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曹德旺,离乡与返乡

2014-02-17唐磊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曹德旺山镇敬老

唐磊

农历马年正月初一,曹德旺像往年一样带着位司机如期回到家乡福清市高山镇曹厝村拜年,在村里的剧院里,几乎全村都会到这和他喝茶聊天,常常要摆二十桌。

拜年的主题离不开村里老少感谢曹德旺对家乡的关照。他确实捐了很多钱。剧院和剧院两侧的祠堂、敬老会,都是他捐建的,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敬老会会长曹代建负责张罗前后,陪着曹德旺,就像当年大雨后一起去河边抓鱼时一样。

那年曹代建8岁,曹德旺13岁。每逢下雨,村边农场河水溢出,带来很多鱼,曹厝村的小伙伴们成群地去抓鱼,常常一抓就是上百斤。

村里一般都是种田,做小生意没几个

在福清市高山镇曹厝村,德字辈现在是村里辈分最大的。这个辈分的老人有十余位,68岁的曹德旺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春节前,曹厝村敬老会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发1200元,一共发了110多位。其中一位90岁的村民领到3000元。重阳节,50岁以上的村民可以领到钱,每人600元。

“谁家里困难,经过村里敬老会评估,也会有扶贫款,前年扶贫款总共发了十多万元。”曹厝村敬老会会长曹代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钱都由曹德旺叔叔出。”

63岁的曹代建在私下也一直称曹德旺“叔叔”,按族谱,德字辈之后就是代字辈。而辈分更小曹理全则叫曹德旺“叔公”。

解放前,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回到高山镇曹厝村时,村里人都叫他“三叔公”,从来没有人叫过曹父的名字。族人尊敬曹父,不仅因他辈分大,更重要的是他见过世面。

“他们家对人很好。他爸爸很聪明,讲话很有道理。”59岁的曹理全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下雨不出工时,大家围在一起聊天,他爸爸劝人不要欺负人,要善待人。他爸爸算村里见过世面的,思想比较先进。”

曹父年轻时在上海当学徒,曾一步步做到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回高山镇定居时,运财产的船沉了,所剩无几。但回到曹厝村时,依然买地盖房。

曹厝村90号,是曹德旺家1948年建的祖屋,占地约一亩多,当时是村里最大的房子,方方正正的建构,现在已经贴上灰色的防火外墙和琉璃瓦。房屋周围都是刚铺的水泥,这是村里刚刚做好的下水工程,以便废水都排入下水道。

“以前这栋房子,算是高档的。这种建筑格局,在解放前叫半洋房,只有有钱人才盖这种房子。”曹代建指着周围的房子说。周围没有推倒重新盖的民居,确实和90号有很大不同。

曹代建行二,家里和曹德旺一样都是三兄弟。两家住的不算近,但曹代建奶奶和曹德旺家关系很好,每天他都随哥哥去叫曹德旺兄弟,一起从村里步行五六分钟去高山小学上学。

曹德旺方脸,小时候就长得壮壮的。当时村里人说,三叔公不擅长种地。由于家境困难,曹德旺14岁就辍学了。

曹代建到镇里的福清第五中学上中学,但文革开始后,学校没人教课,兄弟们都回到村里种田。家里劳力多,曹代建家一年能分到一百多元,收入还算可以。

和曹厝村的很多居民一样,曹代建和曹理全一直都在种地,水稻、花生、地瓜,能长成卖钱的都种,从人民公社时期到包产到户。

曹德旺辍学后一直在做小生意,从卖烟丝开始,后来到福清市区拉水果,拉到高山镇批发给水果摊。“做小生意比种地好,曹德旺有做生意的头脑。”曹代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那个阶段他也比我们好。村里面一般都是种田,做小生意没几个。”

现在村里的地大多都荒着没人种,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有曹理全这代上了年纪的人还坚持种地。

各走一边

高山镇离平潭岛不算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曹代建和曹理全也慢慢开始做起生意,他们常常挑着箩筐,坐两个多小时的汽车,到平潭批发海鲜,每次一百多斤,挑到高山镇市场卖,春节期间,螃蟹总是最好卖的。他们对水潮掌握很准,每次总能在渔船回港的两小时前到海滩上等货。

曹代建和曹德旺的弟弟一起嫁接种过西红柿、西瓜,这些作物都比水稻赚钱。而曹理全一直记得曹德旺那段时间在嫁接树苗、种白木耳。曹德旺曾对媒体表示,将白木耳卖到江西赚的一千多块,是“人生第一桶金”。

1983年10月,曹德旺已经承包了高山镇的异形玻璃厂。那段时间,曹代建和一些曹厝村的村民从村里步行七八分钟到玻璃厂工作,但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只能做一些擦玻璃等零活。1987年工厂盈利500万元,工厂也搬到了福清。

1989年,国家提出进口汽车部件国产化,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参股福耀玻璃9%股份。

1988年,曹代建动了出国的念头。

福清是侨乡,早年闯南洋、去日本的大有人在。1988年,又是一波出国潮,大多是去日本投靠亲戚。

第一次,曹代建托亲戚为他办赴日留学,没有成功。1992年,通过日本餐厅的工作聘请,曹代建花了七万元出国成功。那年曹代建42岁。在此前一年,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发行股票。

