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2014-02-18崔仁成赵博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防治生物学

崔仁成 赵博

摘要:古毒蛾Drgyia antiqua (Linnaeus),属杂食性害虫,一年发生两代,以卵在枝条上越冬。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下旬。幼虫期喷0.5%阿维菌素800倍;1%苦参碱800倍;3%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古毒蛾;生物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78-1

古毒蛾Drgyia antiqua (Linnaeus),属鳞翅目,毒蛾科,别名落叶松毒蛾、褐纹毒蛾。在东北三省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杨、柳、榆、桦、柞、落叶松、果树等,也为害农作物大豆。幼虫初龄阶段群集啃食叶片呈网状。幼虫能吐丝悬垂,借风力传播。中、老龄幼虫分散为害大,发生时将树木叶片全部吃光。

1 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14~18毫米,灰白色,肥大,体近似纺锤形,被灰黄色茸毛,丝状,翅退化,短缩,前翅仅呈短尖叶形。雄蛾体长8~12毫米,翅展25~32毫米,体灰褐色微带黄色。触角羽毛状。前翅暗红褐色,中室后缘近基部有一不甚清晰的褐色圆斑。内线深褐色、外弓。外线褐色,较宽,微带齿形。臀角处在C脉与A脉间有一半月牙形白斑,缘毛粗,黄褐色,其上有黑褐色等距斑。后翅黄褐色,基部和后缘色深。

卵:圆形,灰白色或黄褐色。直径约0.9毫米,卵粒中央有一淡黑色凹点,其周围有隆起的多角形刻纹,卵块单层平铺排列在茧外。

幼虫:不同龄期其体长、体色和毛瘤等变化较大。简略描述如下:

(1)1龄。体长2~3毫米,灰白色,头黑褐色。第1~8腹节背面各有4个黑褐色斑,在体背排成二纵列,中间一列斑近方形,较大,两侧近椭圆形,稍小。毛瘤不显,体背无刷状毛簇。(2)2龄。体长6~8毫米,前胸两侧毛瘤突起,毛瘤红褐色并着生少量长毛,腹部第6、7节背面中央的翻缩腺突起,红色。第1~4腹节背面中间毛瘤也隆起。(3)3龄。体长8~12毫米,头黑色,有光泽,体灰褐色或黄褐色,背线黑色,后面2个黄白色。前胸两侧和第8腹节背面出现黑色长毛束。翻缩腺明显红色。(4)4龄。体长15~20毫米,体色同3龄,前胸色稍淡。前胸两侧和第8腹节背面的黑色毛束显著较3龄长。体背刷状毛簇同3龄。后胸背面和第1~8腹节两侧各有一红色毛瘤。第8腹节毛束基部两侧亦各有一红色毛瘤。(5)5龄和老熟幼虫。体长约30~35毫米。体背刷状毛簇颜色相同,均为茶褐色或黄白色。腹部第5~6节背面各有一倒“八”字形黄褐色斑,体上刚毛更长。

蛹:体长12~16毫米。雌蛹较大。初期黄白色,渐变深,羽化前为深灰黑色,长纺锤形,体表有灰白色茸毛。蛹背隐约可见4丛毛刷,蛹外有灰黄色丝质疏松薄茧,其上混有幼虫体毛。

2 生物学特性

古毒蛾在吉林省一年繁殖两代,以第二代(越冬代)卵越冬,越冬卵大约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陆续孵化为幼虫。越冬代幼虫为害盛期约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幼虫发育不整齐,大多数7月中旬左右化蛹,化蛹盛期为7月12日~7月18日,前蛹期1~2天,蛹期多为6~9天,越冬代成虫羽化盛期为7月下旬。雌成虫出现后当天或第二天即交尾并产卵于雌蛹的茧上及其附近,第一代卵期约7~10天。当年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8月中下旬,幼虫经30天左右,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陆续化蛹。前蛹期亦为1~2天,第二代蛹期一般为8~12天,成虫多于9月上中旬羽化,羽化后即很快产卵,并以卵越冬。

古毒蛾成虫多于夜间羽化,羽化后的雄成虫昼夜均活动。以寻找雌蛾交尾,但交尾产卵大部分在白天进行。成虫有趋光性。雌蛾羽化后当天或第二天即爬上茧上交尾产卵,除交尾产卵外,因翅退化,基本上不活动也不取食,一般每雌一生产卵一块,有卵150~300粒,卵粒均匀地单层平铺在茧上,少数产卵于茧的附近,雄蛾寿命3~5天,雌蛾2~3天。

幼虫孵化后先群集在卵壳附近,经数小时至一天后开始取食并分散为害。幼虫共5龄,初龄幼虫多数在叶面取食上表皮和叶肉,残留下表皮而使叶片上出现透明的斑点状食痕,并吐丝悬垂借风力传播扩散。随着幼虫的生长,稍大后取食叶片成孔洞和缺刻。幼虫4龄以后,食量剧增,为害加剧,昼夜均取食,并多分散为害。严重时甚至将叶片全部吃光,通常以越冬代幼虫危害重。而当年第二代幼虫危害则较轻,幼虫有假死性,第二代幼虫8月下旬左右陆续老熟化蛹,化蛹前多爬行到完好的枝条上,吐丝作茧并化蛹其中,蛹期约8~12天,第二代成虫始见于9月上旬,9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并且雄蛾往往出现较早,待雌蛾羽化后很快产卵于茧上及其附近,卵块多留在林木和果树枝条上。

3 防治方法

3.1 生物防治

古毒蛾卵期有赤眼蜂寄生,幼虫有一种寄生蜂和一种悬茧姬蜂寄生,幼虫期还有一种病毒病发生,高龄幼虫感病率较高。对于天敌种类和利用途径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研究,以期在生产上加以利用。

3.2 人工防治

对于幼林在4月份卵孵化前,发动群众剪除卵块,集中烧毁。

3.3 药剂防治

幼虫期喷洒0.5%阿维菌素800倍,或1%苦参碱800倍,或3%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或3%噻虫啉2000倍液毒杀幼虫,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简介:崔仁成,公主岭市和平林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生产和病虫害防治。

猜你喜欢

防治生物学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Keller-Segel生物学方程组周期解的爆破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基因组生物学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