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层次读书教学探究

2014-02-17张文锋施秀娥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词句读书文本

张文锋 施秀娥

阅读教学中,我认为“读”是第一位的。学习一篇文章,读都读不了,读都读不好,就更谈不上文本理解、培养语感和陶冶情操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并将它升华为“以读为本”的新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读”“不同形式”的读,固然是有益。但是不是只要“多”就好呢?其实不然。那么,怎样才算把课文读好了?怎样才算“读到位”了?我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文本的“读”必须要达到三个层次,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指导学生“读”的基本依据和追求目标。

第一层次:要读得佳句在胸

一篇未读过的课文,首先,要让学生把字词句的音读准,弄清词义,了解大意,语速适度,停顿得当,也就是说要正确地解读。做到眼看,口读,心思,耳听。不添字,不漏字,不颠倒,不重复,这样反复读几遍,便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不流畅到流畅。读,一定要做到对文本的“烂熟于胸”,这是读的基本功。并且熟读的过程又是感知的过程,是经常练眼、练口、练脑、练耳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理解和感悟的前提。

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出声朗读或默读,梯度性地融入自己的感情,做到字词句段篇的连贯,练它个口熟。读得自然,读得流畅,达到自己听起来顺耳,别人听起来舒服的目的。

第二层次:要读得自我陶醉

诵读是学生入情入境的好方法之一,这块传统教育的瑰宝不能随意丢弃。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用心灵去倾听远古文明的召唤,去感受悠久文化的语言魅力、精神魅力,增强人文底蕴,从而更好地入情入境。

文本中有许多经典美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用范读、诵读、齐读、朗读、默读与背诵等竞赛形式,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最好,让学生在读书中培养争强好胜的意识,“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这样做的目的是力争让学生走进文本,以达到进一步“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相容”的目的。

第三层次:要读得自能生疑

首先,教师应该把分析课文的方法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层次结构以及表达方法、写作特点等进行分析研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请教问题,于无疑处觅可疑,教会学生讨论、交流对课文分析的认识和体会,从整体上对某一段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从而训练学生表达、总结和置疑的能力。

其次,教师还应当教会学生在转换阅读角色中去读书,也就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切换成作品中的人物。让学生一边经历阅读过程,一边进行换位思考,细心揣摩人物形象的生活境遇、思想斗争和心理趋向等,以便为学生探索出一条阅读与思考,阅读与置疑相结合的学习思路。

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跳出文本,于疑问处探求文本理解的创新。作品的意义只对向它敞开自己历史的人呈现自身,读者的体验和解释是揭示作品意义的关键。文本的意义是无限的,因为它永远处于与理解者对话的意义生成过程之中。这样,我们就可以充分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解读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特别是形象分析。

总之,直面文本,同文本对话,关键的关键就是读书。■

猜你喜欢

词句读书文本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我们一起读书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