓延,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7月份,利于晚疫病的发生,不利于马铃薯的生产收获。长期使用自留种,品性退化,薯块小,产量低。肥料使用不当,造成生长旺盛。病虫害多发。耕作管理粗放,习惯于深挖浅盖,不起垄,不利于排水。种植户缺乏病害意识,不知道马铃薯还需防病,导致病害初期达不到控制,造成为害和蔓延。马铃薯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8%,农户种植仅为满足日常需求,没有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技术部门和种植户的足够重视,技术指导和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存在盲区。近年,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栽培模式的探讨、施肥方式的更新、新品种的引进等工作开始实施,生产逐渐得到重视。采用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对控制晚疫病尤为重要。
2.1 选用抗病品种
引进和推广抗病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早晚熟品种搭配,避免单一化。
2.2 培育和选用无病种薯
建立无病种薯田,收获时挑选表面光滑、无病、无损伤的薯块留种,单收、单藏。播种前,催芽和切块时还应仔细检查,彻底清除病薯并集中处理。
2.3 提早播种,避开降水集中阶段
根据我县30年气象资料,我县元月份平均气温2.5℃,12月平均气温为3.5℃,不会出现冻坏薯块的问题,将播种时间提前到12月~1月是可行的。3月和4月平均气温为9.2℃和14.6℃,利于形成块茎和茎叶生长,此时温度适合孢子囊萌发和入侵,我县第一次透雨一般出现在4月10日左右,对晚疫病发生没有太多影响。
2.4 改善栽培管理措施
选择排水好土壤疏松的地块,起垄栽培;地膜覆盖;播前种子消毒;合理密植;适时中耕除草;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等集成技术,增强植株抗性。
2.5 引进和创新栽培管理技术
传授给种植户,宣传病虫害知识,实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6 做好病情预测预报,适时开展药剂防治
马铃薯出苗后加强踏查和系统观察,及时发布病虫防治信息,指导农户及早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并消灭,喷药保护全田。可选用72.2%普立克、64%杀毒矾等药剂轮换使用。
作者简介:杨玉梅,略阳县植保植检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产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