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
2014-02-18关兴利
摘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所以,只有有效地开展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
关键词:基层;农机;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54-1
1 政府重视,政策扶持
任何一项先进可靠的农机化技术的推广,都要经历认识的过程。政府不重视,具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就得不到支持,工作开展起来就免不了要走一些弯路,导致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归,这就说明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不仅仅是推广部门的事,更是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协调才能完成的大事,靠大家的力量、全社会的配合和努力才能真正的把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做到实处。
除此之外,推广经费也是至关重要。经费是推广工作的重要保障,它主要包含着以下几项内容:技术工作人员差旅费、交通费、资料费、示范区建设费(物化补贴、机具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以及开展推广活动必备的仪器设备等。这是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扶持,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将成为空谈。
2 普及知识,加强指导
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技术宣传和培训,要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如:发放宣传单、播放光碟、张贴海报广告、广播电视新闻等)将新技术、新机具广泛的告知广大干部群众;不失时机的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民乃至农村干部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机具的技术流程和操作要领,鼓励农民尝试新技术、新机具,必要时推广员还要深入村屯和田间地头,不厌其烦的手把手教会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机具。
3 技术先进,队伍过硬
一项新技术在确定推广之前,要充分的考察和论证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技术的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应具备统领农业生产的长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应具备可观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这三项效益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要依据;一项技术应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但如果从地域适应性上看,完成难度较大或根本无法应用,那么它就没有推广的必要了;每一项新技术的推广,都要考虑是否适应当地的耕作习惯和机具配备,若耕作习惯可以改变或调整、机具又能够配置得上,那么在具备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就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再好的技术都要通过推广这个环节来普及,因此,推广员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所以,应不断加强推广员的教育和培训、更新知识,及时补充力量,提高推广员队伍的自身素质,要求推广人员必须懂技术,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和为“三农”服务的责任感,能担负起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重任,想农民之所想,努力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益,才能把技术推广开来。
4 以点带面,示范先行
要把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做好、做实,首先是开展试验示范,在试验示范工作中,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示范点(地块)的选择,要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适应性(包括地形地貌、土壤结构等);二是示范户的选择,要求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掌握新技术、新机具的能力,以及应用新技术、新机具的积极性等;三是推广员应围绕三大效益展开工作,认真收集田间数据,并做好统计、测算,用强有力的数据来不断扩大示范面积,达到示范推广的目的。
5 减少负担,发挥优势
新技术的示范推广离不开农民的支持和帮助,这就需要努力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同时还要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助,免其后顾之忧。利用现有的农业机械,尽可能的通过合理的调整和改造(保留原有功能)来完成新技术的农艺要求。编制科学、简约的工艺流程,适时开展机械化作业,并保证作业质量。
6 机艺融合,部门协调
机艺融合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关键,在新技术示范之前,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对新技术进行充分论证,看技术是否适用于本地的地形地貌;是否与本地农作物品种相适应;对技术的农艺要求是否理解;现有的农机具能否完成,如果不能完成,如何解决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座谈研究,找出技术关键,提出解决办法,最后拿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7 健全组织,建立机制
农机化技术的推广,组织管理非常重要。没有健全的组织领导,工作就没有章法、秩序以及原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工作分不清主次,劳而无功。
激励机制是督促和调动推广员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不能只用人不养人,更不能搞疲劳战术和所谓的“鞭打快牛”,要合理使用人才,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和才干,遵纪守法、照章办事,才能使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作者简介:关兴利,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