在东京,日本人开的餐馆里,曹代建负责烧制中国菜肴。在曹厝村,平时办红白宴,曹代建都是掌勺的厨子之一。

曹代建按闽菜的做法,将鱿鱼改刀切花,放入沸水里焯一下再清炒,又香又脆,卷起的鱿鱼很受顾客欢迎。“闽菜的荔枝肉,日本人也爱吃,他们可能爱吃甜的。”现在曹代建提起这些依然很兴奋,“我们把猪肝切得薄薄的,用地瓜粉腌一下再炒,很脆,日本人也不会。”

从第一个月的十多万日元薪水做起,一年后,曹代建的月薪提为28万日元,最终逐步加到36万日元,升为厨师长。

1993年,曹代建将妻子和三个孩子都带到日本,一共花了五十多万元。孩子们都半天上课,半天在餐馆里打工。大儿子的菜炒得也不错,做菜速度也比曹代建快。

这一年,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曹理全仍留在村里种地,供养自己的孩子们念书。

2000年,曹代建在东京六本木开了自己的餐馆龙华楼,雇了十多名员工,店里有60个座位,24小时营业。另外花了一千多万日元在新宿买了一套三室一厅。

在日本居住10年后,2003年,曹代建拿到了日本永久居留权,但他没有选择日本国籍。“按规定,日本国籍在中国只能待三个月,就要回日本,中国护照随时可以来去。”曹代建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不选择日籍的原因,“我的店24小时营业,两班倒,儿子让我回来享受,但现在我去做还是可以做的。”

在这期间,曹德旺带领福耀玻璃赢得中国汽车玻璃市场70%的份额,并进入国际汽车玻璃市场。2001-2005年,曹德旺花了一亿多元,相继在美国、加拿大的两个反倾销案中胜诉,成为第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最终获胜的中国企业,举世瞩目。

他和村里的联系更多是通过一笔笔的捐赠

在日本期间,曹代建每两三年都会回曹厝村一次,每次待十多天,但都没见过曹德旺,他知道叔叔生意做得很大,很忙。

2010年,曹代建带着妻子和孙子回曹厝村定居。

那时曹厝村的敬老会没有了,曹德旺想重组敬老会,他邀曹代建帮忙。2011年1月,曹厝村敬老会开始重组。曹德旺信佛,高山镇的香灯寺和相邻的崇恩寺都是他捐修的寺庙。

“他拍拍我肩膀说,代建,我出大钱,你们在海外的人都要帮忙。”曹代建回忆说,“我说,可以啊,我们出力、出小钱。”

公开资料显示,从1983年曹德旺第一次捐款开始,其个人各类捐款已达50亿元。2010-2011年4月捐款就达12亿元。曹厝村的老人会,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项,他更多的是想让乡亲们在工业不发达的高山镇生活得好一点。

2012年正月十四,曹德旺邀曹代建、曹理全等负责敬老会的成员到自己的豪宅做客,就是那座耗资七千多万,占地六千多平方米的房子。

家宴邀请来十余人参加,曹德旺拿出茅台酒让大家喝。在座的晚辈们怕他喝多,不让他每杯干完,他坚持要喝干。席间,曹德旺给大家讲了自己的计划,他想把祠堂周围的老房子全买下来,将现在的祠堂扩大面积重建。在座的人说那得花好多钱,曹德旺说,钱我出,又不是你们出。

“我们喝了好几瓶,他说这酒在外面你们买不到。”曹代建回忆说,“他交待,村里只要有病有困,敬老会必须第一时间把钱送去。钱都由曹德旺叔叔出。”

曹德旺还计划将曹厝村推倒重建,集市建在村中心,围绕着集市建民居和商铺,让每家都有商铺。目前曹厝村建筑占地50亩,空地150亩,180多户,600多人,海外有几十户。这项计划当时预算超过10亿元。

敬老会用几个月时间安排人为每家量地丈屋,但最终没有实施。“有的人房子多,想在重建时全部换成商铺,很难分配,没法弄。”曹理全说。

现在再进曹厝村,见不到几个人,很多民居都推倒了旧屋盖成四五层的新房,这些大多都是有海外关系和生意人的房子。一直留在村里的人,至今仍靠种地生活,曹理全就是如此。他现在种些花菜、白菜卖,但成本太高,还招来鸟吃,不划算。小儿子去年考上了大学,是他最大的骄傲。

曹理全以前去公司里找过曹德旺,在传达室里,保安给曹德旺打电话,直到曹理全报出自己的小名,曹德旺才想起他是谁。见面后,曹德旺将自己电话号码留给曹理全,让他有事可以直接打电话。

村里更年轻的人,曹德旺大都不认识了,他和村里的联系更多是通过一笔笔的捐赠。

曹代建和妻子在曹厝村居住,陪孙子念书,每年去日本一次,待一个月。他被曹德旺任命,将给村里的捐款一一落实,平时通过电话和微信同曹德旺交流。

在这批和曹德旺同龄的小伙伴中,很多人到了国外,生活还算富足,现在大多开始享福。留在村里的,已经开始领取曹德旺每年几次的红包,如果有困难,还能得到援助。跟曹德旺一起在行业内打拼的极少。

猜你喜欢

曹德旺山镇敬老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不敢存藐视之心
曹德旺的格局
曹德旺 被低估的企业家
敬老爱老防跌倒
传奇孤山镇,青山总不尽
曹德旺洗冤
我的最佳选择①
最美重阳节
Shenzhou Ⅶ Is Ready to 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